首页评论正文

践行国企“走出去”战略 中信加快国际化布局

作者:商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0-22 00:46:30

摘要:​在2014年9月于香港完成整体上市后5个月,中信股份再度发力,引入正大光明(正大与伊藤忠的合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并在全部交易完成后最终持有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全部发行股本20%。

践行国企“走出去”战略 中信加快国际化布局

在2014年9月于香港完成整体上市后5个月,中信股份再度发力,引入正大光明(正大与伊藤忠的合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并在全部交易完成后最终持有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全部发行股本20%。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发出的公告中称,本次交易的理由是出于与正大及伊藤忠的战略合作考虑。对于此项交易深层背景,市场一直高度关切。就相关问题,《经济导刊》社社长季红最近与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联席公司秘书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唐臻怡进行了一次对话,其核心内容本报予以刊发如下:

国企忌在“闭门”中改革

季红 :中信为何在上市后不到半年,又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并同时引进两家外资企业?

唐臻怡:中信集团去年在香港整体上市过程中,泰国正大集团与日本伊藤忠商社希望通过正大与伊藤忠设立的合营企业(“正大光明”)认购中信的股份。整体上市完成后,中信于2015年1月20日与正大及伊藤忠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同意向其出售2490332363股现有股份(对价港币34366586609.0元),并以港币45922549800.00元的总对价向正大光明配发及发行3327721000可转换优先股,并公告,三方期待在中国和全球市场利用各自现有优势共同谋取并捕捉重要战略机遇。截至2015年8月底,全部交易完成,三方建立了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为什么整体上市仅仅半年,中信股权结构就再度调整?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这是由于中信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有时间要求和市场配售份额的安排,因而只有在中信整体上市完成后,才能进一步研究确定与正大-伊藤忠的交易方案。

这次股权交易为中信集团及中信股份合计带来约800亿港元现金,其中一部分资金中信上缴国家,再次体现了国企对国家的价值所在。其余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业务发展,增强公司资本基础,进一步提升集团融资和抗风险的能力。

季红:舆论界对中信引进外资战略合作伙伴有些异议,尤其是伊藤忠的日资身份。也有人问,为什么考虑选择与日资企业合作,而不是欧美企业?

唐臻怡:网上确实对引进外资有疑义,我们应该从正面去理解中信引入国际战略合作伙伴的意义。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和机制。中信集团一直是“坚定不移”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对外开放战略的,今后仍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大胆探索创新跨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至于为什么不是引进欧美企业,而是把日本、泰国的大企业引进来,我们还是要从现实出发去衡量利弊和可行性。

欧洲很多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普遍陷入困境,有的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美元资金回流态势明显,谁还有能力拿出100亿美元投给你呀?日本现在融资成本非常低,仅为2%左右。伊藤忠认为,中信在国内影响力大,能够多元化发展,又有开拓国际业务的能力,他们看好并愿意与中信这样有实力的公司合作。

合作绝非一厢情愿,绝非纸上谈兵,不能在国别上划线。合作双方要有实力、有互补性。我们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投资,比如去泰国、缅甸等国参与重大项目招标,会见政府人士,正大都可以帮助进行安排协调。伊藤忠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综合贸易公司之一,它的物流、贸易能力在全球都是排在前面的,每年进出口铁矿砂达两亿多吨。现在我们在海外投资的铁矿国内外市场情况都不乐观,伊藤忠可以帮助我们到国际上去拓展铁矿砂的销售渠道。它的物流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将很多业务连接起来。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合作互补。所以引进这两家外资企业,是中信在国际化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习总书记在9·15会议上强调,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并强调利用外资是我们长期的方针。明确指出,国企走出去时,要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因此,正确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在国企改革中进行大胆创新和积极尝试,是当下最为关键的重点。

《多维新闻》在三方达成合作意向之时就指出,中信集团到香港整体上市的意义之一,就是要摆脱闭门造车式的国企改革,必须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上推动企业进行自身改革。

中信要成为

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季红:中信集团领导对这次交易如何评价?

唐臻怡: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非常看好这次交易。他认为,就应该大胆走出去,而不是左顾右盼,前怕狼后怕虎。他一直以来有一个“梦”,要把中信集团打造成一个具有中国示范意义、具有全球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季红:中信引进外资战略合作伙伴,是出于战略考虑还是财务安排?

唐臻怡:当然是出于战略考虑。中信是在香港整体上市的国际化综合公司,当然要打“走出去”这张牌,如果股东全都是地道的中国企业,怎么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增加更大的竞争能力?中信需要在战略上有国际化的考量。

我们都知道,中信的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交织在一起的。中信整体上市后,你们编辑部发表了《中信与改革同行》一组文章,回顾了中信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就肩负着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重任,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先行者的历史。同时也提出,中信登陆香港,整体上市后,将按照国家部署的“走出去”战略,开启全新国际化旅程。可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是实施中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步骤和保障。

季红:中信是否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在治理结构、股权调整等方面加强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

唐臻怡:国际化程度较高是中信鲜明的特点之一。30多年前,中信就把海外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在海外投资中,一直是从国家建设和国家利益着想,在海外投资具体项目中,注重选择投入国内短缺的资源领域,这也是使命所在,责任所在。在践行“走出去”的国家发展战略中,中信仍将是先行先试,为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必然会在治理结构、人才匹配、合作伙伴的选择方面进行相应的抉择。

强强合作的国际大企业梦

季红:中信同时引进两个亚洲战略投资者,是否表明中信要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框架下,将重点放在亚洲地区发展和实业投资的布局?

唐臻怡:中信将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合作、重视地缘政治经济布局、拓宽产业全球部署和深度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这次股权再分配,就是在考虑要契合国家和中信集团“走出去”整体要求和布局。先要立足亚洲。通过与正大和伊藤忠商社的合作,将获取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更多的业务机会,深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

季红:正大和伊藤忠是中国对外开放后先行进入中国,与中国开展投资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合资、合作项目。未来,中信与他们在共同开发海外市场,是否有共同投资海外项目的深度合作?

唐臻怡:正大集团是东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华商企业之一,在全球范围从事广泛的业务活动,包括农工业、零售及电讯业务,它是第一批到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截至目前,正大集团已经帮助中国移动、上海汽车等国有企业进入泰国市场,三一重工等其他民企也与正大在东南亚其他国家有诸多的合作。

伊藤忠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综合贸易公司,在中日建交之前,就一直积极推动恢复中断的中日贸易。1972年,伊藤忠被中国批准为首家获准开展中日贸易的企业,40多年来,始终积极与中国开展经济贸易。

在具体业务合作发展中,中信将与正大合作开发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业务,如泰国的商业地产、电信、金融、高铁以及沿线城市开发业务、缅甸的港口建设、水力发电业务等。还将与伊藤忠在零售金融、海外资源开发、汽车贸易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业界普遍看好三方的合作前景。

中信、正大、伊藤忠是中国、东南亚和日本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三大企业都有在亚洲市场积极扩展的强烈意愿,同时在不同领域各具极强的专业能力。中信的核心优势在金融服务方面,外国企业对与中信合作有极高信任度;伊藤忠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物流业方面都有强大的优势;正大集团在东南亚以及中国市场的食品和零售业领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三家企业都在寻求扩大投资视野,并且对进入其他领域也有极大的兴趣。

季红:三方合作拓展全球市场的互补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臻怡:中信的实业领域较为偏重传统行业,重资产结构特点明显,这也是历史发展下来的一个现实结果。进入新经济时代后,公司也一直在做调整和转型。目前,中信正在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布局,农业是我们考虑要做的一个领域。正大在农业领域是很强的,特别是在现代农业方面。正大在东南亚地区还有很强的社会资源,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比如中信建设要到东南亚进行工程承包,正大就有能力在本地政府及社会有关方面进行各种沟通协调。

伊藤忠在物流贸易方面能力很强,例如,它有一个资产,叫FamilyMart(全家便利店),在全球都有布点,有超过2万个超市、便利店。如果利用这些遍布全球的网点,把中信银行的ATM机网点进行推广,每一个超市里面都安上分机,这就相当于中信银行多开了2万条ATM机的网点渠道,现在是渠道为王的时代,可以使得中信银行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另外,伊藤忠的铁矿石贸易能力非常强,中信澳大利亚铁矿的6条生产线开通以后,年产能力将达到2400万吨,可以通过伊藤忠进行全球交易。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能源类资产价格都很便宜,是进行收购的时机,但是单个企业出去进行收购的风险太大,而伊藤忠有意愿与我们在这方面合作。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收购矿产资源,可以联合伊藤忠一块儿进行收购,分担风险,分享权益。我们要在全球资源能源板块有产品的话语权、定价权,但必须拿到矿产才有定价权,这些项目都需要有比较强的合作伙伴。海外投资的风险是很高的,中国很多企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事实证明,采取适宜的国际合作方式,对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季红:通过与正大和伊藤忠的合作,是否对中信的金融和非金融,国内和海外业务的结构有调整?

唐臻怡:中信集团一直在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牵涉到今后的战略选择的两大方面,即金融与非金融的结构与利润平衡,国内与海外业务的业务平衡。通过实现这两个平衡,最终能够成为金融与实业并举的综合性国际大企业。中信无疑是正在为这个目标进行战略部署,它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已经看不到财务投资的身影,同时更加从实业角度考虑战略安排,这将对今后中信陆续开展的业务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为中国的开放发展

与国企改革探路

季红:这次交易是否也是中信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尝试?

唐臻怡:中信集团实施本次交易,可以说是继中信在香港整体上市之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大手笔之作,进一步将具有“战略性”和“支柱型”国企的中信集团全面对接海外,这也需要相当大的改革魄力和政治勇气。

正在积极进取和快步进入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确实需要有中信这样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创新的精神。将中信集团打造成一个战略投资性平台,将是国企经营思路重大方向性调整的“二次革命”。

季红:中信集团在实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方面将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

唐臻怡: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信将会不断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以中信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将比传统的西方跨国企业更有优势。这种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国际化拓展,能够更灵活地处理资源性投资、推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开展多样性的投资和金融业务,同时,将为专业型企业的后续“走出去”战略提供很好的对接,为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全方位发展战略起到较好的杠杆作用。(商籓)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