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暂不加息 全球市场迷惘 中国因素左右美联储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9-18 23:06:17

摘要:美联储仍在等待一个清晰的信号,来证明经济可以在没有其帮助的情况下稳步增长,但是等待得越久,美联储就会越被动。因为在耶伦看来,这一信号的发出权并不仅仅在美国,而似乎还包括大洋彼岸的中国。

耶伦暂不加息 全球市场迷惘 中国因素左右美联储

华夏时报》记者王晓薇北京报道 让一个“鸽派”的美联储主席决定加息原本就是一件纠结而棘手的事情。

9月17日,在“消失”了两个月后,美联储主席耶伦还是做出了暂不加息的决定。至此,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在其历史低位运行了2467天。加息的“靴子”也许还要再飞一会儿,可能是30天,也可能60天,也可能再久一些。

美联储仍在等待一个清晰的信号,来证明经济可以在没有其帮助的情况下稳步增长,但是等待得越久,美联储就会越被动。因为在耶伦看来,这一信号的发出权并不仅仅在美国,而似乎还包括大洋彼岸的中国。

美联储的分裂

9月17日,被视为近十年来最重要的美联储声明出炉:继续维持利率不变。这反映了一个现实,即自上次会晤以来,美联储官员对于美国经济状况的认识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了美联储议息声明的措辞中。

与7月的美联储议息声明相比,9月声明的情绪依旧维持了乐观,只是这种乐观变得更为简洁,美联储依旧对美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状况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在他们看来,美国的“经济活动正在温和扩张,家庭消费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也在温和增长,住房领域进一步改善”。而且这种改善较7月份更为稳定,也更具持续性。

因此,在9月的议息声明中,美联储删除了此前声明中惯用的“时间定语”,将美国经济的状态由7月的“经济活动在最近数月温和扩张”精炼为“经济活动正在温和扩张”。

与此同时,在失业率方面,美联储几乎完全“拷贝”了7月份的声明内容:“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就业稳固增长,失业率下降,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的状况自年初以来已有所减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的失业率的下降已经达到或是无限接近了美联储的要求。

然而,在前两个关键信息符合美联储要求后,通胀预期成为了美联储最大的“心病”。在9月的议息声明中,美联储已经将能源价格下降视为了一种常态,因此他们对于通胀指标的预期由之前7月的“仍处于低位”变成了“将趋向于更低位”。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的通胀率都无法达到美联储所“在乎”的2%。

出于上述考量,美联储最终在被外界视作最有可能会加息的9月议息会议上做出了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但是,这次决定的投票结果是9:1,里士满联储主席杰弗里·拉克尔投下了反对票,而这一反对票也结束了美联储长达7个月以来的“统一阵线”。

而让美联储阵营变得更加分裂的除了这一反对票外,还有一个更加激进的观点。9月17日,与美联储利率声明一起公布的,还有来自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们对于利率的预期指南,即“点阵图”。在这份预期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一位货币决策者认为美国至少应该在2016年底转而实现负利率,以推动通胀率重返2%。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虽然耶伦表示,在当前环境下,负利率并不是“我们严肃的考虑选项”,但她也并没有排除负利率的可能性。

与上一次“点阵图”对比后不难发现,大多数美联储货币决策者们对于加息的态度都有所软化。倾向于今年内加息的官员人数减少了两名,而更有一位官员预期2017年才会启动加息程序,这是此前从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与此同时,美联储也下调了2015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由之前的0.625%调低至0.375%,这意味着即使美联储今年加息,其次数也可能只有一次。

全球市场迷惘

美联储官员立场的分裂让华尔街也陷入了困惑。

9月17日,美国股市在最后两个小时的走势可谓跌宕起伏。在美联储给出保持利率不变的决定后,华尔街居然一时间无法判断这一消息的好坏。

美国三大股市在该声明发布后出现短时间的抛售又随即反弹,在美联储主席耶伦刚开始表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时,美国股市反弹幅度达到了近1%,当耶伦提及海外风险时,大盘又开始转向。最终,道琼斯指数报收16674.74点,跌幅为0.39%;标准普尔500指数报收1990.20点,跌幅为0.2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报收4893.95点,涨幅为0.10%;有恐慌指数之称的CBOE波动性指数(VIX)自8月出现市场动荡以来,则首次盘中跌破20的长期平均水平,但收盘时回升至21.25。当天,在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及纽交所MKT市场上共计有80亿股票易手,比30天平均值高了大约6%。

美国国债收益率跌幅则持续扩大,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了10个基点,至2.23%。对美联储加息更为敏感的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13个基点至0.69%,创下2009年3月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虽然美联储强调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但还是做出了保持利率不变的决定,这让我十分怀疑究竟经济增长是否像美联储说的那样好。”安联投资管理副总裁约翰·布瑞德姆斯说,“下一次美联储会议将成为一个新的赌注。投资者将不得不再次面对加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安情绪也同时干扰着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判断。

“尽管美联储维持了利率不变,但在今年晚些时候美联储仍有可能提高利率。美联储刚刚只是为自己或许也为别人买了一点时间。”贝莱德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拉斯·克斯说。但巴克莱的分析师们依旧坚持,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将出现在2016年3月。

“第一次觉得即使预测错误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或许连美联储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应该怎么做。”房利美首席经济学家道格·邓肯说。

中国因素有多大?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之所以“难产”,或许主要原因是美联储也已经身不由己。

当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指标都已经接近美联储目标区间时,美联储希望可以回归传统——以通胀率指标作为其利率变化的惟一标准;但是,当低利率已经运行近十年后,美联储却发现他们也许回不去了。因为能对通胀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中国因素则成为了耶伦的新课题。

谁让美联储相当于全球央行的央行呢?

9月17日,在短短45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耶伦几乎没有谈及美国的经济情况,虽然她多次强调保持通胀稳定是美联储的使命,但是这一使命似乎已经被偷换成了——维持全球金融稳定,而维持全球经济稳定的使命美联储似乎并不能独立完成。

在新闻发布会上,耶伦承认此次美联储议息会更多地讨论到了海外局势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我们讨论的海外局势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中国,但并不局限中国,还有其他新兴市场最近的表现”。而在其接下来的论述中,似乎每一个海外情况的变化却都与中国息息相关。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预期中国在调整经济的过程中,将会出现经济放缓。这一趋势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存在更急速放缓的风险,超过大多数人士的预期。”当被问及影响加息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时,耶伦多次提及中国:“8月份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国风险,重要的新兴市场也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减缓所造成的原油市场和大宗商品的下行风险也被美联储视作是导致其通胀目标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让美联储在加息上表现更加犹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由于中国央行在8月中旬进行的人民币市场化改革,以及欧洲央行所作出的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举动,实际上已经帮助美联储启动了加息程序。相对于人民币和欧元,美元已经升值,而这种升值将减少美国的出口,令进口变得更加廉价,从而进一步压低美国的通胀。

就在耶伦与美联储官员还在闭门讨论中国因素影响的同时,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却给出了更直白的忠告:“在中国完成向更平衡的增长模式转型、高收入经济体从危机中复苏之前,美联储的加息将是愚蠢透顶的。”

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9月1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出访前的通气会上表示,此次出访的首要任务是“增信释疑”。而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这种“增信释疑”或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一个更加明确的答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