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ITA扩围:信息技术产业转型新契机

作者:吕越 屠新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8-13 02:01:24

摘要: 历时3年之久的ITA扩围谈判终于在2015年7月24日宣布达成产品范围的协议,至此,WTO近二十年来第一个重大的市场准入谈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ITA扩围:信息技术产业转型新契机


    历时3年之久的ITA扩围谈判终于在2015年7月24日宣布达成产品范围的协议,至此,WTO近二十年来第一个重大的市场准入谈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这些崛起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成为了国际竞争的新高地,也推动了《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的加速。作为全球电子产品第一生产及贸易大国,中国也积极参与了ITA扩围谈判,为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做出了重要贡献。ITA扩围谈判的达成与当前全面开展的“互联网+”和“中国制造业2025”战略不谋而合,顺应全球大势,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已经到来。

ITA扩围谈判的博弈之进程

    ITA是WTO成立后于1996年达成的一个旨在实现IT产品零关税的部门协定,WTO成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但所有减税承诺适用于全体WTO成员。迄今共有78个WTO成员参加了ITA,占据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7%。ITA涵盖的产品主要包括计算机、半导体、通信设备、半导体制造设备、仪器、数据存储设备和零部件七大类、近300个6位税号,基本囊括了上世纪90年代所能生产的所有ICT产品。在ITA零关税的推动下,全球的ICT产品的贸易额已从1997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5万亿美元。

    但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趋势下,新一代ICT产品大量涌现,包括新一代的半导体、GPS导航设备、LED面板以及集成了IT技术的医疗设备等。这些新增的ICT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但却不能享受ITA的零关税红利。为此,2012年5月,部分ITA参加方提出扩大ITA产品范围的设想。

    2012年9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明确提出了启动ITA扩围谈判的倡议,共计27个参与方加入到ITA扩围的技术性工作组,这些成员的贸易额占谈判涉及贸易额的近90%,涵盖了近250种新产品。但谈判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参与扩围谈判的各参加方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分工水平不同,对扩围产品的利益诉求也就存在差异。谈判最主要的争议点在于扩围产品的范围,也涉及了信息技术服务和非关税壁垒问题的讨论。在扩围产品的范围上,参加方围绕如何界定ITA谈判覆盖范围展开激烈的探讨,某些产品是否应界定为ICT产品(如远程视频)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是否应当纳入减税清单等问题是争议的焦点。在非关税壁垒问题上,各国就是否将ITA产品的非关税壁垒纳入到ITA扩围谈判中这一议题,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一些国家坚持ITA“本质上是一项关税协定”而不应纳入非关税壁垒。在信息技术服务问题上,参加方就是否将与信息技术产业相关的所有数字产品和服务纳入到ITA清单中存在较大的分歧。此外,就ITA扩围的利益是否基于最惠国待遇扩大到所有成员的问题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分歧,成为了主导谈判的关键因素。2013年11月,美国以部分产品未能纳入清单为由宣布中止ITA扩围谈判。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2014年11月,中美领导人在APEC峰会期间就尽快恢复ITA扩围谈判达成共识。2015年7月24日,ITA扩围谈判最终达成扩围清单,涵盖新增的201项产品,且各方承诺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在3年内减至零,而具体的减税时间表则仍有待进一步谈判。预计协议将于12月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WTO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上正式签署。据WTO称,新协议生效后,每年被免除关税的全球ICT产品贸易额将增加1万亿美元。另据美国商会数据显示,ITA扩围将每年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贡献1900亿美元。

    作为WTO18年来完成的唯一一个市场准入谈判,ITA扩围后大规模的关税取消将带来极大效果,不仅有利于降低ICT产品价格和重塑全球信息技术产业链,还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就业和GDP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愈来愈多的背景下,ITA扩围谈判坚定了对多边贸易安排的信心。

扩围对中国的五大影响

    我国在加入WTO谈判过程中即承诺将在入世后参加ITA,并于2003年4月24日正式履行了这一承诺,成为ITA第58个参加方。2005年1月1日,我国对产品清单中256个信息技术产品关税税目全部实行了零关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履行了降税承诺,为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考虑到当时我国的IT产业也处于起步阶段,做出这样的承诺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但实践证明,开放成为我国IT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加入ITA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从0.82万亿元增长到9.3万亿元,增加近11倍,年均增速27.5%。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第一生产及进出口贸易大国,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超过30%,是第二大出口地中国香港的2.5倍和美国的4倍。

    然而,尚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产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低附加值、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同质化过高等问题普遍存在。我国创造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组装加工。我国的出口附加值创造能力仍有待提高。从扩围产品范围来看,多数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如新一代半导体、半导体制造设备、高端医疗设备等。在这些产品上我国尚处于追赶阶段和竞争劣势,如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2184亿美元,出口611亿美元,逆差达1573亿美元。因此,我们在采取积极参与ITA扩围,并借此契机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ITA扩围的潜在挑战。笔者有以下几点判断。

    第一,ITA扩围会刺激信息技术产品出口,带动中国经济增长。ITA扩围带来的关税减让,会带动中国的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增加,直接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已有的研究显示,每1%的信息技术产品价格下降将会带来1.5%的产品需求增加。ITA的扩围将创造出对信息技术产品的近8%的新需求和5000亿美元的全球信息技术产品出口额。据美国信息技术创新协会的估算,关税减免带来的全球需求增加,将为中国创造年均120亿美元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

    第二,将倒逼国内ICT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信息技术产业开放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局面将激发本土企业的后发优势,加大研发力度,力求在产品质量上和国外产品形成竞争力,促使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脱离目前的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困局,倒逼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

    第三,ITA扩围有助于国外高技术含量产品进口,也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从全球产业链角度看,发达国家掌握着ICT产品的核心技术、上游关键部件和专利技术;我国ICT产业,获取微薄的生产加工利润,新品开发能力和国内生产配套能力均较差。ITA扩围带来的关税迅速消减,将促进国外的高技术含量产品进口,有利于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同时,本土产品失去关税税率保护后,价格优势的丧失,处于低端、低附加值的加工生产地位的国内信息技术产业将面临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更为激烈的竞争。

    第四,ITA扩围将降低国内ICT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外直接投资。从扩围产品清单看,此次涉及的免税产品多是ICT制造业生产所需的元器件,制成品相对较少,对国内企业而言,这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生产成本,减轻生产企业的压力,有助于国内企业生产的ICT制成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值得关注的是,受益于触摸屏等元器件的免税,国内的智能手机或将成为最受益行业。此外,履行ITA扩围产品减税的协定,将十分有利于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组装成品的跨国ICT企业,它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信息技术产品,以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将极大地促进跨国公司对华的直接投资。

    第五,ITA扩围有助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ITA扩围将减少以信息技术产品作为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零部件或中间投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带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现代的制造流程对ICT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产品和设备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越了信息技术产业本身,已成为许多下游产业的核心零部件或中间投入。同时,服务业的许多部门,如金融服务、医疗、交通运输、保健、教育和政府部门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产品带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这些依赖于信息技术产品的下游部门将会因为ITA扩围后覆盖产品的关税减让而获得更多的福利。

(作者吕越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屠新泉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执行院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