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500强榜单:暗含经济改革三大方向

作者:罗天昊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8-05 22:16:14

摘要:近日,财富中文网公布了世界500强名单,中国两岸三地共有106家企业入选,仅次于美国,占比超过了20%。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入选企业总部所在地来绘制一张图的话,可以发现,北京俨然成为了世界500强的中心之一

500强榜单:暗含经济改革三大方向


    近日,财富中文网公布了世界500强名单,中国两岸三地共有106家企业入选,仅次于美国,占比超过了20%。有意思的是,如果按照入选企业总部所在地来绘制一张图的话,可以发现,北京俨然成为了世界500强的中心之一,在入选的106家企业中,除去台湾和香港的十几家,入选的94家内地企业中有50家以上企业的总部在北京。而如果按照入选企业所在行业统计,多集中在石油、银行、电力、煤炭等资源型行业和政策垄断性行业。如果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内地入选企业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民营企业。

    这三个维度的统计,或许恰好映射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三大方向,即实体经济振兴、民营经济崛起和区域经济均衡。

    首先,鼓励实体经济,鼓励市场化行业的发展非常必要。在此次上榜的金融行业中,中国企业占了一半以上。而从全球领域来看,500强多为实业公司,如上榜最多的美国,其最有活力的公司依然为实业公司,如苹果、可口可乐等。大陆上榜企业与台湾上榜企业也差别很大。台湾上榜几个企业,鸿海实业、仁宝电脑、台塑石化、台湾中油、广达电脑等几乎都是制造业,而且集中在电脑制造,凸显了台湾强大的制造能力。以企业发展动力而言,其他国家入选500强的企业,多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导,而入选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则是以政策性垄断为最大优势。未来中国需要激发竞争性行业的活力,应提倡更为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也迫在眉睫。此次入选的内地民营企业不到10家,而去年民营经济的GDP已占到全国GDP的约60%以上,据此推算,民营企业产生500强的概率连国营企业的百分之一都不到,比例严重畸形。虽然上榜的民营企业中,联想的排名比去年上升,但总体而言,仍然是央企“一统天下”;但其他国家都是民营企业唱主角。而“民企弱、国企强”的经济结构会进一步阻遏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的“国进民退”虽然一直被有关方面否认,但这种讨论某种意义上显示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身份的不平等。在有些行业,国有企业凭借其身份,可以兼并收购比它效率高的民营企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资源的利用与占有上看,一边是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缺少资金,无法贷款,一边是获得国家资金扶持的央企,钱多无处花,纷纷进入地产行业,成为各地的地王。张德江曾安慰民营企业家,称哪里的民营经济发达,哪里的经济就有活力,民众就富裕。所以,中国未来更重要的,不是争得更多的世界500强,而是在国家内部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

关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笔者建议央企不要都集中于北京,未来应多数分散到全国。此次入选的90多家内地企业中,处于最大的经济强省广东、第二经济强省江苏的总共不到10家;即便全国所有其他地方的500强数量加起来,也不敌北京。

以美国为例,作为一个典型的市场竞争充分的国家,美国富豪最多的地方是在经济中心纽约,而不是华盛顿。同时,美国的富豪分布很均匀和分散,其世界500强的产生也很均匀和分散。纵使是纽约,也只有18家500强的企业总部。

中国不一样,北京不仅是政治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经济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说明中国离市场化还有差距,权力对资源的配置还是比较强,市场还没有成为完全主体,这是很多国家不承认中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中国经济进行改革的原因。还有个现象就是,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独拥央企总部驻扎,或者央企巨额投资的优势,一方面是部分地区资金缺乏,投资无门的困局。由此,央企过分集中于部分城市,对于全国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迁出央企总部,有利于培育更为开放和市场化的经济体系。因为央企意味着其雄厚的实力和巨大的投资能力,它对于区域经济现实拉动作用巨大。当下,中国经济遭遇巨大挑战,很多地方增长乏力,尤其是民营经济受困。而国企,尤其是央企,力量越来越强,对于经济格局的改变能力强大。有时候甚至一个央企的投资就彻底改变了一个地方的经济版图。比如湛江,其2012年的GDP刚超过1000亿,而宝钢和中石化两项投资,总额就超过了1000亿,等于再造湛江。众多周知,天津滨海能够崛起,央企也功不可没。

大致来说,央企的分布应该与当地的发展程度,人口数量大致等同,并在此基础上浮动。未来,央企迁出北京,落户地方,可大致参考三大原则。一是人口比例,现有很多人口大省,还无央企驻扎。二是按照经济发展程度,比较贫穷的地方,应适当考虑多迁入一些国企。三是考虑央企与当地的契合度。

(作者为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