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谁站在互联网+风口

作者:张晓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7-20 13:40:22

摘要:经历了10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加速渗透进传统产业。

谁站在互联网+风口

  ■张晓斌

  经历了10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加速渗透进传统产业。

  2015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政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再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政策,从顶层政策鼓励到底层民间微众创新合力砥砺之下,“互联网+”已成为新一轮风口。

  从一个政策驱动继而概念发酵,最终实现真正商业落地,“互联网+”吹动了哪些行业,又有哪些将走向互联网风口?

  餐饮出行成引爆点

  在“互联网+”风口之上,消费服务类O2O加速爆发,成为首拨急行军。

  与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不同,基于移动终端的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了新一代创业者乃至部分巨头的杀手锏,其成长速度、消费频次和用户成长规模,以及所带动产业的多样化,也开始超越了前辈互联网公司。

  交通出行类O2O服务成为2015年上半年最为炙手可热的风口,滴滴、快的、Uber、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在线出行平台,在短短数月内完成了风驰电掣的融资、整合;同时,从初始出租车、专车简单业务开始,短短数月内,在线出行平台即衍生发展顺风车、快车、代驾等多元化业务,这种变革速度前所未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面临行业监管界定、传统出租车对冲等问题,但人们依然认为,高频、刚需驱动下,互联网带来的数据和共享经济优势,必然与交通行业融合,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是类似当年汽车对马车的革命”。

  与此同时,长期植根线上线下服务连接的垂直领域,以及捕捉到移动O2O商机的创业者,随着智能手机“器官化”,开始春风化雨地改变人的生活。

  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等公司,从原来PC团购商业脱胎演进,向更多元的O2O交易服务平台转型,在传统餐饮、票务之外,尝试更多服务链接,尤其是外卖、到家服务的出现,更是打破了线上线下服务边界。

  “这些产业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有冲动和需求,这也吸引了很多创业者的注意,所以这方面进展较快。”互联网观察人士洪波认为,相比而言,C端“互联网+”更加容易突破,所以目前看到比较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首先是消费购物、生活服务以及部分相对有突破性的比如交通出行、金融等方面,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推进,B端、产业上游互联网化,也会进一步渗透进来。

  第二季会有谁?

  除了消费购物、生活服务、交通等高频服务率先互联网升级外,实际上包括家电制造、金融、医疗健康、教育、汽车、房产家装等重资产领域,也在不同程度介入到“互联网+”之中。

  “随着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成立,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取得了突破,开始进入到了银行形态。”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认为,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想象空间,但网商银行等并非终极形态,传统金融体系里依然存在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和指标,比如现场开户等,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所向披靡的互联网概念,依然面临部分传统实业的对冲,尤其是实力雄厚和巨头盘桓的产业领域。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互联网到底是改革利器还是锦上添花的概念包装,依然存在疑问。

  在家电行业,虽然包括阿里、小米、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不同程度与家电制造商达成了默契合作,智能家居概念也在互联网平台上发酵起来,但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看来,“互联网只是个工具”,这位家电销售女皇并不迷信互联网,甚至直言互联网“并非神话”。

  对于标准、创新等,现有实业巨头与互联网新手们暗壑依旧,归根到底依然是商业竞争和话语权争夺作祟,这也就导致在金融、专车出行、互联网电视等领域,已经渗透进大众的服务领域,安全、资质、合规等政策性壁垒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在洪波看来,很多传统产业由于相对离消费者较远,产业积累比较深、链条比较长又相对封闭,导致互联网介入存在一定的学习和时间门槛,“比如制造业、工业、农业、医疗健康等领域,互联网也在慢慢改变,但需要更长时间,现在只是个开始。”

  坐谁的车

  在线出行:烧钱与融资

  2014年春节开始,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因为依靠腾讯、阿里巴巴等发动“补贴大战”而声名鹊起,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叫车市场,因为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的注入,迅速聚拢起用户,并成为民众现象级话题。

  如果说初始阶段两家公司还只是因为背靠巨头、借力光环,角色限于移动支付市场培育中的一枚棋子的话,那么2015年,在线软件市场则完成了互联网史上最为迅猛的成人礼,从融资、并购到业务多元化扩张,在线出行上演了互联网中的“互联网速度”。

  2014年以来,成立仅仅两年多的滴滴、快的两家公司即已完成D轮融资,2015年初,两家合并之后数月内即开始新一轮融资,这一速度只有部分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相比,但与后者分散、庞杂的局面不同,打车软件市场因为迅速聚集的规模效应,已经开始初步产生了巨头纷争的局面。

  “这是在超高速的奔跑,我们一再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把根基做好,如果失控的话,一个小石子就会翻车。”按照滴滴快的总裁柳青的说法,该公司最新一轮融资只进行了2个星期时间,融资规模超过了20亿美元,“成为单笔规模最大的互联网股权融资”。

  除了滴滴快的之外,其他在线出行平台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快了市场融资以迎接下一轮对抗赛。神州专车本月初宣布获得神州租车、华平资本和联想君联资本合计2.5亿美元融资,Uber早先也曾宣布将启动15亿美元融资,用以开拓中国市场。

  有了融资弹药的支撑,在线出行的业务扩张也令人眼花缭乱。2014年8月以来,尤其是今年2月份滴滴快的合并以来,打车软件市场从最初的出租车出行迅速蔓延至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多种模式,产品、服务迭代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更为重要的是几乎每一个新领域,都会掀起腥风血雨的补贴大战。

  作为滴滴快的竞争对手的Uber,虽然入华仅仅1年多时间,但已迅速在国内多个城市落地,除了与百度资本合作获得后者流量入口外,Uber也在以中国区业务为独立平台,启动新一轮融资,坊间传言其估值达到50亿-90亿美元,而滴滴快的估值也被炒到了150亿美元之多。

  一时之间,打车软件市场形成了滴滴快的、Uber和神州专车三足鼎立局面。不过,这种格局的稳定性,尤其是巨头烧钱的模式依然面临质疑。

  今年初,最早发力专车业务的易到用车曾经宣称融资80亿元,但在自身扩张遇困和滴滴快的、Uber崛起的情况下,也相对沉寂下来,新巨头们在人口红利和规模效应逐渐饱和的情况下,又能讲述什么样的新故事?

  吃谁的饭

  舌尖上的战争

  谁曾想象,送餐竟然成了互联网巨头挤破脑袋要去打的一场战争。

  从最早的电话订餐服务衍变,近两年来,基于移动APP和支付服务的外卖业务,开始蓬勃发展,并吸引了诸多互联网企业扎堆投资,除了传统团购服务商美团、大众点评外,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也不同程度地介入。

  从餐饮店门前鳞次排列的外卖电动车到街头上奔驰的送餐员,外卖已成为快递业务之后,又一个被互联网激活的时代风景线。

  相比其他O2O服务,外卖的特点在于用户需求刚性,尤其是客户重复购买、相对留存率不错,尤其是在雨季、炎热天气的情况下,用户消费意愿更为强烈,外卖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经营用户入口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领域的细分厂商还吸引了巨头投资,其中饿了么在今年1月份E轮融资中,更是获得了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的联合投资。作为O2O巨头的美团,在最近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中,更是把外卖称为其两大事业群之一,该块业务上线虽然仅1年多时间,但比重已达到9%,成长率达2倍以上。

  为了拼抢风口,外卖市场也掀起了多轮融资大战,饿了么最新E轮融资达到3.5亿美元,美团在去年融资7亿美元之后,近期又传出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百度外卖也传出了融资2亿美元、独立分拆的消息。业内普遍认为,巨头纷纷融资之下,外卖市场将会有新一轮圈地烧钱大战。

  根据易观智库4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专题研究报告》,饿了么、美团外卖、淘点点、百度外卖四家已占据近80%市场份额。美团和饿了么在多个业务维度份额接近,几乎是贴身肉搏战。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APP和物流配送初步搭建了外卖业务链条,尽管如此,目前整个行业依然处于各大城市跑马圈地的阶段,由于餐饮行业的非标、个性化等原因,外卖业务依然处于非常简单阶段,包括产品服务、质量等问题,依然屡遭用户吐槽,卖家方面因为商业利益挤压,对于外卖平台也态度微妙。

  与此同时,与其他多数O2O行业一样,低价、烧钱补贴的策略也成为外卖平台们的家常便饭,在低客单价消费的情况下,动辄低至1折、2折,“新用户减单”等促销,依然是平台方拉新、获客的重要手段,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外卖业务依然走的是规模效应,在未来积攒起用户规模、流量效应之后,外卖平台做业务分发、广告变现、会员服务等,将会是未来趋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