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乌克兰危机:僵持拉锯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6-12 10:01:29

摘要: 6月8日,七国集团(G7)峰会在德国巴伐利亚闭幕,第二次缺席该峰会进而使其由G8回缩为G7的俄罗斯,依然是关键角色和核心话题。峰会闭幕后发表公告,再次强烈谴责俄罗斯去年对克里米亚的“非法吞并”,敦促其遵守明斯克第二次停火协议,并威胁必要时将继续加强对其经济制裁。

乌克兰危机:僵持拉锯

    6月8日,七国集团(G7)峰会在德国巴伐利亚闭幕,第二次缺席该峰会进而使其由G8回缩为G7的俄罗斯,依然是关键角色和核心话题。峰会闭幕后发表公告,再次强烈谴责俄罗斯去年对克里米亚的“非法吞并”,敦促其遵守明斯克第二次停火协议,并威胁必要时将继续加强对其经济制裁。

    G7峰会开幕数日前,一度得到控制的乌克兰东部局势突然恶化,冲突双方在顿涅茨克机场附近发生持续而剧烈的交火。欧安组织前线观察团报告称,双方动用火炮、迫击炮和122毫米多管火箭炮,9个小时内记录到249起爆炸声。乌军方则称,约有80名叛乱分子和两名平民死亡。这是今年2月有关四方在明斯克达成停火协议后,乌东部出现的最大规模交火。欧安组织说破坏停火现象已明显增加,欧盟警告武装冲突可能呈现“螺旋上升”态势。

    目前很难判断争夺顿涅茨克机场是否与G7峰会存在关联,但是,用枪炮影响谈判日程、进程和决策方向是一般性规律。G7峰会并未松动对俄立场,俄罗斯指责G7领导人无视俄方执行明斯克停火协议的实际行动和诚意,可见双方针尖对麦芒的原则立场没有变化。同时,关于G7是否重新吸纳俄罗斯,对俄经济制裁是否见效,乌克兰内战是否全面爆发,以及北约是否在东欧与俄兵戎相见,都成为西方媒体时下的热门话题。这些争论与纠结必然投射到现实层面,导致乌克兰局势继续呈现僵持和拉锯。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七国停止俄罗斯参会资格,重返G7时代,既显示立场,也试图逼俄妥协。但是,此次峰会前夕,各种关于俄罗斯缺位弊端的漫议甚嚣尘上,核心观点是:进与不进,俄罗斯都在那里。持此论者认为,俄罗斯缺位反倒凸显其在欧洲经济与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因为开除、孤立和对峙并没有改变俄罗斯立场,应该重新张开怀抱,用接触、感化和说服等怀柔方式让其“浪子回头”。当然也有人献计说,不妨让中国加盟G7取代俄罗斯,重建G8集团。

饱受纷扰的G7领导人不得不由德国总理默克尔出面重申,G7不仅是经济共同体,首先应该是价值观共同体。当然,默克尔承认俄罗斯是乌克兰危机之外大国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包括推动解决伊核危机,甚至在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方面都发挥过关键作用。她同时强调应该讨论如何让俄罗斯归队。很显然,默克尔和部分媒体的立场,反映了G7集团在俄罗斯去留问题上的多元声音,更是西方内部立场分裂的回响,它客观表明G7对俄罗斯游离在外的无奈和担忧,无法遮掩其目前深陷其中的焦虑和挫败。

欧洲担心乌东战事会升级为全面冲突,因此欧俄都保持战略克制,满足于维持一场代理人冲突,以免伤口撕裂过大,使双方核心利益受损过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双方在战术层面甘心退让示弱,他们反倒是继续磨刀霍霍,彼此亮剑。6月5日,北约在波罗的海拉开年度联合军演,17个成员国的5500多名官兵、数十艘战舰和数十架飞机投身其中。瑞典、芬兰和格鲁吉亚作为非北约成员也参加演习,显示北约保护既有成员和准成员的意愿。这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北约伙伴们全面警戒的组成部分,在它们看来,俄罗斯不仅咄咄逼人,而且通过吞并克里米亚和肢解乌克兰东部,已对欧洲安全构成实际危害。

俄罗斯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5月中旬,俄罗斯与中国在地中海举行首次联合军演,表明这片传统欧洲后院的水域不再是北约一家纵横的空间,也表明北约既然可以到俄罗斯家门口的黑海练兵,北约的门窗也应该接受俄罗斯舰机晃动的身影。5月25日,北约北极演习开始数小时后,俄总统普京下令中部和北部军区进入全面战备状态,调动1.2万名军人、250架飞机和700件各种武器参与针锋相对的北极演习。5月30日,一架俄罗斯苏24战机还对黑海一艘美舰采取驱离措施,迫使对方紧急转向,一度造成紧张气氛。

尽管如此,双方特别是北约和乌克兰,依然没有胆量与俄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摊牌,因此不得不隔三差五地示和,甚至示好,小心翼翼管控危机。4月底,欧盟理事会主席曾公开表示,欧盟无意向乌克兰运输武器,更无意军事干预其内战。5月9日,俄罗斯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默克尔力排众议应邀观礼。3天后,回避阅兵式的美国国务卿克里突然前往索契,会见普京及其外长拉夫罗夫,并与后者共同向卫国战争烈士碑敬献花圈。默克尔和克里的公开立场表达未曾软化,但其相继访俄表明,他们并不想把俄罗斯推进死胡同,这无异于承认,乌克兰危机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普京手里。

对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而言,战争之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经济制裁和贸易封锁。但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位居世界第十的经济体,这两条绞索至今看来却意义不大,根本无力让其乌克兰政策走向和策略转向。事实上,这种制裁日益显现反向作用,一方面加剧了美欧跨大西洋关系裂痕,另一方面刺激了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强化普京的民意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的经贸制裁,的确让俄罗斯尝到某些苦头,损失了大概600亿美元的对欧石油出口收入,赶巧又遭遇了沙特等欧佩克成员发起油价战,可谓是“船破偏遇迎头雨”,外汇储备下降到4000亿美元左右,卢布一度贬值46%。但是,俄罗斯在实行自由汇率制,并大力拓展以中国为主阵地的非欧美市场后,美欧制裁而产生的压力得到舒缓,今年4月,卢布止跌回升,反而增值14%。对这场制裁叫苦连天的却是德国和法国等欧盟引擎国家,它们已损失了可观的对俄出口份额和收入。6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欧内斯也坦陈,对俄制裁让欧洲盟友蒙受了更多痛苦。

约瑟夫奈和基辛格两位美国地缘大师都认为,乌克兰危机是北约和欧盟一味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结果,但美欧执意要扩大其价值观范围圈,因此不可能善罢甘休。G7峰会最新决定表明,对俄制裁至少要维护到年底,除非俄改弦更张。俄罗斯肯定不会吐出已经吞并的克里米亚,也不会止步于影响乌东地区,因此,双方必然暂时维持小战不断、大战不会的僵持状态,危机与战事螺旋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