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利益绑架后的文坛

作者:沈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5-06 21:42:00

摘要:被利益绑架后的文坛

被利益绑架后的文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沈山 北京报道


    近日,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在网上公开质疑湖北省人社厅对T诗人(田禾)破格晋升职称,舆论一片哗然。这件事把人们的目光一下聚焦到文坛黑幕和文艺圈乱象上。
“质疑书”及其详解
    事实上,方T之争由来已久。
    2013年10月,湖北省作协进行职称评定,诗人T晋升正高二级。作为该省文学创作系列高评委会主任,方方对此表示反对,随后遭到对方的短信造谣中伤、辱骂,最后甚至升级到恐吓威胁。方方在自己的质疑文章《我的质疑书》中引述了其中一条:“你知道我对你恨到什么程度吗?我想让你四肢不全,或割掉你的鼻子,为自己出一口恶气,更重要的是为湖北文坛除去恶魔,那样做我就是坐牢也值得……”
    正高二级是文科最高职称,相当于大学二级教授。方方反对T晋升正高二级的理由是其条件不够,评定过程或存违规行为,涉嫌违规操作。
    “在湖北作协职称评定结束后,省人社厅方面按规定派工作人员前来省作协考察职称评定有无违规情况。我作为省作协主席、湖北省文学系列高评委会主任,如实向考察同志陈述了我对省作协党组违规操作的意见,并且表述了我为什么不同意T诗人破格晋升的观点。”在《我的质疑书》中,方方接着质疑,“人们不禁要问,作协主席怎么没有过问和决定权呢?在文学界和有关单位,按规定是由单位申请,人社厅批准指标,本作协党委负责走完程序,最后作出决定,程序为:个人自述,群众评议,专家审核,党组决定,最后公示。这个程序是惯例,也是行规。”
    梳理下来,方方的质疑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T自身条件的质疑。T小学学历,因承包省作协的第三产业方圆公司以省作协自筹自支的编制进入作协,后以一份方方所称的“造假档案”,正式调入省作协文学院,成为专业作家。方方对T最致命的人品质疑在于“T诗人凡事用钱铺路”。据方方披露,他先后以送钱或借钱的方式,行贿210万元。2007年,T诗人突然荣获鲁迅诗歌奖,堪称当年文化界一大冷门。其在相关媒体公开发表的诗作也被部分读者评价为“应景诗”、“极差”等,这些评价或可见其创作的大致水准。
    其次是对评定程序的质疑。方方指出湖北省作协党委在评定职称中涉嫌违规操作,省作协党组私下修改评定程序,没有公布修改结果,也没有出台任何方案,随意确定评选时间,取消了个人自述、专家审核等必要程序。
    第三,对主管部门之一的湖北省人社厅也提出了质疑。人社厅掌握职称评定指标数,在批准指标数量方面粗糙而轻率,没有了解实际情况,无视作协意见,对职称评审的条件没有准则,没有征求专业人员的意见,指标数的确定、评审标准、决策权由谁掌握,等等,这些都是不公开不透明的。另外,一次获奖就可以多次评审职称,也是方方的诟病之一。
文人依附体制的乱象
    在方方质疑事件中,圈外人看到了文坛生态圈的种种乱象,其情节精彩程度或比文人笔下的小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来看看评奖乱象。
    参与评奖的过程,行内人叫“跑奖”或“冲奖”,名称形象而生动,说明奖是跑关系跑出来的,而不是以作品自身的质量征服读者和评委的。比如去年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同T一样为湖北籍的周啸天,竟然写出了“今宵荧幕富星光,五省共追超女狂。歌曲一朝惊屈贾,粉丝十万下江湘”这样让人读了哭笑不得的诗句,被网友嘲笑为“(方方)堵住了柳忠秧(另一位湖北籍诗人),万万没想到评出了个周啸天”。同样是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官员诗人车延高,获奖作品则被讥讽为“羊羔体”。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表示,自己参与过的文学评奖中,打招呼这种事情很普遍,很常见,绝对公平很难做到,也承认自己投过一些创作水准可疑者如柳忠秧的票。
    由此看来,评奖背后是跑奖、冲奖乱象。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包括作者名利双收、评委收受好处、有关部门脸上有光等,可谓每个环节利益“均沾”。曾有媒体讽刺道:“鲁迅”正成为“正人君子们”的玩偶和工具。
    文坛的另一乱象就是职称评定潜规则横行。
    现阶段有关部门和机构的职称评定,尽管存在多个管理部门,但各个部门在职称评定过程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决定权往往掌握在一两个部门或个人手中,随意性很大,利益寻租空间很大。以此次方方质疑事件中的职称评定为例,当地主管部门之一人教部曾为职称评定规定的程序为:个人自述、群众评议、专家审核、党组决定、最后公示等。可由于最后决定权在党组手里,这样,作协党组就可以简化程序,形成方方在文章中说的“党委自行其是”的现象。与此同时,还存在另外一个主管部门人社厅,其对职称评定的级别及数量均有控制权,握有指标限制。本来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个人天赋、文化环境与社会认可共同作用的结果,什么时候、什么领域出现了什么级别的艺术家,是由很多社会因素决定的,并不是哪个部门用数量和指标可以决定的,滑稽的是中国文坛就出现了这样风马牛不相关的事。
创作:
从态度到质量的集体沦丧
    文人普遍依附体制进而丧失独立创作立场后带来的则是创作水准的集体下滑。
    目前的创作乱象首先表现在普遍的抄袭模仿,作家不走入生活、体验生活,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网上收集、抄袭别人东西成了普遍现象;其次是机械化创作,有些作家只要出了名,就面对市场需要,不断自我重复;三是有的作品搜奇猎艳,趣味低级,直逼“凤姐”水准。四是罔顾历史事实,随意颠覆史实,相当数量的文学及影视作品“戏说”成瘾,完全与历史不符。五是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论语》里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谓“道生”,在历史上有通则性的尺度,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后果当然是创作态度的极度可疑。
    目前文坛大致可分为三类人:一类是真正的艺术家、文学家,其本身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及文化素养,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也有读者认可的优秀作品。另一类人是虽然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准,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商业大潮冲昏了头脑,全身沾满了铜臭气,为迎合市场,为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无法静下来潜心创作,导致作品平庸低俗。还有一类人,这类人或许是最糟糕的,也是造成文坛乱象的主要群体,其自身素养远未达到艺术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为了轻松获取利益,通过各种途径混迹在文艺圈,成为所谓的“文艺混混”,档案造假、作品造假、跑奖冲奖、以钱开路……
    造成今天文坛乱象的根源,说到底还是来自官方和市场的利益深度绑架了创作者,使其创作态度和质量集体下滑。
    近日,有外电称,正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开展的反腐运动,已经盯上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日益泛滥的各类文学和艺术奖。
    据法新社4月28日报道,中国大量涌现的文化奖项引起“令人畏惧”的共产党反腐调查人员的警觉。他们担心,政府官员把这些奖项用作提高个人影响力的一种手段。有文化部官员誓言要“严禁借艺术创作之名谋取不正当利益”。
    该报道援引新华社的官方表述:“文化部正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一批、精简压缩一批,总体减少60%以上。”
    总体来看,只有打破现行的管理体制,优化评奖及职称评定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再干涉文学,不去艺术家的盘子里抢肉吃,不用权力之手摘取艺术的桂冠,还文坛一片晴朗的天空,中国的文艺或还有一线生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