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益市场化开辟中国社会变革新道路

作者:何道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4-24 22:13:00

摘要: 公益模式的核心就是在社会的公共治理之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和展示人类的悲悯心,用爱与自由意志构建新公共空间,并展开竞争,从而创造新公共产品以缓释市场经济创富竞争造成的社会鸿沟与冲突。

用公益市场化开辟中国社会变革新道路

■何道峰



    公益模式的核心就是在社会的公共治理之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引导和展示人类的悲悯心,用爱与自由意志构建新公共空间,并展开竞争,从而创造新公共产品以缓释市场经济创富竞争造成的社会鸿沟与冲突。

    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城市化率超过了50%,已有足够的剩余财富和剩余时间供人的公益自由意志所驱使,形成大数量级的公民自觉参与的公益结社与社会改造运动,从而构建继市场经济创造财富之后的社会市场化文明。数量决定文明的性质。

    社会市场化公益构建包括方方面面的公民自觉行动与渗透。

    第一,基于悲悯与同情的弱势关注与扶持(浅化鸿沟、缓解冲突)。大家平时更多讲的还是慈善,不是公益。所谓慈善就是一定带悲悯心和同情心的善行,是为了缓解社会冲突、浅化鸿沟,帮助儿童、妇女,帮助生病的人,帮助那些家庭条件很困难的人。

    第二,基于人类博爱的人道主义救援与世界公民精神(发展后的国际责任)。你愿意做个什么样的人,决策权在你手里。你愿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明引领国家还是一个自我嘚瑟的奇葩国家,决策权也在你们这一代人基于个人抉择所形成的公共选择里。

    第三,基于行业自律与人类德行的行业协会与合作社行动(行业社会责任与保护)。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其实很简单,第一招,国家立法。食品都是一样的,全世界一共两大标准体系,一个是欧盟的,一个是美国的,日本走的是欧盟系统,中国可能走不到那么精细化,可以走美国系统;第二招,放开行业协会,让有良知的商人建立行业协会,宣布过程标准。现在的好消息是开始允许一业多会并与政府部门脱钩。当然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第四,基于居住美好新公共空间构建的城市社区民主自治行动(社区民主与自治)。知识分子、大学生特别喜欢谈民主,但是如果连你居住的社区都没有民主,你能空谈这个国家的民主吗?所有的公共精神都是从小的地方做起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天下所有事情都是干出来的。民主除了一些理论概念之外,我们没有实践过。到哪里去实践?坦率地说,到公益的这个领域里面可以实践。因为在这里,做的是公共事务,捐的是私人的钱,没有必要也无法去搞专制。你要听别人的意见,建立并尊重一种程序,不要绝对权威,通行多中心、多元文化。社区民主很重要,现在城市里的社区全部都没人管,而住在小区的人们却喜欢在聚会饭桌上空谈民主。十年二十年后,你拿什么经验去进行有益于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民主建设?

    第五,基于真、善、美的文化,以及环境、传统、艺术等保护的公共倡导(发展进程中的保护责任)。要有专门的组织出来进行公共倡导,就是有人出钱,搞一些自治组织。例如环境,中国如果有足够多的自治组织来折腾,公权力会受到制约,环北京那2.7亿吨钢及配套工程会建不起来,雾霾会少很多,环境会好很多。但是大家都不出来折腾,凭发改委就定了,依据来自何处?谁来为今天大幅上升的肺癌率负责?

    第六,基于生命管理与灵魂导向的公共教化与公共抚慰(人类的自省与提升)。人要有信仰自由,信仰什么总要有人去宣讲,公开宣讲才能有竞争舞台让人辨明真伪与高下,才能提供给个人以理性的公共选择。

    所以公益所包含的面非常广。不是只能流眼泪,很多地方可以不流眼泪,但是对我们社会的未来事关重大。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看的不同,想的不同,因此有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用自己的私人力量参与构筑我们的公共空间。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公益,无论你是进入这个行业,还是不进入这个行业,都绕不开这些重大的历史命题。

    发展现代公益需要对旧机制进行改革。首先要对我们现有的、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十八大”以后确定了一些改革,但是还没有落地,例如第一个要改革的就是去行政化。本来做公益就是建立在自由结社基础之上的,用私力介入公共空间构建。当你把别人捐来的钱做公益的时候,应该自下而上、平等地和社会产生互动,构建新的公共空间。当然新机制的发育及其对旧机制的替代,首先需要保护新组织的公益自由结社基因。我们都在期待着进行制度改革,改革能够改多深,各种各样的力量在拉锯。能不能改,看大家怎么去想问题,我以为这个时代到了数量决定社会变革方向的时代,有足够数量的人这样想问题,自然就能够改了。

    对于新发育的组织,新机制要对旧机制进行替代,逐渐的替代很重要。如果新发育的社团,搞出来的东西又是老东西,那这个社会就完了。因此,新组织的发育一定要有新组织必备的公民自由结社的基因,比如几个人做发起人,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发起人要签严谨的协议,在发起人协议上面产生章程,章程确定组织的宗旨、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虽然组织小,但要有小站练兵的精神,小题大做。其次是创造性扩展与深化新公共空间构建。现在全中国做的事情都很同质化,大家不要总盯着几个问题——妇女问题、儿童问题、大病人群问题、老年问题,不要紧紧盯住传统慈善的小领域,应该盯着大公益。东亚国家的现代化历史,像日本、南韩和中国台湾地区,其过程都是先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繁荣起来,再花20年时间搞社会变革,促使大数量级社会组织发育,最终走向全面的现代化。中国也逃脱不了这样的道路,因为中国历来一直是东亚地缘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既然宿命难以逃脱,不如张开怀抱去相拥。

(本文节选自《中国慈善家》相关报道,作者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