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行业游戏规则生变 房企裁员风暴

作者:刘力图 陈小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4-22 23:07:00

摘要:政策暖风尚未驱散房地产行业的寒意,万科、碧桂园、雅居乐、合生创展等多家房企不约而同地通过“瘦身”来优化公司管理架构。

行业游戏规则生变 房企裁员风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力图 陈小瑛 广州、深圳报道
  政策暖风尚未驱散房地产行业的寒意,万科、碧桂园、雅居乐、合生创展等多家房企不约而同地通过“瘦身”来优化公司管理架构。尽管各家企业所采取的方式不同,但房地产行业裁员风潮逐步蔓延的趋势难以逆转。
  “接到裁员通知之前,不少人已有跳槽的打算,大家都在感慨房地产的最好时代已接近尾声。”华南某上市房企人力资源中心一位副总经理崔华(化名)向记者表示,今年春节以后,他多次接到通知,在上半年执行多个部门的“裁员任务”。
  裁员潮涌
  “从组织架构、部门设置等方面进行‘开刀’,这与往年不同,这样做肯定会减少一部分人员,同时也会引进一些更高水平的人才。”崔华指出,其所在的公司将一些部门进行合并,譬如,将人力资源中心与数据管理中心合并,合并后原来的每个部门只有三分之一员工能够留下。
  他表示,公司的末位淘汰制是“板上钉钉”的事,部分考核不达标的员工会被裁掉,部分员工选择主动离职也占到一部分。从房地产行业的考核机制以及人才流动的特点来看,这个行业出业绩的部门主要以项目为主,且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房地产企业每年进行的裁员均属正常。“今年明显的特征是,不管是主动离职还是被动裁员比例都提高了。”
  记者从华南多家房企了解到,在房企本轮裁员潮中,由于受影响的人员比例较大,为避免引起纷争,企业在分流这批被裁掉的人员时选择更隐蔽的方式,如将集团的员工调配到项目公司。
  “今年集团层面有部分员工在春节回来已接到通知,即将调任到下面项目去,包括行政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珠江投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这部分被调任的员工都明白这是公司在变相裁员,与集团公司相比,项目公司的薪酬福利、升职空间都不占优势,所以选择主动离职,有些还没有离职的也有类似打算。”
  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房企加大力度考核,也成为变相“瘦身”的一种途径。
  针对大规模裁员一事,合生创展解释称公司裁员是因为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指企业业绩不仅与销售人员挂钩,财务、法务等员工全部进行业绩捆绑,业绩好则全员分红,业绩不好则末位淘汰。
  碧桂园项目公司一位管理人士向记者表示,面对更高要求的业绩指标,今年的考核制度更严,升级版的末位淘汰制可能造成更激烈的竞争,人员流动也会增加。
  此外,各大知名房企往年每逢毕业季举办的校园招聘规模也有所缩减。“今年通过校招渠道招来的新人的确减少了,这与公司精简架构的目标一致。”崔华称。
  行业“变脸”
  “近半年来,营销成本提升3%,如果继续通过人海战术来提升业绩,利润空间会更小。”招商地产在华南项目的负责人分析,目前销售方式都在悄然改变,与电商合作等方式渐渐取代以往的人海战术,提升销售业绩的同时也需要降低成本,首先就是人力成本。
  广州资深房地产猎头人士钟少美分析,不少房地产企业以往热衷于打造全产业链,从产品设计、后期维护、园林等一条龙包办,“现在不同了,很多房企都收缩部分业务,选择外包的方式降低人才储备的成本,因此对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有所减少。”
  “房地产快速发展了10年,营销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更多通过外包,降低营销费用,开发商自身不需要太多营销策划人员。”深圳房地产专业人士周学军分析,行业在走下坡路,企业也要精简瘦身,已有很多房企在调整战略进行多元化发展,不再一味追求传统地产的规模扩张。
  媒体引述雅居乐一位刚离职员工分析称,该房企痛下改革决心的原因是,雅居乐投资200亿在云南腾冲打造的大盘去年花费5000万营销费用,却仅完成3亿元的营销业绩,营销成本高达16%,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引发董事会的不满。
  “行业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不管是营销方式,还是人才标准、决策模式等。”克而瑞广州负责与房企合作大型项目的人士指出,行业的改变意味着房企必须改变,尤其是针对以往因粗犷式管理导致架构臃肿、决策反复等问题。
  “目前房企对传统地产业都不太看好,地价成本上升快,利润在压缩,基本上都在考虑怎么转型,比如涉足养老、足球、旅游。”莱蒙地产一位高管告诉记者,很多房企在退出已经饱和的三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对原有的项目团队进行优化调整,通过裁员,或者分流到新的业务上,未来精简人员是一种新常态。
  实际上,莱蒙也在对地产进行模式升级,比如近期其在惠州推出一个1000亩众筹海洋牧场项目。“这类新业务仍是我们原来的团队在兼做。”上述莱蒙地产高管说。
  钟少美称,因不少房企对人才需求正在升级,目前行业出现了“不少地产人跳槽后找不到工作,与房企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同时存在的局面。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