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P2P风控再曝信任危机 陆金所受累子公司2.5亿坏账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3-13 22:58:00

摘要:被P2P行业视为标杆的陆金所被曝身陷2.5亿坏账,这一消息令P2P行业的神经再次绷紧。

P2P风控再曝信任危机 陆金所受累子公司2.5亿坏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被P2P行业视为标杆的陆金所被曝身陷2.5亿坏账,这一消息令P2P行业的神经再次绷紧。
    3月11日,消息称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商保)累计有接近4亿借款出现问题,其中与陕西金紫阳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已到期,平安商保方面不得不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本息。同时又称陆金所并未对平安商保是否涉及陕西金紫阳集团的债务黑洞以及坏账数据的真实性做正面回应。
    次日,陆金所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已注意到相关媒体报道,平安商保确有一项应收账款业务目前已进入相关法律程序,但是详情不便透露。该项目由第三方提供担保,投资者权益完全不受影响,并称该项目与陆金所P2P业务无关。截至目前,未有陆金所用户受到任何投资损失。
陆金所“躺枪”
    上海一位P2P资深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目前到了“风声鹤唳”的地步,就连国内最大的P2P平台也难逃躺枪的命运。
    本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专业化保理公司,平安商保于2012年3月6日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由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陆金所设立,经营范围包括,以受让应收账款的方式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的收付结算、管理与催收;销售分户(分类)账管理;与本公司业务相关的非商业性坏账担保;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相关咨询服务。2015年2月,平安商保注册资金由7000万元增至2亿元。
    陕西金紫阳集团是一家集粮食收购、加工、储存、销售和生态养殖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物流、面粉、油脂、淀粉、旅游、购销6家分公司和生态养殖、有机农业、渭滨畜牧3家子公司及今怀缘旗舰连锁店,是陕西省大荔县的龙头企业,其注册资本为1.5亿元、总资产4.5亿元、固定资产2.01亿元。实际上,陕西金紫阳集团2014年10月就已经资金链断裂,其董事长韩海被指涉嫌骗取银行贷款8000万元潜逃并于2014年11月被警方抓获。
    “从公开信息来看,平安商保涉及的2.5亿元借款发生于2014年,只不过现在才被报道出来。这件事本身跟陆金所的项目没有任何关系,至少表面上看没有关系,但陆金所自己出资成立的子公司经营出现风险,作为控股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去填补,增资可被视为补救措施。”3月13日,上海一位长期从事经济案件纠纷的律师张斌分析指出。
    陆金所一边对外澄清,一边在官网上强调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一直相当稳健,在风控和管理上遵循严格的流程,该事件不会涉及到投资者的权益。陆金所目前的注册资金已经达到8.37亿元。
    2014年11月26日,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的支付清算与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当时曾自曝陆金所的年化坏账率在5%-6%。他称P2P产生坏账的最大风险来自于欺诈,只要可控,不会对企业的运营发生影响。
    本报记者了解到,陆金所2.5亿坏账风波只是一场虚惊,但也折射出P2P行业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由于监管缺失、行业发展迅速、平台良莠不齐,P2P行业草木皆兵,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
    “P2P行业进入风险高发期,很多时候并不是P2P平台本身出事,而是由于其合作的第三方或者关系方出现了相应的风险事件而躺枪,未来这一行业需更注重风控,风控是一家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行业要健康发展,风控是重中之重,同时在行业发展早期,也要给企业多一些空间。”3月13日,上海另外一家专注做互联网小额投融资的平台负责人坦言。
P2P坏账的困扰
    无独有偶,在陆金所子公司传出2.5亿坏账风波的同天,北京一家名为铜板街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传出1亿元小额贷款坏账事件,有网络媒体称铜板街因为与一家名为美达小贷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后者发生资金链断裂,担保公司又不支付,1亿多的资金要铜板街兜底,而位于杭州的美达小贷则失联了。
    当日下午,铜板街发出紧急辟谣公告称,网络上出现铜板街出事传言,给广大投资者和关心铜板街的伙伴带来疑虑和困扰,同时声明美达小贷当前在铜板街发售产品的余额为5000万元,相关文章提及的1亿多严重夸大,与事实不符;目前美达小贷并未发生传言所述的失联情况,双方仍旧保持联系;铜板街本着诚信经营、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通过担保、回购、风险准备金等范围内的垫付等手段,共同保障资产安全。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国内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了一份关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报告以及黑名单,多家国内大型P2P机构都榜上有名,直指国内P2P行业的坏账高潮将至,彼时的大公国际称,当前国内P2P平台风控水平堪忧,随着行业发展到了3年危险期,坏账集中爆发,加之企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互联网金融整体评级结果并不理想。
    此份评级报告发布后,曾引发P2P行业一片“吐槽”。有P2P行业人士表示,银行会出现坏账率,小贷公司允许一定范围的坏账率,为什么P2P行业就不允许出现一定比例的坏账率呢?“为什么P2P的坏账就会引起市场如此的惊恐?”
    上海一位长期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资深人士朱杰认为,这可能还在于P2P是在网络而非实体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借贷双方都是以小额分散为主,一旦一笔业务逾期,涉及到的投资者就不止一两个人,而是一大群人。此外,P2P行业本身良莠不齐,尽管宣称有担保和严格风控,一旦有企业倒闭或者资金链断裂,个人投资者很难通过向P2P企业追讨的方式保障本金安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