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通航市场潜力与规则缺失不搭 飞机制造商迫切助推立法

作者:李景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3-06 23:13:00

摘要:自低空开放在国家政策层面被列入议程,关于国内通用航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便一跃成为航空制造业领域一个新的“金矿”,并引来包括国有民营乃至外资在内的诸多资本势力进入这一领域。

通航市场潜力与规则缺失不搭 飞机制造商迫切助推立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景田 北京报道

  自低空开放在国家政策层面被列入议程,关于国内通用航空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便一跃成为航空制造业领域一个新的“金矿”,并引来包括国有民营乃至外资在内的诸多资本势力进入这一领域。

  但低空开放的节奏并不如预期,也使得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速度远低于航空业界以及资本层面对这一领域的多重期望。

  这也促使国内最大的航空制造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再次通过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将通用航空立法问题提交政策层面进行讨论,而这对于中航工业在民用直升机领域的发展亦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对矛盾体

  “ 从国家立法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以第十章共六条的形式规范通用航空活动,但内容过于笼统,无法为通用航空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引。”中航工业南方董事长彭建武3月4日在北京的媒体见面会上对目前国内通航在法律法规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彭建武表示,现行的两部行政法规对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停留在原则层面,保障措施不明确、实施细则有待完善,且无明确指导性意见指引地方性通航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一度让发展迟滞的通航产业迎来了一个小小的爆发期。

  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在册通用航空器数量达到1654架,各个地方政府兴建的通用航空产业园,目前也已接近20家。

  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经营性通用航空企业数达到206家,同比2013年6月底增长24.8%,比2013年底增长9%。

  与通用航空业规模快速增长相矛盾的是通航飞行时间的下降以及产业在航空业中所占产值的不足。根据本报记者掌握的一份国内通航运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通用航空的飞行时间仅约60万小时,小时数增长率仅为2.48%,远低于16.29%的飞机增长率和29.45%企业注册增长率。

  而就是在这60万小时里,有大约70%是飞行训练时间,真正能够创造效益的作业飞行及载客飞行只占到13%。

  国务院2011年颁布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通航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年均增长19%”。

  “产能过剩,但效益不足,整个通航产业的产值在航空业中只占到1%左右,但这个行业已经挤满了希望分一杯羹的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其他资本。”一位从事通航投资的从业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但规则是缺失的,为了不被浑水摸鱼者搅乱了这个市场,影响通航正常的发展节奏,尽快形成完善、规范、可行性强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必须的。”

  本质是规则缺失

  “以单价300 万元的一架4 座小型私人飞机为例,每年的维护费用约6万-7 万元(按年100飞行小时计算),维护该飞机的人员平均按3-4 人计算(机队规模小的时候,维护人员数量还要多),如果全国拥有1 万架类似的飞机,仅购机费用就将产生300 亿元的经济贡献,且年维护费用为6亿-7 亿元,并提供3万-4 万个工作岗位。”中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枫3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通航发展的作用,

  “通航是有钱人的玩具这种看法正是因为这个行业发展不到位,外界对于其作用认识不足,而只是被一些浮于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得出的判断,实际上这个行业背后巨大的产业链不仅对于拉动经济作用明显,更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以为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变化。”一位经营通航培训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于目前外界对通航的一些看法表示不解。

  据余枫透露,目前,全球约有通用飞机33.6万架,通用航空活动的飞行员达80万名,年飞行小时达5100万小时。其中美国大约有22.4万架通航飞机,占世界总量的58%;通航机场总量约2万个,飞行员数量超过61万,飞行作业时间约2700万小时,总产值超过1500 亿美元 (近万亿元人民币),创造了美国1%的GDP和126万个就业岗位。

  “现在的问题就是,空域即使开放,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不足也会对行业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从而对整个通航产业链造成影响。”前述从事通航投资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对于作为通用航空重要组成部分的直升机产业而言,通航发展的迟滞对于已经全面布局的国产直升机制造业的负面影响显然也不容忽视。

  余枫表示,“国家对民用直升机的研发投入和产业扶植力度相对有限,因此目前国产直升机行业存在着研发体系和产品支持体系都不足以支撑我们与国际对手竞争,更无法言胜的局面。”

  余枫表示,希望国家加大对于国产民用直升机研发的支持力度,必要时可借助中央财政的投入,以及对于研发专项资金的制定,同时在税收以及补贴等环节对采购国产直升机给予支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