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大数据情报:让政府主导产业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陈晓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1-09 13:42:00

摘要: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个迟到但又伟大的认识,但是又如何让市场资源因素获得有序、高效的配置呢?

大数据情报:让政府主导产业的悲剧不再重演

  “所有的好心,未必办成好事。”这句话用在政府主导产业的发展上,可能比较贴切。

  在过去计划经济为主的体制下,中国近乎所有主要产业都在政府主导下发展,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尤其是产能严重过剩和国际竞争力较差的现象比较突出。

  或许,一系列数据更能够说明问题:

  ——钢铁制造行业,粗钢产能利用率自2007年后就一直低于80%,处于长期产能过剩的局面。当然,“钢铁利润不如大白菜”的教训更容易记忆。

  ——煤炭行业,从2010年开始,经营困境一直未得到缓解,统计显示,我国煤炭行业亏损面高达80%以上。

  ——水泥行业,早在2003年就出现产能过剩,但从2013年年初在建和拟建的生产线还有220条,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建成,水泥产能大概要达到35亿吨,远远超过“十二五”规划中的22亿吨需求。

  ——电解铝业,2013年过剩率已经超过30%,目前,我国铝价已经回到了25年前的12000元/吨左右,但当时电价仅0.1元多,人工成本和劳务材料等也大大低于当前。

  ——船舶业,虽然中国造船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有过半船舶企业却是接近“零”接单。

  ——光伏与风电,如果大家对风光无限的无锡尚德存有印象的话,也一定不能忘记中国各地方政府一窝蜂上马光伏产业的情景,据悉,与光伏产业相关的太阳能电池产能过剩高达95%。风电与光伏产业一样经历着“过山车”,设备产能利用低于60%。新能源还没有尝出“新滋味”,就也过剩了。

  ——石化产业,如炼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纯碱、电石等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更加严重,但是各行业仍有大量在建产能正陆续准备投产。

  ——轮胎业,自始至终都是政府主导,目前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缺失,同质化竞争激烈。但是,新上马的多数项目依然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文化产业,随着近年来国家系列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陆续发布,文化产业被当作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打造,由此产生了缺乏整体规划、定位雷同、重复建设的诸多文化产业园区,结果是文化产业园实际比文化产业大,动漫基地比动漫作品要多,“空壳化”、“地产化”问题十分严重。

  ——开发区,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乃至基层的乡镇都办起了各种工业园区,但存在非常严重的规划雷同、大量占用土地、税收严重流失、违规土地出让、国有资产流失、产业链协同效应缺失等问题,从本应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高地”沦为因为违法和腐败问题集中的“腐败洼地”。

  ……

  当然,过剩的远远不止这些所列举的产业。

  如果寻找原因与归责,从远处说,或许只能够让历史来承担。而如果从近处讲,只能归属为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4万亿”无投资回报率计算的天量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等等。

  “凯撒的还给凯撒,上帝的归于上帝,历史的交给历史。”但是如果有人认为上述政府主导产业发展都已经成为历史,那就有点太天真了。可以再看看当下政府主导的哪些产业正在遭遇“黑天鹅”:

  ——机器人产业,随着工信部明确表态“将组织制订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全国又是一片“大跃进”的热潮,机器人概念企业正在以“每周出现两家”的速度增加。而现实情况确是“中国机器人主要扎堆于中低端,缺少核心技术,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以下,未来5年将有95%面临洗牌”。

  ——云计算,当业界对云计算服务安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时,陆续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云计算战略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工程,并纷纷发展以数据中心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等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地方政府主导的“超算中心”利用率竟然不到20%。正应了流传的一句话:“很多人不知道云计算是啥东西时,竟然也过剩了!”

  ——新能源汽车。虽然国内新能源汽车大多尚处于研制试验阶段,产业化项目的进度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尝试新能源汽车,虽然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需十年的培育期,但是,新能源汽车或许是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因为有条件和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上马新能源车项目,这可能远远超过国家原先的规划数量。

  ……

  无疑,对于上述政府主导性产业,国家直接和间接给予了天量的投资,但是耗费了多少国民财富?浪费了多少资源?牺牲了多少环境?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显然这是一笔无法算清的糊涂账。不过,中国经济多年陷入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和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的现状至少说明这是笔“赔钱的买卖”。

  诚然,对于经济发展,政府“无形之手”可以积极发挥作用,但应该反思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种种弊端,尽量避免通过补贴、税收、法规、行政命令、贷款和投资来主导行业的发展,而尽可能通过诸如调整货币政策、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方式入手创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基础学科研究进行不遗余力的资助,将政府经济工作注意力重点放到创造有效率的市场上等举措引导产业的发展。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上述建议的理由,那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弊端。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无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要素做到完全的信息对称(包括信息本身不对称和信息认知不对称两方面),如此,政府的产业决策就必然是盲目和无序的,最终导致“糊涂账”和“败家账”就是当然的结果了。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个迟到但又伟大的认识,但是又如何让市场资源因素获得有序、高效的配置呢?

  答案依然是“战争未始,情报先行”,通过大数据的普世应用价值,规划全球产业链相关情报信息需求,并通过大数据的搜集和挖掘技术,将全球产业链各环节各痛点的情报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球产业价值链充分展现给各个市场主体,驱使市场主体和政府部门从传统落后的“经验决策”走向真正的“数据决策”模式,如此,相信市场资源要素都尽可能实现“可视化”,也能够获得合理、有序、高效的配置,相信中国严重的产能过剩能够顺利地实现“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相信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悲剧也就能够由此彻底结束。

  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希望南怀瑾大师的人生咒语不会在此一语成谶。

  (作者为著名情报风险管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