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百年 手持魔方的孩子

作者:李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0-08 23:39:00

摘要:帕斯的每一首诗都是开放性的,四通八达,他从不用过多的篇幅停留在一种情境中,他总是用一两句诗就将之概括出来,接着递进到下一个情境,像潺潺的瀑布,所以他的诗动感极强。

帕斯百年 手持魔方的孩子

  十多年前,我就为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写过一首诗,诗中称他为一个“手持魔方的孩子”,每天都能拼出斑斓缤纷的图案。这样的感觉似乎一直没有改变,每次读他的诗,还是觉得激情澎湃,那么多缤纷绚丽、新颖奇异,呈现出一幅幅只有毕加索才能画出的——变形的、叠影的、怪诞无比的图案,而且节奏感极强,仿佛清脆而响亮的鼓点,不知从何而来,却又无尽地向前奔去,声声急骤,刻不容缓,每一声都给人的想象打开一扇门窗,都使人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这样的诗歌我们似乎从未见过,这就是帕斯对诗歌的最伟大贡献,其成就令人惊叹。

  帕斯是一位有极强的诗歌能量的人。他与同是拉美诗人的聂鲁达一样,似乎能把天下万象都纳入他们的诗歌;只是聂鲁达的诗更广阔,但今天看来似更“原生态”一些,虽然也经过现代性技巧的处理,也有含蓄之作;但帕斯的诗更深刻,也更抽象一点。帕斯是将自己对世界的观感经过高度提纯以后,以集束的形式结成晶体,表现而不是呈现出来,折射出更加迷离惝恍的光芒。帕斯比聂鲁达年轻十岁,他的诗歌是在聂鲁达的基础上再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也正是因为此,聂鲁达让我羡慕,而帕斯更让我敬佩,他似乎更能抓住人心,对我的启迪特别是诗艺上的启迪更大。他们的作品都让我爱不释手。

  帕斯的每一首诗都是开放性的,四通八达,他从不用过多的篇幅停留在一种情境中,他总是用一两句诗就将之概括出来,接着递进到下一个情境,像潺潺的瀑布,所以他的诗动感极强。他能化静为动,哪怕与情人幽会的场面也充满了韵律:“……在静止中/在音乐紧张的地方/在我血液的大树下/你在休息。我赤裸着身体/而力量,静止之女/在我的血管里撞击。”“人声尽在燃烧/嘴唇也已滚烫/停滞的夜/停留在最高的花朵上/无人知道你的名字/星星金色的成熟/和那空中的夜/静止的海洋/在你神秘的力量上流淌”……帕斯有足够的诗歌能量让无形的、静止的东西手舞足蹈,仿若能活起来表现自己,这实在令人惊叹!

  “动感”十足,意象递进,转换频繁,这为帕斯提供了大量采用“博喻”手法的机会及其可能。翻开帕斯的诗集,“博喻”几乎篇篇可见,从而显示了诗歌艺术大师的卓越功底。有的通篇就是比喻的集束,如他用这么多的比喻来形容一个女子的眼睛,可谓少见:“你的眼睛是闪电和泪水的家乡/会说话的沉寂/无风的暴雨,无浪的海洋/笼中的鸟儿,驯服的金色猛兽/真理般冷漠的黄玉/林中清澈的秋天,那里的树叶全是鸟儿/那里的阳光在树的肩头歌唱,清晨布满目光的海滩/盛着火一样的果实的篮筐/维持生命的谎/今世的明镜,冥府的门廊/大海在中午安详的脉搏/会眨动的至高无上/山野蛮荒。”一个个充满动感的意象纷至沓来,将“你的眼睛”刻绘得无法遁形,耐人寻味。

  帕斯诗中的每一个比喻都形象生动,可谓生气勃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他常常采用拟人手法,人与物彼此叠映,象征意味极强,如下面的一首,被千万人写过的海,在帕斯的笔下,仿佛不经诗人描述,是直接来到了读者眼前:

  1、波浪可有形/时而自我雕塑/时而将浮出/水面的弧形抻平/动,就是形。

  2、退潮/脖颈、脊背、臀部/涨潮:浪花、嘴巴、胸脯。

  3、大海充满渴望/石床上/旁若无人地伸屈/气喘吁吁。(《观海》)

  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知的大海么?

  从上引的诗也可以看出,帕斯总的来说是个超现实主义诗人。他1938年在巴黎参加过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他的诗歌无论取材还是手法,都具有一定的超现实色彩,意象的集中并置,含义比较隐晦,跳跃性比较大,如果没有一定的诗学熏陶与素养,有许多诗不易读懂;但是,也正是借用了超现实主义技巧,帕斯的诗句具有原子裂变式的效果,轰毁了事物的平庸的外形,而直接进入事物的内核,亦即否弃外在描述,而实现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而他的诗“动感十足”,如同急管繁弦,恰恰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那种急剧变动的节奏相一致的。帕斯也清楚地意识到他的语言风格,他的词语风暴,可以穷形尽象,达到对人、对世界、对社会本质的认识。他摒弃了具体,却留下了最精粹的意象。因而他的诗取得了哲学格言一般的力量。在我看来,他的每一首诗都有哲学的高度,他的许多诗都指向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他(她)是怎样,他(她)会怎样。所以他把许多精妙的诗句献给了人体,尤其是异性的人体。甚至在他最著名的长诗《太阳石》中,他所描写的太阳石上也叠映着女性的形象:

  我沿着你的躯体像沿着世界行走,你的腹部是阳光明媚的广场,你的胸脯上耸立着两座教堂——血液在那里将平行的奥妙酝酿……

  这首诗长达584行,首尾衔接(有几行重复),循环无端,本身就宛如一块太阳石,宛如一面镜子,把诗人对这个世界的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观感、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对许多问题的理解与追问都熔铸其中,使之成为一具有无限历史、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色彩的佳构,也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抒情名篇。正如著名翻译家赵振江先生(本文引诗均出自他的译文)所言:

  《太阳石》不是史诗,却具有史诗的气魄;不是情诗,却具有情诗的风采;不是政治诗,却具有政治诗的脉搏;不是哲理诗,却具有哲理诗的神韵;不是田园诗,却具有田园诗的舒展与流畅。它能将生与死、爱与恨、历史与现实、神话与梦幻、孤独与理解、拒绝与接受、追求与绝望融合在同一首诗的字里行间。

  在这首丰富多彩而又深沉蕴藉的长诗里,有几个亮点尤其令我难忘。一是诗人写到在西班牙内战中目睹的令人震撼的一幕:一对年轻人在炮火连天、断壁残垣中赤身相爱,以此来表达对法西斯的反抗与蔑视!二是诗人反复说:“所有的名字不过是一个名字,所有的脸庞不过是一张脸庞,所有的世纪不过是一个瞬间。”“当我是我的时候,同时是另一个人,我的行动如果属于所有的人/就会更属于我,为了能够是我,我必须是另一个人。”我认为这已超过了我国宋儒所谓“民胞物与”的境界而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是一个大诗人应当达到的境界。

  正是有《太阳石》这样辉煌不朽的篇章,帕斯当之无愧地成为199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说他的作品“洋溢着激情,视野广阔”,“表现了完全的人道主义精神”,成功地“将拉美大陆的史前文化、西班牙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融为一体”。旨哉斯言!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