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被质疑的根源

作者:吴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17 23:35:00

摘要:事实上,王蒙挺周啸天并没有错,他并不是站在作品的文学性上,而是始终在坚守“鲁迅文学奖”的评选标准,一时还难让经历了现代文学和市场洗礼的年轻读者接受,才有如此的反弹。
  持续1个多月的“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争议再次发酵,缘由是王蒙再挺周啸天,认为周写的“邓稼先”一诗非常好,王蒙甚至觉得周啸天既懂得古诗词,还写过关于诗词鉴赏的专题,有几首诗的题材还是别人不可能写的,比如足疗、超女等热点话题。而且王蒙还强调他是就作品谈作品,自己与周并没有太深的交情。
  此前已有媒体报道周如何找到王蒙,他们交情如何云云,不过,现今中国大大小小的文学奖早已圈子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鲁奖”评选名单揭晓前,作家方方就炮轰有些作家作品实在无法入流,但他们居然可以打通关系入围。
  而评选结果公布更是印证了方方的说法,周啸天打油诗居然获奖,作家阿来落选后的“三问鲁迅文学奖”,更是把“鲁奖”置于风口浪尖,一个严肃的文学奖很快成为一文化热点事件,引起文学圈和网络上的激辩,甚至有网友调侃应把“鲁迅文学奖”更名为“郭沫若文学奖”,因为郭沫若曾写过无数的打油诗、应景诗,甚至是媚体诗,比如为斯大林70大寿作的献诗:“斯大林元帅,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70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诸如此类口水诗非常多,当网友用郭对比周啸天的诗歌,它们无不属于同一类型,所谓的思想性高过文学性,这才是让大家争议的根本。
  事实上,王蒙挺周啸天并没有错,他并不是站在作品的文学性上,而是始终在坚守“鲁迅文学奖”的评选标准,一时还难让经历了现代文学和市场洗礼的年轻读者接受,才有如此的反弹。
  “鲁迅文学奖”创办于1986年,其指导思想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等”。
  “鲁奖”的评选标准为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从这一点来说,周啸天获奖一点没错,王蒙挺周啸天也没有错,是他们在严格按照“鲁奖”的评选标准创作和评选,倒是公众有些一厢情愿罢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文学就在经历着市场的巨大变化,除了体制内写作,一大批市场化作家兴起,他们突破传统禁区,在文学上的大胆创新很快受到读者青睐,并引领着此后文学的走向。近几年,在体制外作家的努力和读者的共同作用下,各种文学奖为了吸纳更有影响力的作家,同时也让日渐式微的文学奖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它们也从传统僵化的评选机制中,接纳了不少新鲜的血液。
  尽管每届评选结果都会遭受质疑,但它们尝试变化和向市场化作家开放的胸襟则让很多读者误以为“鲁迅文学奖”的评选是以“鲁迅的先锋性精神”作为评选的标准。结果才会有读者与王蒙的对立,而王蒙才会觉得自己无辜,他不过是让“鲁迅文学奖”回到最初的评选标准中,从奖项所要求的“思想性,为人民服务上”,周啸天的诗是最符合这一标准的,就如同郭沫若所写的“社会主义就是好”,被当时的有关方面看来最具思想性。
  王蒙觉得很多人实际上根本就不了解郭沫若,的确如此,郭沫若可以根据不同的政治气候写作不同风格的诗,如果要论思想性,鲁迅的批判精神是很难跟上时代的节奏的,鲁迅的批判精神也不具建设性,这就是很多自认写得不错的作家最后落选的原因。王蒙一再强调“鲁迅文学奖”不过是用了一下鲁迅的名字,我们并不是要评选出像鲁迅那样的作品。
  这就是症结所在,“鲁奖”与鲁迅没有丝毫关系,“鲁迅文学奖”就是作协内部的一个功劳奖,也可以说是一个平衡奖,他们要奖励给作协会员中最具有思想性的写作者,所谓思想性,一定是政治正确的作品,政治正确一定是弘扬主旋律的作品,而阿来西藏题材的作品,首先从题材上就不符合“爱国主义”这一标准,他虽然用详实的资料、实地生活、走访等,呈现出了西藏复杂的历史走向和文化成因,但不符合我们对西藏的想象与图解。
  所以,评委们也很委屈,我们并没有修改标准呀,这里的确有很多不错的作品落选,其中不乏有文学性、思想性结合都很好的作品,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又是脱节的。笔者在与评委交流中,他们也感到无奈,我们不能突破当初设立的标准,这几年放宽了尺度,吸纳了很多市场上有影响的作家,但并不意味我们的评选标准就发生了变化。
  有读者不理解这是不是一种倒退呢,因为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奖都是在发掘和奖励那些真正的优秀作品,我们的“鲁奖”这几年也做了些调整和改革,但今年似乎像是回到了原点,这是很多接受了现代文学阅读体验的人难以接受的,也是让很多市场化作家疑惑的原因,莫非是又要回到最初的“政治性高过一切”。
  王蒙说自己80岁并未老,思想也未衰退,倒是我们有些老土,想当然以为一切都会向前走,过去不会重来。(作者为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