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正文

魏上云 猎杀羊群

作者:李雅彤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06 01:15:00

摘要:面对逆境和挫折,有人一蹶不振,也有人把它当做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实现逆袭。魏上云无疑属于后者。

魏上云 猎杀羊群

    面对逆境和挫折,有人一蹶不振,也有人把它当做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实现逆袭。魏上云无疑属于后者。
    2006年8月,魏上云创立了北京云程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因各项审批手续复杂,“云程泰1期”这个北京第一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直到第二年8月才推出。可惜生不逢时,错过了最好的行情,紧接着又直面了2008年滑铁卢般的沪指暴跌。
    多少阳光私募的基金经理倒在了这波行情上,最终惨淡地退出了私募行业。魏上云并没有逃过来势凶猛的熊市,“云程泰1期”的净值一度只有0.35,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吸取经验教训,用两年的时间,将产品净值拉到1.33。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云程泰1期”的近五年收益率为163.47%,在过往五年期股票型私募产品中排名第七。
    面对曾经的挫折与辉煌,魏上云十分淡然。他说,这些历练,换来的是投资能力的提升,希望以后能更多、更好地回报给投资人。
起大早赶晚集
    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极度活跃的一年。这年8月《合伙企业法》在全国人大通过。这意味着,作为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在公司成立方面已没有了法律障碍,私募基金终于能走在阳光下了。
    当时在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经理的魏上云受到政策鼓励,离开公募,成立了北京云程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和许多在广州、深圳创业的同行不同的是,魏上云选择了北京——这个他十分热爱的城市。但这个选择后来多多少少让他吃了些亏。
    北京地区此前从未有过阳光私募信托产品,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魏上云产品的成立过程充满曲折,各项审批手续都比预想的慢。和他同批创业的很多外地同行2007年初就发行了产品,但魏上云尽管有北京多家信托公司的热情帮助,直到2007年8月,在公司成立整整一年后,“云程泰1期”才获批发行,此时沪指已从3月的3000多点冲到了5000多点,牛市行情已接近尾声。“云程泰2期”则更生不逢时,发行时沪指已到最高的6000点。
    “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要是产品成立早些,那一笔就赚得多了。”魏上云遗憾地说。
    2008年A股市场的一片惨绿估计很多人现在还历历在目,沪指从历史最高的6124点跌到最低的1664点,魏上云管理的云程泰1期和2期的净值也跟着直线下降,一度定格在0.3524元和0.3827元。
    究其原因,魏上云分析,主要是风控不到位。魏上云做了将近8年的公募基金经理,习惯了公募85%的常规运行仓位,没有空仓的习惯,所以2008年输得很惨。此后他吸取教训,2009年8月股市又一次大跌,把仓位降到零,空仓运行。
    经过这些,魏上云在风控上比别人多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体验。“风控是把双刃剑。”魏上云感慨道。
    风控必须有,但魏上云同时发现极致的风控、空仓,会导致拿不住股票,赚不到钱。“A股市场波动大,所以我们给出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止损空间,这样能赚钱的股票也拿得住。”魏上云说。
    当年面对惨淡的业绩,魏上云没有清盘,而是向客户承诺,没把净值拉回1元之前绝不发新产品。吸取了风控不当的教训,用了两年时间,他将两只产品净值拉到1.3293元和1.4044元,完成了277%和266%的大逆转,被媒体称为“反转王”。
羊群外的守望者
    魏上云的硕士读的是组织行为学,就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这样的学科背景深深地影响了魏上云的投资方法论。
    在魏上云看来,资本市场是一个羊群效应盛行的地方,流行的偏见和群体性的过激行为反复出现,群体性的认知和客观真相存在偏差。
    “我们希望自己能独立于羊群之外,利用好‘羊群效应’,做羊群外的守望者。大部分人做股票,其观点、行为都会被群体效应裹挟进去。可能看一个公司,刚开始还觉得不错,但大家都说不行,基金也在卖这个股票,然后就稀里糊涂跟着卖。买的时候也一样,可能开始还觉得这个股票价格太高了,但是卖方报告都在推荐,最后就跟着买了。”魏上云说。
    他认为,企业和人一样也有运气起落,资本市场的特点是没有耐心,追逐趋势。当有好的企业遇见阶段性困难的时候,即使投资人知道企业未来会好起来,但是在企业股票下跌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会卖,而且少数人的卖出会带来更多人卖,最后的结果就是卖过了。这是羊群效应的必然结果。
    利用羊群效应,魏上云赚了不少钱。前两年,他投资了一只生产手机零部件的产业链核心企业。这个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扩建3G手机零部件生产线,但因3G手机实际升级换代的速度比预想的慢,所以业绩持续几个季度低于预期。所有的基金公司都清楚未来3G会大发展,企业又扩建了,未来业绩会很好。但是因为这个过程比预期落后好几个季度,很多基金经理没有耐性了,就往出卖股票,这引发更多抛售,导致股价持续暴跌。魏上云就等这些基金卖得差不多了,再去买。又等了两个季度,业绩真出来的时候,几个月股价就翻了一倍多。
    “市场缺乏耐性给我们带来了好的投资机会,好公司有阶段性困难的时候,往往被市场过度错杀,我们等羊群冲得差不多了就进去拿。”魏上云分析。
    但魏上云强调,他不是简单的反向投资。如果在他和团队的独立分析之下,企业真的在足够短的时间有足够大的成长机会,他会一路去追。他曾追过已经连续三个涨停板的股票。当时市场上大部分人认为三个涨停基本就到位了。但魏上云和他的团队从企业未来的资源潜力和市值角度分析研究后,认为股票价格仍然很低,就继续追,果然股票价格又翻了一倍。
    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谁优谁劣的争论由来已久,魏上云从不认为这是值得争论的问题。“价值和趋势是硬币的两面,任何固守一面的做法都是不客观的,这两面需要完整的把握。”魏上云说。
    和纯粹的趋势投资者不同,魏上云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价值分析是他识别偏见的基础和工具。和纯粹的价值投资者不同,魏上云重视研究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偏见,并把握偏见带来的投资机会。
    魏上云把自己的投资战略总结为两点。其一,要有对实体经济前景的预见能力,这需要接触大量的企业、看大量的行业,经过时间积累,在行业起伏当中锻炼。其二,要对市场群体性偏见有深刻认识,了解市场运行机制、投资经理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员的思维,甚至也要和投行、做PE的经理聊,方方面面了解得越多,越理解市场运行机制,辨别和利用群体偏差的能力越强。“这两方面能力都有才可能赚到钱。”魏上云说。
不随波逐流
    上世纪末,一个偶然的机会,魏上云去了纽约理工大学读研究生。那时并不流行“海归”,大多数留学生去了美国都会选择在那里扎根。魏上云毕业后,却毅然回了国。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美国买股票时发现,投资的本土性很强,要了解上市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企业高管打交道,和市场上的投资人打交道,而这些都和社会文化背景高度契合,在国外做投资难度太大,所以他选择回国。
    性格因素也是他归国的原因之一。“我骨子里讨厌随波逐流,人人都想留在国外,我反而要回来。”魏上云笑道。
    这种性格因素,对魏上云的投资也有很大影响。“我在公司内部鼓励同事挑战我,然后大家一起学习怎么挑战市场。同事的观点要和我不一样,最好还能证明他们对了我错了。”魏上云笑言。
    在员工的选择聘用上,魏上云则更有特点。他挑选团队成员时,除了和他人一样,要求他们具有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这些基本素养外,面试的时候还会问他们有没有体育特长,甚至还把这一项看得很重。
    现在,魏上云的团队已经拥有了长江商学院校足球队前锋、中财女子乒乓球队队长等运动健将型的研究员。“我喜欢有体育精神的人,干我们这行有体育精神很好,意味着有进取心、抗打击能力强。”魏上云说。
    谈到未来,魏上云认为私募业表面看是红海,不断地有人涌入这个行业,未来会泛滥。然而,实际上私募却是蓝海,有特点、投资方法论具有持久性的公司总能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分出一杯羹。
    在急躁、趋同泛滥的市场里,魏上云给公司的定性为是安静、不趋同、能够为企业提供合理定价,为客户带来回报,在市场上起到平衡作用,为市场健康发展做贡献。
    “我们希望能为社会创造附加值。我们感到市场上趋同性太强,希望传递不同声音,让大家知道还有一群人用不一样的方法在做投资,不是人人都在炒短线。”魏上云说。
人物简介
魏上云祖籍福建,70年代生人,纽约理工大学组织行为学硕士,双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先后任大成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员、基金景福基金经理等职。2003年至2004年,任天相投资顾问公司研究总监。2004至2006年,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泰和基金经理。2006年至今,北京云程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投资经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