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宁镇扬区域一体化桎梏

作者:赵士勇 侯巧丹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03 22:42:00

摘要:宁镇扬同城化已经酝酿10年之久,虽然体量不大,但是其推进并不顺利,其中各市的利益诉求不同是阻碍同城化的最大难题。

宁镇扬区域一体化桎梏

华夏时报记者 赵士勇 实习记者 侯巧丹 南京报道
    8月25日,扬州人施先生早上5点就已经起床,他要在6点之前赶到扬州汽车西站坐去南京的大巴,如果快的话,他可以在8点前到达南京东站,然后转乘公交和地铁按时到南京某政府机关上班。
    像施先生这样每周都奔波在南京和扬州之间的“双城族”越来越多,不过这一情况可能很快将有所改变。
    8月22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提出了南京、镇江、扬州三市要在2020年实现完全同城化,特别是在交通方面,要实现宁镇扬主枢纽站之间半小时通达、主城区之间一小时通达。而这也是江苏省颁布的第一个以“同城化”为主题的区域性规划。
    据悉,宁镇扬同城化已经酝酿10年之久,虽然体量不大,但是其推进并不顺利,其中各市的利益诉求不同是阻碍同城化的最大难题。
宁镇扬同城化试验
    从三市区位看,扬州位于南京东北,与南京市江北的六合区接壤,镇江位于南京正西,扬州则与镇江隔江相望,三地主城区之间公路距离均不超过90公里,其中宁扬距离最远,约86公里;扬镇最短,约40公里;宁镇间约79公里。一直以来,南京位居省会,而扬镇两市毗邻而居,三地的资源流动最为密集,同城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虽然南京在三市中实力最强,但最先提出宁镇扬同城化构想的却是扬州。2002年,扬州市首次提出了构建“宁镇扬同城化”;2005年,扬州代表团在省人代会上正式提交了“打造宁镇扬经济板块”构想的议案,引起江苏省的重视。
    从时间上看,宁镇扬同城化提出至今已逾10年,直到今年8月22日,正式规划方才出炉,其前期准备可谓漫长。
    事实上,虽然该规划首先由扬州提出,其从实力出发号召力显然不够,鼓励南京出面做“带头大哥”成为必然选择,而此时南京正忙于“南京都市圈”规划,其范围除镇扬两市外,还涵盖安徽的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市。
    在扬州市的大力推动下,直到2011年,宁镇扬同城化战略才被正式列入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不过宁镇扬同城化并非独立计划,而是被纳入南京都市圈建设的一部分。
利益分配难题
    而对于这份长达68页的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包括不少相关政府人士在内的各方都对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从目前看,宁镇扬面临利益诉求和分配的分歧,还是各自为政。”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表示。
    曾参与过规划论证的扬州政府人士也坦承,宁镇扬规划之所以旷日持久,主要是因为各市的利益诉求不同,积极性也不同,对于推进的侧重点也是意见不一。
    在三市中,南京、镇江的交通优势最为明显,它们都是沪宁高速和铁路的重要节点,南京到镇江乘高铁只要20分钟,但是宁扬的交通却被广为诟病。
    目前,镇江到扬州已有润扬大桥解决跨江问题,但是大宗物资运输和客运依赖的铁路却要绕道南京,而南京到扬州至今仅有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即便是普通铁路,班次也少得可怜。
    “扬州到南京的火车每天只有7个班次,最早的也要到10点40分才有,最快的是1小时16分,最慢的要2小时10分,而且还经常晚点。而镇江到南京一共142趟火车。”前述施先生告诉记者,这对于大量南京和扬州两地奔波的上班族来说,只能坐汽车。
    “扬州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性是最大的,最希望的是建设宁扬高铁,但是宁扬快速轨道改造却进展迟缓,直到目前连动车都还没开通,目前两市间仍以公路为主。”曾参与过规划论证的扬州政府人士告诉记者,原因是修建铁路是需要巨大资金的,还要占用大量土地,“光靠扬州的热情不够”。
    事实上,扬州市在2013年市委六届五次会议上甚至喊出了“扬州梦就是高铁梦”,反映了扬州突破交通短板的决心。
    而对镇江来说,与南京同属苏南沪宁线节点,距离更近,也无长江阻碍,近几年随着南京市区房价的飙升,镇江句容市的楼盘已经纷纷到南京拓客,俨然已成南京的“燕郊”。
    “镇江一直想融入苏锡常,所以刚开始对宁镇扬同城化不是太感冒,但这些年发展一直不顺利,于是也开始积极对接南京,利用自己的价格优势争取产业和商业消费转移。”宋清辉分析。
    根据记者观察,在2013年以前,镇江官方媒体对于宁镇扬同城化的报道并不多,但是这两年,这一规划开始集中获得当地媒体的深入挖掘,这个态度的转变也值得玩味。
同城化路径探索
    “钱能办到的事都不是事,交通建设虽然慢,建成也是迟早的事,但是其他方面的同城化就不是钱的问题。”宋清辉表示,宁镇扬同城化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未来发展前景较好,但是由于涉及行政区划分割,各方发展矛盾也使规划实施面临严重考验。
    事实上,同城化最近几年已遍地开花,其中规格最高的是京津冀一体化,其余各个省内也纷纷规划同城化,但从效果来看,除了一些交通设施的改善外,大部分目标都停留在纸面上,很难全面推进,
    “国内对同城化的成功经验还很少,同城化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各地为了突出政绩也都是各自标榜,还没有完全成功的案例。”宋清辉认为。
    江苏省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也承认,交通建设还是相对较为容易实现的,但是其他方面要实现目前仍有困难。
    “很多城市内部还没同城化,比如南京江宁的社保还没和市区联网,市内各区还不能跨区招生,市内过江通道仍然还要收费,扬州市区的很多政策文件还不能推行到所有区。”上述发改委人士私下表示。
    该人士认为,宁镇扬规划很多内容是务实的,比如定下的GDP、城镇化率、交通等目标,即便是没有同城化规划,实现的难度也不大。但是有些内容也不太切合实际。“比如错位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上还是各自为政。”
    不过,宁镇扬规划也有不少创新做法,如三市共同设立由区域发展基金、社会发展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等构成的同城化发展基金,为同城化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环境治理、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社会联动管理以及产业合作等提供引导资金。
    “这既可以补偿地方利益,又可以避免各自为政,只是目前这个基金的来源结构还没有确定,但是肯定是按照综合实力来掏钱,比如南京可能要多掏一些。”宋清辉认为,这也是同城化朝市场化方向运作的正确做法。
    在这方面,宁镇扬规划实际上也做了铺垫,其中在“实施保障”一节中就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工具创新,探索三地一体的投融资标准,积极进行异地贷款。同时还要求,加速区域科技资源自由流动与共享,完善人才流动区域协作机制。
    “同城化不是行政所能左右的,除非把三市合并了,否则就必须要走市场化与计划的路径,前者是主要力量。”宋清辉表示,同城化不仅是交通便捷化,而是要实现资本与人才的自由无碍的流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