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河计划:大地艺术的开端?

作者:吴升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03 22:42:00

摘要:大地艺术是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情境的艺术形式。

  ■吴升知

  “大地艺术”对于国人或许并不陌生,但国内却始终没有一个事实意义上的“大地艺术展”,但近日,在燕郊和北京交界的潮白河床上,由一个非盈利艺术空间ON SPACE发起的“潮白河计划”打破了这一僵局。大地艺术是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情境的艺术形式。这群艺术家们选择潮白河作为展览地点,也同样蕴含着深意。

  潮白河的特殊性首先源于它的地缘属性,这条河是燕郊和北京的分界线,因此一半属于北京,一半属于河北。燕郊与北京的关系本身就暧昧不清,它虽然地处河北,但离北京市的国贸驾车却只有40分钟车程,因此不少北京的“上班族”迫于租金和“限购令”的压力选择居住在燕郊,每天上下班不得不往返于两地之间,所以有人调侃地把燕郊称为“睡城”。艺术家陈凌杰的作品《一河两岸》就是针对这一现象创作的,艺术家用8000双夜光的鞋垫铺满潮白河床,夜晚就仿佛天上的银河,无数散发着微光的脚印穿行在两岸河堤之间,既让人体会到浪漫而诗意的一面,又隐隐约约伴随着现实的无奈和伤感。而据艺术家所说,数字8000是燕郊房价每平方米的均价,而夜光材料是通过吸收白天的能量在夜晚发光,也间接隐喻了早出晚归的“睡城”概念。

  潮白河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早已不是一条实至名归的河,与燕郊接壤的流域大面积河床干涸,只剩下星星点点的湖泊,每逢周末也有不少百姓前去钓鱼,更有不少喜欢驾驶的市民在河床玩起了越野。艺术家蒋同的作品就是试图给这条干枯的河“治疗”,他横跨河床堆砌了7个巨大隆起的鼓包,象征中国传统拔罐疗法后皮肤的印记,并在鼓包上撒上了蓝色的环保淀粉,蓝色代表了水和希望,他意图借此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艺术家陈传龙的作品也包含了同样的主题,但表达方式更加个人化,他在湖泊的河心小岛架设了一段霓虹灯的文字,写着作家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广为传诵的名言“There are all kinds of love in the world,but never the same love twice.”(世间的爱虽然有很多种,却没有一种可以重来),霓虹灯在湖面倒映出优美的镜像,也映衬出河流逐渐消亡的伤感。霓虹灯由一块蓄电池驱动,电池随着时间耗尽,灿烂的霓虹也逐渐幻灭。作品的消亡感既勾起人们对河流消失的惋惜,更唤起人们对各自情感的怀念。

  艺术家对生态的关注也以更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也体现出年轻艺术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梁浩的作品《借用与归还》收集了潮白河水提前冻成的巨大的扁平冰块,冰块又被重新置于架子上放回河岸,冰块映射着夕阳的余晖逐渐融化,把汲取自然的原料归还自然,或多或少带有东方哲学的思辨,而工业化的大生产似乎正是缺少了这种“归还”的智慧。作品《冢》直接借用了传统文化的元素,用面粉在河滩上如“文身”一样给大地画上一片巨幅图案,图案源自古代图腾,象征着古人对自然与人关系最原始的理解。面粉绘制的图案也同样会随着时间消散,让自然回归原本。李天琦在湖面悬置的盆景同样探讨了东方文化人对自然的理解,盆景所代表的“人化的自然”再次回归自然情境中似乎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借此艺术家想要让人们重新理解自然本身的意义。

  这些艺术家们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关注环境和生态,也破天荒地在户外开始了“大地艺术”展,虽然规模有限,但这的确是国内大地艺术的开端。据了解,这次的“潮白河计划”是ON SPACE所组织的第3次展览,这个非盈利的空间是5位年轻的艺术家共同发起的,他们都住在燕郊,并在燕郊的一座公寓内定期举办展览,而展览总是围绕着问题展开,“前两次展览‘不明觉厉’和‘不虚此行’都是在室内举行,我们想更直接地关注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本次的策展人梁浩如是说,“来往于北京和燕郊每次都会穿过潮白河,这条河对于生活在燕郊的人来讲意义特别微妙,所以就决定在河床上做展览。”在问到非盈利空间的运营问题时,空间负责人表示目前都是几个发起人在自掏腰包支持空间的运作,也会有朋友不定期赞助和支持,也希望能够寻找更稳定的赞助和机构支持。

  事实上,大地艺术展的形式在外国并不鲜见,最为著名的日本“越后妻有三年展”就是一个以大地艺术为主的国际三年展,越后妻有原本是一片经历过自然灾害和人口减少的区域。2000年,“越后妻有三年展”作为这片区域“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启动,每次展览共有300多位来自日本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作品在越后妻有面积达7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展出,通过这一手段,越后妻有不仅实现了复兴的目的,也逐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该地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