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A股牛市轮廓渐显

作者:钱向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8-20 22:04:00

摘要:从盘面看,权重发力护盘,题材股的炒作热闹,带来了一定赚钱效应,当前A股市场处于政策“蜜月期”, 经济面小幅改善态势初现,资金面宽松的预期仍在延续, 市场情绪逐步回暖,可以说一些积极因素使得A股迎来了一轮阶段性行情。

A股牛市轮廓渐显

钱向劲
    7月行情启动至今,指数大约上行了10%左右,并呈现价升量增态势,A股大盘终于迎来了难得一见的行情。从盘面看,权重发力护盘,题材股的炒作热闹,带来了一定赚钱效应,当前A股市场处于政策“蜜月期”, 经济面小幅改善态势初现,资金面宽松的预期仍在延续, 市场情绪逐步回暖,可以说一些积极因素使得A股迎来了一轮阶段性行情。
    其一、经济数据向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态势向好,进一步确认了经济逐步改善的态势,有助于市场信心的继续恢复。
    其二、政策刺激成效显现。从近期的政策动向看,政府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上给予了政策支持,政策微刺激已经开始产生了初步成效。如二季度出台的一些微刺激政策,包括减税、铁路建设、定向降准等。而针对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也是百般呵护,从优先股、上市公司全员持股、鼓励收购兼并、简化审批程序,再到沪港通业务全面推进等,均体现了管理层的意图,对此市场也有明确反应。
    其三、资金面相对宽松。6月底,央行不断注资,过了上半年,央行不仅未回收数周前投入的资金,反而在GDP等经济指标优于预期的情况下继续向市场注资。本月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已无悬念,资金面稳定性将比前一个月明显增强,股市对钱荒的担忧也大为缓解,也有助于吸引场外资金的入场。
    其四、A股蓝筹股估值较低,具备吸引力。
    近期,一方面大盘依靠大市值的板块性表现带动人气;另一方面主题投资依然会比较活跃,当前代表转型新经济的小盘高估值成长股和国企改革等改革受益的中大盘低估值传统产业类股,其实都是题材股,前者被反复挖掘后板块性风险加大,而后者才刚刚开始被挖掘。
    从中线角度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寻找新的投资着力点呢,投资者可依据“1+3+2+1”的系统性改革思路找线索。
    所谓 “1”是指行政体制改革,也是改革的先导内容。当然证券管理机构也是机构改革中的重要一员,它也在优化管理的清单和程序。
    “3”是指三个连续的最小一揽子改革,也就是金融、要素价格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机构的强化等。金融体制改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证券化和储备分散化。这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引导人民币走向全球,开放资本账户。各种各样类型的资本市场,包括各种层次的资本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正在积极发育。要素价格就是水、电、煤、铁路运费。以前我们对要素定价不准确,低估了资源、能源低效利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压力,一旦这个要素价格按照市场定价,资本市场的相应企业就会有收益,财税体制改革也非常重要。现在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要解决这个问题,未来地方政府可能要经历一个去杠杆过程。
    “2”是户籍改革跟土地改革方面,劳动力加上土地这两项是整个生产要素里最关键的东西。如果能再次解放劳动力跟土地,加上金融系统的改革解放资本,三者的结合会改善整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本市场可以做什么?比如土地制度改革,很多以前拥有不可流转土地的上市公司可能因此拥有了土地价值重估的巨大机会。户籍制度也是一样,让农民工真正落户城市、享受城市待遇的过程,政府需要投资,老百姓需要消费,还需要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这为资本市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
    最后的“1”指国有企业改革,让国有企业发挥优势,为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
    对新型城镇化,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等不断提及,政策催化剂不断出现,因此城镇化专项规划值得期待。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两方面:首先是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城镇化”;其次新型城镇化之路是从“规模扩张”到“功能深化”。农民消费变革、能源变局、绿色环保、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受益的主要方向。城镇化加速必然带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智慧城市所包含的范围极为广阔,未来最具市场潜力与投资价值的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能源以及安防等。新型城镇化是更加绿色的城镇化。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绿色环保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主题,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4.5万亿元,其中节能产业1.6万亿元,环保产业1.1万亿元。
    综合来看,A股市场已经“熊”了近7年,潮水有起有落,也没有哪一个股市是只跌不涨的,A股面临难得的契机,未来改革的红利会进一步释放,如今已呈现出牛市的轮廓,后市盈利机会较为丰富,值得投资者高度重视。
(作者为中信浙江首席投资顾问)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