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石头、布策略

作者:吴小曼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8-01 22:42:00

摘要:“用艺术召集人代替专业策展人”,以艺术区域来作为展览区域划分,这是7月26日于宋庄美术馆开幕的“剪刀&石头&布·青年艺术家联展”的最大亮点

当代艺术的石头、布策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小曼 北京报道

    “用艺术召集人代替专业策展人”,以艺术区域来作为展览区域划分,这是7月26日于宋庄美术馆开幕的“剪刀&石头&布·青年艺术家联展”的最大亮点,在总策展人方蕾看来这不仅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更是对当下年轻艺术人居多的三个艺术区艺术水准的一次检阅,同时也是让三个地方的年轻艺术家首次在一个公共平台对话。
把权力交由艺术家
    “环铁、黑铁、宋庄地区”,这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三个艺术区,它在文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也变得日益商业化,并使前卫、先锋艺术变得模糊。这主要是因2000年以后,中国教育产业化培养了大批以艺术为生的年轻人,加之资本进入艺术领域,它需要不断制造商业符号和偶像,这就促使中国艺术家代际更替异常频繁。著名策展人、当代艺术批评家皮力年前曾在博客上感言:“艺术家的代际更换如同过山车,使得一大批中坚力量的艺术家很快就成为了老人,这不仅仅是资本的喜新厌旧,也有着中国复杂的社会原因与艺术机制,使得中国艺术家变得非常困惑,他们不知道未来的大师在哪里。”
    年轻人很快成为幸运儿,他们成为各个展览的明星,但他们并不能在艺术上走得更远,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集体性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于是更多的年轻人只是把艺术作为一种商品媒介,这也是他们与上一辈艺术家的最大不同。
    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像50后、60后一代艺术家经历了脱离体制后的市场阵痛期,没有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巨变,他们有的是被迫选择了艺术道路,有的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份职业,或者说是一种存在的方式,他们从内心上来说就没有上一代人的冲动和使命感,但部分年轻人懂得策略和技巧,这就如同“剪刀&石头&布”式的游戏心理,这或许就是当下这些艺术作品在技巧、材料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但总是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的原因。
一种古老游戏
    “剪刀&石头&布……是一种童年的游戏,在貌似公平的背后,有一种内在的智力在起作用。”我们也可以借用北大教授钱理群的说法:现在的大学培养的都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他们非常懂得策略和生存之道,这也是年轻人的聪明之处,但往往过于重视“技”就丧失了艺的不可言说。
    方蕾说,这次展览他们之所以想到了这个童年游戏,就是想以完全公平的方式去选择艺术作品,她提出一个总的构想,然后交由三个艺术家去召集艺术家,三个召集人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艺术区,他们同时也是艺术家,这三个人以抓阄的方式确定好自己的角色,然后再以抓阄的方式分配宋庄美术馆的展厅。
    这就是目前展厅呈现的状况,这些参展作品不是在一个主题或者有着相似的观念与题材下,或者有着策展人的用意,这些都没有,只是按照三个不同的艺术区来分配美术馆的空间,所以看似有些凌乱,但作品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为这些艺术家多是80后、90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多受消费主义与互联网的影响,自然会去关注商业、科技、网络、影像等现代媒介。
    旧电视、旧画报、旧生活物件,一些日常消费品也变成了作品,他们既记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轨迹,提示着我们的消费心理,却也会在怀旧的热潮中变得有些含糊。
    艺术家周艳峰用80斤玉米爆出的爆米花形成的“蘑菇云”提示我们惨痛的记忆,但它又会在爆米花一样的虚幻和甜蜜中,在观众品尝爆米花的热烈气氛中被消解,就如同它的另一个装置作品《权力》,大印象征着决定别人命运的手,观众在参与这种权力游戏中也会获得一种快感进而变得麻木,这就是这些年轻艺术家与上一辈艺术家的区别,他们不喜欢意义,他们完全以个人生活的存在感来获得生活的体认。
    这次展览选择新锐导演雎安奇的《巴黎派对》作为开幕影展,或许也是这个用意,同性恋者、巴黎派对,没有结束的故事,一段范式又自行消解,这就是没有意义的意义,也是我们的城市病,无处排解的孤独,而有意不睁开眼睛打量周围就是我们艺术家的聪明和生存之道吗?我表示怀疑。
三个艺术区样本
    这就又回到了展览动机,把这三个艺术区作为样本,来检验当下年轻人艺术群体的艺术水准,相对来说是件较容易的事情,据说这三个艺术区是年轻艺术家比较集中的区域,但年轻就一定与创造力画等号吗?
    这些参展艺术家中,60后出生的艺术家只有一位,其他更多的是80后,甚至90后艺术家,可以说他们非常年轻,他们也敏锐地感知到科技、互联网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还有消费主义的盛行,这也是全球性带来的精神危机,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不一样理应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而中国的复杂性恰恰在于短短的30年,我们经历了后计划经济向全面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而精神生活却非常匮乏的时期,我们并没有完成现代性而是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语境中,艺术从技术上的追赶现代与后现代,如今又开始进入拼贴、模仿时期,就会使我们的艺术家忽略我们身处的现实,如今又加入一种“回归自然”、反思消费主义的全球思潮中,于是很多作品开始怀念传统工艺或者手工时代等等,但总是会让你觉得是在参观老祖母的首饰店,缺少一种血肉和让人冲动的触动,这也是目前所有展览存在的问题。
    这就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只对个人负责,表现在作品上,就会重技巧、对新材料敏感,而不提供任何思考或者疑问,但这些作品中也不乏有对科技对人脑控制的担忧,它们或多或少会引起我们对未来的隐忧,这不得不说是目前一些年轻艺术家的敏锐之处,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让我们通过这些作品看到了生活的丰富性和观念的多样性。
    宋庄地区召集人陈凌杰认为,这些年轻艺术家显现出宋庄区域富有活力的一面,他们大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在表达上大胆而自信,却并不偏激,态度和立场鲜明而肯定,更富有技巧。
    这就是他们与中坚代艺术家的不同,这些受过系统训练的艺术家往往会过多注重技巧和不会过多去想艺术的社会外延,而艺术的社会外延恰恰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面,希望年轻艺术家不仅是有活力更要有锐力,敢于大胆尝试同时又能挑战传统,因为未来将是一次新的艺术洗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