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金砖国家的突围与挑战

作者:聂日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7-18 22:50:00

摘要:近日,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的召开,外界广泛预计,在本届峰会上,拟筹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金砖应急储备基金、金砖能源联盟将在推动金砖国家合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金砖国家的突围与挑战

聂日明

    近日,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的召开,外界广泛预计,在本届峰会上,拟筹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金砖银行)、金砖应急储备基金、金砖能源联盟将在推动金砖国家合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第五次会谈的设想,金砖应急储备基金(CRA)主要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急机制安排。
    目前的讨论透露出来的储备基金的方案是金砖国家的应急储备,在某个成员国遭遇资金逃离或面临货币贬值风险时使用,是金砖国家的一个重要互保机制。启动资金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提供410亿美元,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分别提供180亿美元,南非提供50亿美元。很多专家认为,该储备基金可以成为金砖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可替代选择,对美欧主导的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形成制衡。
    金砖国家概念最早由著名投行高盛公司的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时提出,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与中国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构成“BRIC”,金砖意味着这四国的人口和国土面积在全球占有重要份额,并且是2000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的代表。2010年,BRIC吸引了南非,形成目前的金砖五国——BRICS。
    金砖国家作为整体在国际社会中站到一起始于2009年,当时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开启了量化宽松(QE)。全球金融危机让BRIC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国际上站到了一起。金砖四家举行了第一次会面,金砖国家开始应对随之而来的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扩张。
    美国开始实施QE、货币扩张后,新兴经济体通过资本流入、贸易顺差拿到了过多的美元,不得不放松银根以冲销美元。被动的货币扩张使得新兴经济体出现了通货膨胀,继而物价飞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股市波动剧烈。巴西、印度都不得不以高达10%以上的基准利率以控制通胀。物价飞涨也引起一些金砖国家的社会动荡。2013年以来,巴西上调公交车费引发抗议示威,印度不得不通过《食品保障法案》以低价向低收入群体提供食品。
    麻烦不仅来自美国实施QE带来的冲击,QE的退出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美国来说,失业率即将降到6%以下,退出QE是经济复苏的表现,但QE退出对新兴经济体来说,就没那么美味了。QE退出,带来美元升值,并进入加息通道,这意味着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承受贬值的压力,同时面临资本外逃、资产价格暴跌的威胁。摩根大通为此命名了“脆弱五国”,以描述印度、南非、土耳其、巴西和印度尼西亚所面临的窘境:这五大新兴经济体在美联储QE退出时面临严重的挑战,如资产价格暴跌、汇率贬值。
    金砖国家是否将面临新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所有金砖国家担忧的事情。1998年前后,随着亚洲经济与金融环境恶化,而美国经济不断走强,资本从东南亚国家大量外逃。统计数据显示,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此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今天,金砖国家面临的局面与此非常相似,这种担忧是促成金砖应急储备基金的主要背景。
    将金砖应急储备基金作为金砖国家的IMF,在危机时刻充当最后贷款人,实行救助责任,设想是美好的,但目前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
    首先是金砖应急储备基金能否应得了急。6月末最新的美联储FOMC会议的迹象显示,美国预计将在今年10月份左右退出QE,如果金砖国家将面临QE退出所带来的危机,危机可能也就在这一两年内爆发。一个定位为最后贷款人的应急储备基金远远不是完成出资那么简单,救助机制如何设计、组织架构如何安排、管理人员如何遴选等,都需要事先仔细的磋商。而这些恰恰是一直未能主导国际金融体系的金砖国家所缺乏的。
    其次,目前尚且未能估计可能到来的金融危机的规模大小,但毫无疑问,一个恰当规模的救助基金是必要的。仅以中国为例,历年国际收支结余形成的外汇储备就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已经成为中投公司、外汇管理局对外长期投资的资本金。一旦有资本外逃的压力,几百亿美元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巴西、印度等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不如中国,但近三四年来的资本流入也相当的凶猛。而回过头来看亚洲金融危机时的IMF,仅韩国一个国家,IMF的救援计划就高达550亿美元。以此来看,目前的金砖五国承诺出资的1000亿美元可能太少,何况各成员国能否如约出资还是个问题。
    当然,首期出资规模也不是很重要,毕竟后期可以追加投资,或者通过合适的救助机制筹措资金。目前金砖应急储备基金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如何平衡利益。国际合作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非常重要,陷入危机的国家得到救助也很难是无条件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等获得IMF一揽子救助计划所带来资金的同时,也被迫对国内的金融体制和资本账户管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受援国与国际社会一直对此持批评态度,有人认为这些附加条件反而恶化了当时的危机形势。
    而金砖应急储备基金的运作就面临着这个问题。要知道,金砖国家之前合作一向不多,近些年来产生的诸多的合作尚处于设想中,缺乏大型的、长期的实际项目合作。这一点,远不像欧美、美日这些国家,他们长期的区域合作、经济往来和在国际组织中的互动,建立了互信、互助的传统。即使如此,他们也会在各国货币政策的外部性等方面存在争议,批评对方的政策对本国造成负面影响。金砖国家自身存在问题的复杂性远超过发达国家,在国际合作中面临的困难也远超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
    对于中国来说,在金砖应急储备基金中首期出资高达四成,基金的总部亦设在中国,这有助于树立中国崭新的国际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金砖国家就一定会买中国的账,如何发挥应急基金的作用,切实地、比IMF更好地解决金砖国家的问题,这需要中国不断地摸索,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