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为什么说股市不包括融资功能

作者:陈培雄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2-07 22:38:00

摘要:给肖钢主席的一封公开信《寄语肖钢主席——股市不包括融资功能》发表后,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陈培雄
    给肖钢主席的一封公开信《寄语肖钢主席——股市不包括融资功能》发表后,引发了大家的热议。热议的焦点主要在:股市是否包括融资功能?股市不包括融资功能意味着证监会不应该干预IPO,那么是否会引发直接融资市场的混乱?一个盘踞了中国股市20多年的错误理念“股市包括融资功能”,要想一夜之间让人们重新认识确实不容易。本文试图解释为什么说股市不包括融资功能,以及这个错误理念给中国股市带来的危害。
融资是一个复杂过程
    股市源于股份制,是股份制的配套机制。股份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单个资本过小和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最低资本额越来越高的矛盾。所以说股份制主要解决融资问题。由于股份制公司融入资金投入大规模生产,例如建设了一条铁路,所以资金不能退出。为了解决投资者的资金退出,所以人们就设计了一个股市。通过股市上的股权转让达到了资金变相退出的目的。如果说股份制是为了融资而产生的,那么这种融资主要体现在股份制公司上,而配套的股市是帮助融资的机制。
    正确的理解是股份制(股份制公司)包括了融资功能,而不能说股市包括融资功能。
    股市上股票交易是一个简单的环节,而融资却是一个复杂过程。以间接融资为例,从企业提出申请贷款开始,到银行调查审核放贷,一直到企业归还贷款都属于融资,甚至还包括银行与企业对簿公堂。直接融资也是如此,由于融入资金是无法退出的,所以直接融资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资金进入企业一直延续到企业消亡为止。事实上,人们是把发行股票这个环节视为融资,而忽略了发行仅仅是融资多个环节中的一个,发行不可能替代整个融资过程。即便说发行,一般书籍也是将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分离开来。而我们说股市往往指交易市场,发行市场是游离于股市之外的市场。
误解股市功能带来的危害
    ●企业向投资者融资变成向股市融资
    直接融资本来是企业向投资者融资的过程。在股市包括融资功能的错误理念下,企业变成向股市融资。由于中国股市由证监会管理,交易所和券商也由证监会控制,发审委更是证监会管理的组织,所以企业要融资需要解决的是获得证监会的认可而不是投资者的认可。
    ●国家信用被滥用于企业融资
    平心而论,一个企业要想向大量不相识的百姓募集资金是很难的,需要建立第三方担保机制。国外采用的是券商等中介机构作为担保机制。这些担保机构需要长期的市场历练才能获得百姓的认可。而国家担保则不需要时间历练并且信用等级也高。正常情况下,企业是十分复杂的,不应该动用国家信用进行担保。而我国目前的直接融资却是证监会运用国家信用在进行担保。并且这种担保不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不论证监会以何种形式介入IPO,实际上都是在利用国家信用进行担保。相比之下,银监会并不介入任何具体的企业贷款行为。
    ●券商等中介机构武功全废
    大家知道没有银行就没有间接融资,理论上没有券商可以有直接融资。但在实践中,企业向少数人直接融资还有可能完成,而对大量陌生人直接融资没有券商等中介机构几乎不可能完成。券商以其资金和专业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完成直接融资。但是必须看到,光有资金和所谓高学历人才并不能造就合格券商。如同美的、格力等公司能有今天的辉煌需要时间的检验,合格券商的培育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市场检验,这其中有很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而过去20多年的中国券商,在目前体制下武功全部被废了。券商在投行业务中只是起到整理材料的作用,经纪业务仅仅起到开关的作用。尽管券商每年获得暴利,然而一旦市场放开,特别是对外资机构放开,很难说中国这些券商是否还能生存。
    ●股民是最大的受害者
    20多年来,上亿中国股民为国家的国企改革、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论股民亏损多少、倒下多少,前赴后继拥入股市。如果是面对企业融资,相信没有多少人敢于如此冒险,人们相信的是政府的信用。人们对的不是向企业投资,而是向政府开办的股市投资。中国不少股民是下岗、退休工人,没有别的投资渠道,一生的积蓄指望在股市上获得点回报。他们在菜市场上会为几分钱讨价还价,在股市上连上市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却敢成千上万地投资,因为他们相信国家、相信政府。遗憾的是他们却是股市的最大受害者。
    实际上股市的现状不仅仅给股民带来伤害,给国家经济也带来伤害,给国家金融安全带来了风险。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是8∶2,而美国等国家基本是2∶8。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会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结论是正确理解股市功能与直接融资关系是办好股市和做好直接融资工作的关键。
(作者为中山大学兼职研究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