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中兴通讯终端换帅

作者:郭建杭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1-03 23:55:00

摘要:2013年的最后一天,中兴通讯对整体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以全新的业务架构和移动终端高管团队跨入2014年,以适应未来移动终端的发展方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2013年的最后一天,中兴通讯对整体业务架构进行了调整,以全新的业务架构和移动终端高管团队跨入2014年。据了解,此次调整,主要鼓励关键管理干部年轻化、消费者化,以适应未来移动终端的发展方向。

  调整基于2014年战略

  2013年12月31日下午,中兴最高决策机构经委会进行了包括战略、组织和人事在内的调整。中兴成立终端事业部,独立运营、并将政企网提升为公司二级经营单位,高级副总裁曾学忠全面负责未来公司终端业务的运营,高级副总裁庞胜清全面负责政企网业务的运营,高级副总裁赵先明任公司CTO。

  此次调整有两个特点:终端事业部正式运营,未来手机终端获得中兴更多的资源支持;以曾学忠为代表的新晋高管团队被外界普遍看好,认为为中兴的移动终端带来了新活力。

  对于此次架构和高管的调整,中兴方面表示,主要是基于公司2014年的经营战略,未来2014年中兴会在政企网和终端市场迎来机遇,公司将做强做大运营商、政企网和终端三领域市场,并且强化终端产品、政企网纵向运作和贯通,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确保能把握机遇。

  中兴董事长侯为贵认为,无论是传统的电信业还是新型的互联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开始在彼此间共享;欧美运营商不断聚合。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或不断瘦身,或被并购,或逐渐消失;而另外一些企业由于创新迅速或模式独特而迅速崛起。新生力量对传统企业与商业模式快速颠覆,同时它们也可能很快被更新的、更有活力的模式与产品所替代。

  侯为贵认为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守电信业或许还能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如果固守传统的电信思维,那么,未来可能会一败涂地。基于公司2014年集约化的经营战略,2014年公司在政企网、终端市场会迎来重大机遇,因此强化终端产品、政企网纵向运作和贯通,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确保能把握机遇。

  移动终端获更多支持

  中兴方面表示,未来的移动终端会采取事业部运作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全业务从采购、生产、研发、销售、交付都会独立运作,财务独立核算。

  公开资料显示,中兴通讯的主要营收仍然集中在运营商业务,但是随着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终端业务的营收也在水涨船高。根据2012年中兴财报显示,终端产品的营收为258.4亿元,收入占比超过公司总收入的30%。

  在此背景下,中兴成立终端事业部,未来希冀终端业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中兴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的落地,中兴同时也在新兴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确立了城镇化(智慧城市)、节能减排(新能源技术)、移动互联网这三个重点领域,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全国开始规模布点,中兴在新能源领域正探索极具想象空间的蓝海,移动互联网与跨界合作等方面也在大刀阔斧地推进。

  对于新提升的政企网事业部,中兴需要在政企网为核心的IT领域重新创业,并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技术升级契机,寻找到突围的缺口。

  而对于中兴发轫的电信设备市场,公司将坚持集约化经营,进一步聚焦利润、组织扁平化、提升效率,并且借助国内4G招标的契机,从2G时代的跟随者,到3G时代的挑战者,再进一步成为4G时代的领先者,在4G设备、4G芯片和4G终端方面都取得关键突破。

  新晋高管团队

  中兴方面透露,此次调整是由董事长侯为贵亲自部署,经委会决定,主旨是帮助公司战略转型,为此进行的组织和人力变革。

  年仅39岁的70后高级副总裁曾学忠在此次调整中,被任命负责中兴终端整体业务,曾学忠此前负责中国市场营销,业绩突出,具备互联网思维。中兴方面告诉记者,本次架构调整主要围绕2014年的战略进行组织调整,人事方面是会不断提拔新人,提拔敢于创新、有大局观、善于协同的干部。

  事实上,中兴通讯一直鼓励关键管理干部年轻化、消费者化,一直有意在终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在中兴通讯的新一任高管团队中,18名高管中有12名年龄在40到49岁之间,而30到39岁的高管则有4名。

  目前,在移动终端业务的高管团队中,除曾学忠之外,在中国、美国市场和其他大国市场共配备两位高级副总裁和两位地区经营部总经理,以便未来能以更高效、快速的反应速度应对市场变化。

  公司CEO史立荣说:“这里只能是快鱼吃掉慢鱼,这里只能是高效率的消灭低效率的,这里只能是高壁垒的战胜低壁垒的。为此,我们必须适时、果断地进行战略变革、组织变革、文化变革。公司的管理层、机制和文化要变得更加年轻,公司需要重新唤起创业激情,把自己的未来抓在自己的手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