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高通胀率的后果

作者:迈克尔·胡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1-20 23:20:00

摘要:持续的物价压力制约着决策者并抑制这些经济体的增长率。
迈克尔·胡德
    持续的物价压力制约着决策者并抑制这些经济体的增长率。
    欧元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意外走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发达经济体中的通胀回落。发达市场的通胀在经济复苏的头两年出现反弹之后,自2011年年中开始走低,且通常低于央行的预期目标。欧洲央行对于10月的数字低于1%迅速做出反应,紧随其后的一周便削减了其政策利率。由于发达经济体相当疲弱,通胀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新兴市场中的通胀状况则是另一番光景。自2012年起一直保持稳定的新兴经济体消费者物价指数,在最近几个月小幅走高。总体来说,相较于8月的4.1%和2012年底的4%,9月份,以国内生产总值加权的新兴经济体通胀与去年同期相比小幅上升,达到4.2%,尽管今年石油和食品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
    新兴市场中通货膨胀的回弹会带来三种后果。
    首先,有限的政策灵活性。2013年,通胀高企已经把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们绑在了一起。由于通胀接近或高于官方的目标——在新兴市场中通常在3%左右,(虽然更高的有好几个,如巴西为4.5%),尽管经济增长缓慢,央行却只是采用了有限的宽松政策。鉴于目前的通胀水平,央行可能会允许货币贬值,把风险转嫁到当地物价上,以完成仅一小部分的缩小收支平衡任务。
    第二,高通胀使新兴市场经济体承压,潜在地放缓了经济增长。2013年,新兴市场中通胀一直保持稳定,甚至当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时亦是如此。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数字相比,这一表现特别令人失望。较差的增长与通胀之间的权衡表明,新兴市场中的经济增长潜力大幅放缓。例如,从2005年到2006年,新兴市场中的平均GDP增长率为7.7%,但同期通胀放缓。2013年,增长率为4.5%,通胀率上升持平。造成这些差距的起点并不一致:在经济活动方面,21世纪初新兴市场中的闲置产能是相当丰富的,2004年底,这些经济体的通胀率接近5%,与今天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反映出潜在的增长放缓,甚至连新兴市场两年低于5%的增长也未能成功减速,把通胀压下来。在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包括中国、印度和巴西,这种现象尤其令人担心。与以往相比,所有的增长率都很低,但去年通胀下降并不显著。
    第三,新兴市场中的实际汇率在中期应呈向上的趋势,大大超过发达市场的实际汇率。这种状况在过去的十年左右一直如此:从2003年底到2013年10月,整个新兴市场贸易加权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约35%。即使新兴市场增长呈结构性放缓,这种模式也应该继续。然而,真正的货币升值需要通过两种机制:外汇的现货变动以及当地物价的变动。
    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通胀差距已经扩大,如果最近的趋势延续,差距可能会更大。与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2到2.5个百分点相比,9月份的差距达到了3个百分点。
    (作者为摩根资产管理的市场策略师。美国《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在线独家授予中文版权;本报实习记者 戴梦编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