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时装

作者:花千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1-08 23:33:00

摘要:这部时装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设计了两场时装秀,想象了数十套手工缝制的时装。
花千树

    这部时装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设计了两场时装秀,想象了数十套手工缝制的时装。
    小说《时尚巴别塔》中,作为时装设计师的男主角杜俊,与作为投资方的女主角艾一藜,在漫长的恋爱之后,越来越冷淡,最后分手,两人的矛盾在于:杜俊想要给“FEI”品牌保持纯正的手工定制,而艾一藜更看重市场与盈利,一点点地砍掉起家的手工定制,变为一个成衣品牌。这是全书的矛盾。而手工定制与成衣,也是目前全球高级时装屋的矛盾。大牌时装屋,以Chanel、Dior为代表,曾是高级定制的翘楚,但目前在定制上盈利的,除了Chanel之外,再没几家了。以法国时装为主的欧洲高级时装屋,主营成衣,定制只是可有可无的怀旧或噱头。纯正手工定制只有伦敦的萨维尔街仍然顽冥不化地坚持。定制与成衣,被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一撕为二,成衣走它的阳关道,定制走它的独木桥。
    在手工定制与机器成衣之间,事情发生了某种逆反,我想。鲍德里亚的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关键词叫“拟像”,他是这样定义的:“拟像(Simulacra)不再是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一种超真实。”略为牵强地对应,似乎可以将定制视之为“原物或实体”,与之关联,拟像对应于成衣。接下来可以请鲍德里亚先生坐到一边去喝茶抽烟,我自己来展开讨论。定制之所以被视为实体,因为在工业化生产之前,所有的衣服都是定制,无论是西门大官人,还是放牛的王二小,都得到“手工定制”服务,衣服必然是“定制”的——从后置眼光来看。而成衣之所以被视之为“拟像”因为它拟的不是定制这种“实物”,拟的是“像”。成衣的生成机制与定制截然不同,它遵循的是抽象的型号标准,参考着流行趋势,被设计师赋予他的观念。这些抽象的概念、观念、数据是成衣所模仿的对象,成衣不再模仿定制。
    如果艺术的标准中含有“独一无二”、“难度”这两条,那么定制算是艺术,但如果艺术的标准中强调的是对现实的抽离,那么作为“拟像”的成衣则更有艺术意味。机器成衣从其起源与本质而言是虚妄不实的,现实的是手工定制。但是,当成衣变成了我们的服装上“第一现实”之时,我们会首选成衣,我们大多数人在大数情况下只能选择成衣,成衣唾手可得。这时,手工定制就变成了虚妄不实的镜花水月——离普罗大众那样遥远。
片尾话外音:这种镜像与实体脱离的时装语境中,在“拟像”的历史时段中,就算在《时尚巴别塔》——在我的虚构里,我也无法对手工定制抱以盲目的乐观。所以,设计师杜俊的顶级手工定制理想,最后成了一座“巴别塔”,而设计师与投资方的爱情,也因此成了另一座“巴别塔”。
(作者为时尚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