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减税效果在中国会打折扣

作者:王秀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1 20:18:00

摘要:访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卢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秀 北京报道

   减税是当前全球经济振兴时期的热门话题,中国继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出口退税的调整之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成为舆论焦点,在今年“两会”上广受关注。毕马威中国税务合伙人卢奕在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认为,和美国等国家相比,减税刺激内需的效果在中国很可能会打折扣,因为消费习惯不同。
    《华夏时报》:美国奥巴马政府新近公布的近8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35%用于减税,这怎么理解呢?
    卢奕:减税对美国刺激消费的作用会很直接,这与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减税发挥刺激作用的前提是,钱到个人手里后,个人不能存起来,而是要花出去。美国人习惯于借债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税减低,钱留在消费者手里,几乎100%要用到消费中去,这样一层层下来会对整个经济起到刺激作用。
    《华夏时报》:美国的做法是否可以借鉴?减税对中国扩大内需会有多大帮助?
    卢奕:这还是要看中国人与美国人消费习惯的不同,同样的减税手段用在中国,比起美国来,可能会打折扣。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估计至少占收入的30%,也就是说,减了100元到百姓手里,可能30元又存起来了,只有70%用到扩大内需上了。但即使如此,减税在剔除储蓄效应后,起码也有一部分用到消费上来了。
    《华夏时报》:那么如何才能使减税更大程度地发挥扩大内需的作用呢?
    卢奕:要想让减税在刺激内需上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是社保体系的完善。否则,中国老百姓就还是不得不把钱存起来,靠储蓄养老、防病。
    《华夏时报》: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已陆续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对个人所得税你认为应该如何调整?
    卢奕:要想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刺激内需,以振兴经济,还是要从减税的边际效应考虑,应减低低收入者的负担。低收入者储蓄低,他们需要花这个钱,多出来的钱在他们手里会比较快地转成消费,而对中高收入者,减税刺激内需的效应可能不会很明显。所以,调升个人所得税征税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收税应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公平,一个是有没有好好使用这些钱。美国财政收入超过一半是来自于个人所得税,中国个人所得税所占政府财政收入比重不大,最多不到10%。中国个税体制还不完善,目前主要从工资、薪金中征收,实际造成了工资收入高税负,而其他收入税负较低,几乎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负担了全部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公平性体现得不够。如果实行综合申报制,抵扣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医疗等各方面的花费后,对净收入征税,会更公平,也会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
    《华夏时报》:企业税的减少应该效果更强吧?
    卢奕:任何政府减税都是为了把更多的钱还给个人或企业,让钱再回到经济循环中去。国内的很多政策用到企业上效果都是最明显的。企业减税的刺激效果可能更好,因为企业是要靠流动性生存的,现金很少会被截留。
    对企业减税还会吸引外资。中国实行新税法之后,对很多外商已没有税务方面的优惠了。税收存在一个横向比较的问题,如果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税率比较高的话,投资可能就会流失。
    《华夏时报》:通过去年以来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增值税由生产型转成消费型、增加出口退税率,中国企业的税收负担实际上已经减少了,你认为目前还有下降空间吗?
    卢奕:中国去年底实行的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得以抵扣,实际固定资产税后成本估算节约12%左右。去年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后,把33%合并到25%,实际上起到了减税的作用,25%的企业所得税与周边亚太国家相比,应该算是一个中间水平。目前大幅度降低或上调企业所得税都不现实。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