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欲补BIT短板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23 22:49:00

摘要:一份授权声明出现在欧盟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这份声明有可能揭开中国与欧盟——这一对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重要合作伙伴的贸易升级序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10月18日,一份授权声明出现在欧盟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这份声明虽然仅仅只有1227字,却有可能揭开中国与欧盟——这一对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重要合作伙伴的贸易升级序幕。
    在声明中,欧盟理事会表示将决定授权欧盟委员会对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进行谈判。如果谈判顺利启动,那么这将是《里斯本条约》将外国直接投资划归欧盟管辖后欧盟委员会对外进行的第一个独立的投资协定。欧盟希望这一关于中欧之间的BIT谈判可以在11月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上启动。
    如果BIT谈判最终达成,那么中欧贸易将会进入到另一个新阶段,而BIT协定也有可能会成为搭建中欧自由贸易协定的平台。
    然而,授权只是中欧BIT谈判的开始,谈判的过程可能异常艰难。
战争与和平
    在启动中欧BIT谈判之前,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所遵循的基本上是以1985年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以及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签订的26个BIT协定。虽然这些协定为中欧的投资打造了框架,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地位水平,以及欧盟当时的经济一体化程度,都使得这些协定的谈判具有了局限性,在日后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互相“博弈”的问题。
    因此,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取得了“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专属谈判权后,将欧盟当做一个整体,与其重新谈判一份更为有效的BIT协定成为了中欧贸易升级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达成这一协定,在2012年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体后变得更为突出。在欧盟看来,其在投资领域所遭遇的阻碍正是它与中国之间产生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每天有高达10亿欧元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在全球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中国与欧盟——之间流动。然而作为构成这两大经济体巨额贸易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中欧双边投资更是一直停留在一个尴尬的数字上——平均每天3700万欧元,只相当于中欧双边贸易总额的五十分之一。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欧贸易逆差为1458亿欧元。贸易摩擦也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中欧贸易中。今年6月欧盟对中国光伏发起的双反诉讼还曾让中欧贸易一度陷入僵局。截至10月17日,欧盟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有2起,反补贴有52起。
    为了缩小中欧贸易逆差,强化中欧贸易伙伴关系,扩大双边投资成为了中欧贸易升级战略的最佳切入点。在今年9月,中欧光伏风波最终获得解决后,中欧开始将BIT谈判提上日程。9月20日,在得到欧洲理事会授权之后,欧盟委员会召集27个成员国外贸部长召开了中欧BIT谈判准备会议。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欧盟27国的贸易部长表示非常乐见中欧就BIT展开高级别谈判,同时也指出,这次的中欧BIT谈判,不仅仅是对于之前中国与26个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BIT的整合,也将是对这些BIT谈判的一次整体升级。“我们不希望打贸易战,我们希望贸易和平。”瑞典贸易部长Ewa Biorling说,“我们应该有更适合的贸易关系,中国很重要,而且会越来越重要。”
    然而,中国与欧盟对BIT的迫切需要并不能降低双方在这一谈判中所面临的难度。作为第一个欧盟委员会独立运作的对外投资协定,也同时是欧盟首次将它与自由贸易协定绑定在一起的投资协定,谈判时间也许会十分漫长。
新长征
    就在欧盟27国贸易部长在第一次“碰头会”中对中欧BIT谈判打开绿灯之际,他们也为中欧BIT的谈判设置了“警示牌”。
    在欧盟委员会的声明中,减少在华投资障碍从而增进双边投资、完善欧盟在华投资保护以及中国在欧盟投资保护、增加欧盟在华投资者待遇的法律确定性、改善欧盟对华投资的市场准入准则四个方面成为欧盟开展与中国的BIT谈判提出的条件。虽然欧盟各国贸易部长表示他们希望其与中国BIT谈判在启动后“两年半的时间内结束”,但是如果仅以一年作为谈判准备期,中欧的BIT谈判也将最早在2014年底才可以正式启动。而鉴于以往的经验,这种表态似乎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乐观的鼓励。
    在中国已经完成的与126个国家的BIT谈判中,中国与加拿大的BIT谈判最接近中欧BIT级别,而这一BIT谈判持续的时间长达18年。目前中国与美国正在进行的BIT谈判,从2008年9月开始到2013年6月,中美共举行了9轮谈判,加之为谈判准备的两年,已经耗时7年,但还仅止步于核对“范本”阶段,远远还没有进入谈判过程。虽然欧洲没有与美国相同的先设定谈判范本的习惯,但是作为关系到中欧贸易升级的谈判,在谈判内容的设定上欧洲也会倾向于采取更高水平的投资规则。其中谈判的最大难点将有可能围绕市场准入规则展开——即欧盟方面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尤其是在服务业和金融业方面放开,使其获得国民待遇。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从中国进入欧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只占总投资额的2.2%,前一年为1.4%。相比之下,欧盟占中国吸收的FDI,一直稳定地维持在20%左右。这使得欧盟在具备对华直接投资资格的28个国家中排在前五位。欧盟企业2012年在华投资为99亿欧元,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为35亿欧元。而2012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只占1%的市场份额。此外,作为对于市场准入规则的附加条件,在传统上欧洲也习惯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工福利等方面标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在谈判标准之外,此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其谈判筹码也势必会比在中国与单一的欧盟成员国之间谈判有所加重。根据《里斯本条约》和《关于欧盟成员国与第三国之间双边投资条约过渡性安排条例》的规定,在不损伤成员国承担的其他欧盟法律义务的情况下,欧盟成员国与第三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将继续有效,直至欧盟与第三国缔结双边投资协定生效。根据该条款,最终欧盟将“专享”与第三国缔结投资协定的权利。在这种“专享”权利之下,欧盟与中国所达成的BIT势必在执行标准、谈判的复杂程度方面都会高于而且难于此前中国与欧盟26个成员国达成的BIT。“与中国的此类全面贸易协定,在过程中将涉及多方面的协商。我认为不太可能在短期之内完成。”欧盟贸易执委卡瑞·德古特说。
    就在欧盟与中国还正在对展开BIT谈判进行筹备时,10月23日中美贸易代表在华盛顿又开始了关于双方BIT协定为期5天的第十轮谈判。与中国和美国的BIT谈判处于胶着状态一样的还有欧盟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等涉及更大范围双边以及多边自贸协定。无论是中美的BIT,还是中欧的BIT,甚至是美国目前所主导的TPP与TTIP的谈判,都正在试图为未来的全球贸易制定一种更加高级别的运行规则。与此同时,这种规则的制定也必然会影响到这些国家在未来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因而这种更高级别规则的制定必将伴随着一个更加艰苦长期的博弈过程。然而参与这种规则的制定,对于中国的产业升级、贸易升级乃至中国与未来全球贸易体系的进一步融合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欧BIT谈判虽然刚刚启动,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