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陌生的温泉之城

作者:丛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27 18:01:00

摘要:在内地提到大庆,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石油之城,它的故事历久弥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丛文 北京报道

    在内地提到大庆,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石油之城,它的故事历久弥新。它曾经是五六十年代中国工业的一面旗帜,当时毛主席就提过“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这个口号也曾遍布中国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在共和国的建设初期,在世界能源割据的特殊历史时期,大庆曾为中国的工业和能源的储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孕育形成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人们知道的是石油工业城市——大庆。“有谁知道大庆市还先后获得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有谁知道大庆是中国十佳魅力之城;又有谁知道大庆还是名副其实的温泉之城?”采访一开始,黑龙江省大庆市旅游局局长刘秀丽就以三个“谁知道”打开了话题。
得天独厚——
大庆旅游有底气
    作为知名的工业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林立的炼油塔、井然的抽油机,也许还有不那么好的空气和满脸油污的采油工人。这些仿佛和休闲旅游一点都沾不上边儿,那大庆发展旅游的自信又来自哪里呢?面对提问,刘秀丽女士表示:“一、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庆在黑龙江省的西部,是黑龙江省的次中心城市,区位上距省会城市哈尔滨只有159公里,是一个现代的工业都市。二、独有的旅游品牌资源。我们通常说大庆有三大品牌,一是石油文化,由自然资源和石油开发、城市建设中所形成的独有的工业旅游文化。还有它内涵中体现的大庆精神。二是大庆的湿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庆有64万公顷的湿地。拥有5050公顷、中国最大的湿地——龙凤湿地就坐落在大庆,离市中心只有8公里。所以说是一个城中有湿地的生态之城。人们知道它以前是一个石油之都,工业之城。生态还体现在我们有百个以上的湖泊,仅百亩以上的就达262个,而且,这个湖泊和城市是共居的。最近我还在和朋友说,大庆是湖泊湿地共舞,非常唯美。这就是工业和生态的有机融合。城在有湖,人在湖边。”
    刘女士着重讲,“第三个品牌就是温泉,大庆的温泉在地下两千米,出水温度高,是40℃-90℃,含有有利于人体的20多种微量元素,享有‘中国温泉之乡、世界养生天堂’的美誉。去年国土资源部对全国20多个城市进行重新评定,大庆是第一个拿到‘中国温泉之乡’称号的,也就是说它的温泉品质非常好。在后工业时代,旅游城市的发展更多的是要进行休闲度假,而大庆的资源好在哪呢?它更大的优势是一种融合。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宜居城市和创业城市的融合。还有一些农业产品,全产业的整合优势。大庆旅游产品的组合优势在全国是最好的。”
铁人湿地温泉——
大庆三宝
    大庆地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地热资源也很丰富,是国内罕见的大规模地热富集区,静态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大庆地热资源具有埋层浅、水源足、温度高等特点。根据专家鉴定结果,这里的温泉水富含锌、硒、钙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为含硼的重碳酸氯化纳氟医疗热矿泉水和复合型天然矿泉水。温泉水温略高于人体体温,含有较高碳酸盐、氯化物等,适合洗浴,是沐浴天然温泉的最佳选择。 
    有着“百湖之城”美誉的大庆水资源充沛,嫩江和松花江两大河流在境内流经长度390公里,年径流量572.8亿立方米,形成湖泊数百个,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就有262个,总面积接近3000平方公里。来到大庆,不仅可以了解石油文化,观赏美丽的湖泊,还可以畅游湿地。大庆地处松嫩平原,拥有湿地64.1万公顷,占全国已知湿地总面积的3.12%,芦苇面积9.9万亩,世界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三分之二在大庆。大庆湿地发育的环境基础为流速缓慢的河溪、淡水湖泊及相邻的沼泽地,是有大量水禽栖息的有代表性和独特意义的湿地。依托湿地,大庆人有了自己的节日——“中国(大庆)湿地文化节”,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更让世人对大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依托石油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建成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铁人、湿地、温泉,已然成为大庆的“旅游三宝”,愈发显示出不凡的美丽。刘女士自豪地说:“目前我们有6个4A级景区。其中连环湖啊,北国温泉啊,鹤鸣湖、铁人纪念馆都是4A级景区。今年又增创了一个大庆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东北第四纪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非常专业性的展馆,和旅游资源融合得非常好。还有一个‘古大湖’的发现和传说,向你讲述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所以,大庆应该说是旅游后发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大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大庆旅游产业发展,绝对是值得拭目以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