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世博会成纺织业振兴引擎?

作者:朱光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1 19:10:00

摘要:世博会成纺织业振兴引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光强 北京报道

   “目前除了退税是定量的,其它问题只是定性的,政府还没有出台执行细则,我们也会提出相应条件。”3月3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杨纪朝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纺织业被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让纺织业内人士备感欣慰。杨纪朝透露,3月2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召集多个相关单位进行商讨。“我们正在开会研究,主要讨论如何对政府的产业振兴规划进行落实,争取做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有效统筹。”
    记者在对纺织行业采访时了解到,各纺织企业同样对国家振兴规划表示振奋,希望能让惨淡的纺织业走出低谷,并借此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振兴规划将推动产业转型
    作为出口依赖性较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的纺织业成为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自2008年开始,一些纺织业比重较大的地区所受冲击尤为严重,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再遭当头一棒——出口锐减。就在纺织业愁云密布的时候,2009年2月,政府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纺织业赫然在列。
    “纺织业振兴是扩大内需、保就业的最好体现,因为纺织业聚集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大量产业工人,而且纺织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同时,纺织业与‘三农’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上海新世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沈莺这样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纺织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原因。
    作为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杨纪朝对此则认为,纺织业列入振兴规划将加速落后产能的淘汰、优化产业布局、技术改造革新与自主品牌的创新,对纺织业整体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政府是否会拨给纺织业专项资金的问题,杨纪朝认为:“会有一定的资金,但也主要是引导作用,因为纺织业的中小企业太多,根本无法照顾到,不像钢铁业,抓住三五个企业就可以。”
    对于其他补贴措施,杨纪朝表示,政府统一的政策就是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而各地也会依照纺织业在当地的比重出台相应的补贴办法,比如浙江的绍兴、萧山及福建等地都将出台不同的补贴办法。


产业转型需要“心灵手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有国家对纺织业的重点关照,但由于国内纺织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导致很多企业不仅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甚至连自主创新的意识都丧失了,这对纺织业的转型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沈莺则认为,当前纺织业自主创新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市场。“很多企业对出口倚赖过重,只做来料加工,导致他们的设计不足,面料研发根本没有,当客人提出特殊的要求时,他们只能使用进口面料了。”沈莺表示,这种被动的接受已经非常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她还说:“这些企业最擅长生产,客户要啥就做啥,但在渠道拓展方面却很薄弱,没有真正的市场营销意识,这就需要渠道创新。”沈莺认为,既要“手巧”,擅长生产设计,还要“心灵”,学会市场营销。
    安徽鸿润集团董事长夏吉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如今的纺织企业要逐渐放弃生产驱动的传统思想,向技术驱动、市场驱动进行积极转变。已经在国内纺织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夏吉国对于纺织外贸企业掌握产业链主动权深有感触。面对低端产品的出口难,他开始积极与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等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展开紧密合作,对羽绒加工进行技术难题攻关。而他斥资500万元、耗时两年时间研发的“圈圈绒”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通过此技术打造的“天价羽绒被”达到1.5万美元一床。渐渐地,他的产品外销市场又重新打开了。


世博会助力品牌塑造
    纺织行业专家认为,在迎来纺织产业振兴的同时,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也将是我国纺织业塑造品牌、对外展示品牌的一个最好机遇与平台。
    夏吉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他们早在两年前就瞄准了上海世博会。事实上,早在2008年的时候,他就着手把产品打进北京数十家高档星级酒店,借助奥运契机做起品牌营销,目前,他们又与上海的近百家星级酒店签订了合约,为此,鸿润集团还为此专门研发了40多款不同规格的产品。“鸿润产品的出口业务一直做得很大,北京奥运会已经使我们的品牌初步具备了国际化潜质,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的国际化品牌运作将得到阶段性实现。”夏吉国对此显得信心十足。
    显然,作为由20家纺织企业联合成立的世博赞助商——新世傲公司的体会更加深切。沈莺表示,新世傲公司旗下的纺织企业品牌意识都比较强,希望抓住这次世博会的机遇,搞好品牌化运作,将品牌做大、做强,成为中国纺织业的一面旗帜。
    沈莺认为,世博会其实是整个纺织行业的机遇,其他纺织企业同样可以借势世博来进行品牌化运作。她认为,纺织业下游企业可以通过特许生产商的形式实现,获得他们想要的一些机会,如生产制造,做面料、做成衣的,以此逐渐向品牌化转变。“更重要的是,世博会期间,在中国馆及各省市馆都会有我国最先进的纺织品展示,会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纺织品的研发技术,这是全国所有纺织企业的骄傲。”


高永峰:世博会加速企业自主创新步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朱光强 北京报道

    作为上海新世傲公司股东之一,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乐)既是中国20万家纺织企业的缩影,又是纺织企业借助上海世博会实现自主创新的一面镜子。与此同时,身处长三角纺织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嘉乐对金融危机的感受是真正的“零距离”。金融危机之下,纺织企业该如何面对?该公司总经理高永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华夏时报》: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内纺织行业整体受到冲击,作为行业内企业,嘉乐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是否采取裁员、减薪等措施?
    高永峰:我们在总结和比较了外贸客户今年和去年的具体订单情况,总体的感觉是丝丝的凉意,大致呈现三个特点:一个是客户数量下降了;二是平均每个客户的下单数量减少了;三是订单的平均金额的下降幅度也相当之大。对于我们来说,今年是否能够达到去年的销售额现在还很难说。金融危机让整个行业受到了比较大的打击,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问题是企业怎样去面对现实,怎样去调整以及适应。现在,整个行业应该是处于调整期,也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时候。据我们了解,现在倒闭的一些工厂,除去外部的影响,更大的原因是自身的问题。而且现在国家的政策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是扶持的,一是出口退税上调,二是汇率保持了相应的稳定,三是原辅材料价格的回落。所以,这些对我们公司来说是相应地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于是否裁员减薪,目前来说,我们只是减少了高层干部的工资,对于普通员工,我们不但没有进行裁员减薪,反而为一线工人提高了平均5%-10%的工资。今年初,我们在上海及安徽两地又招收了总共1000多名员工。
    由于我们公司又与日本、欧美客户及时沟通,承诺共同面对难关,保证控制好价格及质量,使我们的客户在零售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做一个高度负责任的供应商,所以市场开拓情况较理想,目前来说生产订单还是比较充足。另外,今年公司成为了2010年世博会特许商品生产商,预计将在今年年中给企业带来数量可观的订单,我公司又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华夏时报》: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纺织行业振兴仍旧要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高永峰: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创新,瞄准2010年世博会,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在巩固原有日本、欧美市场的基础上,以世博为契机,全面启动内销市场,坚持两条腿走路,争取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二是管理创新,在新的形势下,通过狠抓内功,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我们提出了“以制度建设提升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从而创建嘉乐特色的产品质量,做到件件一样,匹匹一样”。三是科研创新,我们公司投入了3000万元,建立了“纺织面料开发和检测实验室”,属于国家级工艺检测平台,大大增强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为生产国际一流的针织面料做好了组织、技术、人才、硬件准备。目前公司又有6个新面料产品申请了国家专利,1个获得了国家火炬项目称号,2个获得了上海市火炬项目称号。
    《华夏时报》:对于启动内销市场,嘉乐是否会对农村市场的开拓采取新的举措?
    高永峰:农村、农业、农民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的大事,对于“三农问题”,我们公司多年来也一直十分关注。今年以前,我们主要在多招收农民缝纫工,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保障社会稳定,几乎每年为农民缝纫工加工资,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让农民缝纫工参加社会保险,解决他们的生活后顾之忧等方面积极努力。今年以后,我们将紧紧抓住拓展2010年世博会内销市场的契机,争取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目前举措正在积极酝酿中。
    《华夏时报》:作为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嘉乐如何更好地借势上海世博会,打造自主品牌?
    高永峰:公司前几年一直在国内零售市场中摸索,也代理了一个国外休闲品牌,主要在华东地区开设实体店铺,销售情况这几年在慢慢好起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继续引导品牌培育及生产销售链整合;通过世博会的契机,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完善零售市场的渠道,利用世博会的影响,坚持科学管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公司集团、集约优势,生产一流的面料和成衣品质,创建自主品牌“嘉乐创造”。整合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铺,深深打造“嘉乐创造”的烙印,走出自己的内销之路。


纺织业面临的不是冬天

张学光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按照自然规律,冬天只是下一个春天来临前的必经过程。但事实上,中国纺织业在经历眼前漫漫寒冬的时候,并不知道行业发展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根据中国纺织行业的公开数据,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780.61亿元,增速较上年下滑了8.84个百分点,其中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1.7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8.76个百分点。当年,整个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增速较上年下滑11.13个百分点。
    为了应对纺织业面临的危机,去年8月开始,国家在半年内连续三次将纺织产品出口退税从11%提高到15%,但是,纺织企业认为这一数字应该上调至17%。难道国家满足了纺织企业的这一愿望就真的能把纺织企业带入到春天吗?不尽然。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中国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了10%-20%,劳动力成本更是上涨了30%,受成本上涨影响,2008年国内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利润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近14%。显然,纺织企业仅仅依靠国家提高出口退税只能是暂时取暖。
    现实已经摆在眼前。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实体经济当中,而之前众多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危机也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
    接受记者采访的纺织企业老板,一面在高谈阔论企业应该凭借自主创新走出困境,而另一面对于手中的几个“尖端技术”是否能够改变企业的未来而心中没数。事实上,中国纺织业不仅要走出当年依靠成本优势“打群架”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必须要通过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来拓展企业的发展前景。综观整个产业振兴规划不难发现,提升整个产业链竞争优势才是核心所在。规划中一方面提出要推动行业实现包括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向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大中小企业分工合理的创新产业集群。
    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给中国的纺织业打开了一面看世界的窗口,更多的国际先进技术将参与到中国纺织行业振兴的进程当中。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明白,在引进国外先进工艺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痛下决心,淘汰掉国内落后的产能。
    改革需要阵痛,因此,改革总是在大家都活不下去的时候才是最佳的时机。如果纺织不能借助此次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实现结构性调整,那么,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将不止是冬天,或将进入到冰河世纪。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