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托克维尔

作者:田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8-14 22:55:00

摘要:托克维尔从法国旧制度的研究中破解了法国大革命产生的根源,那就是旧制度本身。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发生在繁荣的路易十六时期,而没有发生在更加专制的路易十四时期……”托克维尔从法国旧制度的研究中破解了法国大革命产生的根源,那就是旧制度本身。

  《旧制度与大革命》因此被认为是研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最有洞见的书,自出版以来直到现在,就一直是欧美社会最广泛的读物,它同时被牛津大学选为百年必读教程。

  年初,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让中央高层看看资本主义前期的书,而不只是阅读资本主义后期的书。他尤其提到了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于是在国内很快掀起一股“托克维尔热”。

  对比法国大革命发生前的社会现实,居然与中国现状有很多惊人的相似性,于是各种阐释和关于“大革命”的争论让《旧制度与大革命》很快成为畅销书。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告别革命”的话语,近几年“革命”又回到中国语境,而托克维尔正好给出了重新评价“革命与改良”的机会,近日学界又掀起了“重读托克维尔热”。上周末,“中建投信托·21俱乐部CEO读书会”邀请到知名学者张千帆、专栏作家十年砍柴、《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等,就《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读书心得与读书会会员一起分享,并就中国的未来走向给出了个人解读。

  中国的未来发展走向不仅困扰着学界,也成为企业界人士、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柳传志的“在商言商”才会撕裂企业家族群,迫使他们做出个人的抉择,因为他们的态度将决定着大部分商界人士的选择。张千帆教授说这就是《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当下中国热的原因,因为每个阶层都可以对照书本中的内容找到自己阶层的影子,并对照着结果给出符合自己需要的解释。

  “学界人士普遍比较乐观,觉得王岐山让大家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不就是想说法国当年因为没有及时改革才导致了大革命吗?其实他是让大家有所警惕托克维尔发出的疑问:为何法国的大革命没有发生在高度集权、专制的路易十四时期,而是发生在社会有所好转、相对宽松的路易十六时期?”

  张千帆教授说这是目前阅读该书得出的比较流行的两种观点:改革可能会导致革命;不改革就会导致革命。而他正相反得出了另一种观点,就是在社会既不改良也不会发生革命的情况下,社会走向全部溃败。

  “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比如环境、生态破坏、食品危机、道德沦丧等都在朝着社会的溃烂方向发展,所以我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形是既得利益者会阻挠改革,而民众会在得过且过的状态中走向冷漠。这可能会是最坏的一种结果,它比之改革和革命都要糟糕,法国在经历了18世纪的几次革命后最后走向了共和,英美国家通过改良走向了社会稳定。”

  十年砍柴认为,看似托克维尔在批判大革命没有带来新的制度建设而是一种摧毁性力量,其实不是。托克维尔作为法国穿袍贵族,虽然对自己所在阶层有所感伤,但他看到更多的是在欧洲掀起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民主、平等”运动,他认为这股运动终将打破王权头上的皇冠,无疑具有革命性意义,只是法国没有很好地引领这股力量,那就是在革命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制的稳固大厦,社会才造成了几十年的动荡。

  托克维尔并非是说改革才导致了大革命,而是说旧制度导致了大革命,而革命的破坏力量又是由旧制度造成,法国革命后没有建立起和平、稳定的社会从而又回到了旧制度,这也是因为旧制度对人民的塑造所为。所以他用了极其多的篇幅追述了旧制度的形成过程,当时法国社会形态,阶层生活。

  托克维尔总结出了几点:贵族享受身份特权但在高度中央集权国家里没有参政权;新兴资产阶级崛起想办法巩固自己的身份地位,买卖贵族身份、想法挤进官僚体系;国王无限扩大穷人的税收而不是向富人征税;官僚机构臃肿、庞大,效率极其低下,这些使得社会各阶层之间极度自私、冷漠,他们是一个个结冰体,而一旦出现社会动荡大家释放出来的全是仇恨而不会有丝毫的怜悯心。

  这些正是让很多学者忧心的原因,他们也看到了目前中国社会的冷漠和社会组织结构与大革命前的法国的共同之处,大家也看到了大革命的危害,所以都希望走渐进变革之路。托克维尔写此书也是告诫后来人要避免历史的教训,但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