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珠三角五机场暂握手结盟

作者:王潇雨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14 20:15:00

摘要:珠三角五机场暂握手结盟

珠三角五机场暂握手结盟
平息名分之争谋政策倾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在珠三角两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3000多万人口,却分布着五个机场。区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激烈残酷。
    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市场环境,之前“暗战”数年的珠三角五大机场于3月7日在广州联合签署《大珠三角地区五机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行动纲领》(下称《行动纲领》),试图重构各自的发展定位,以期形成合力。
    分析人士指出,名分之争并不最重要,各机场最感兴趣的是名分背后的政策倾斜,而且不管如何定位,未来的竞争在所难免。
结盟涉及航线资源
及分工定位核心问题
     五大机场尽管早在2001年就已经成立了“珠江三角洲五大机场研讨会”,但彼此间合作始终没有触及如航线资源或分工定位之类核心问题,据了解,此次珠三角五大机场能握手言和正是对上述核心问题达成共识。
    据了解,此次达成共识的《行动纲领》主要包括:维护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巩固其国际枢纽机场地位;努力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打造成为我国门户复合型枢纽;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发展成为大型骨干机场;把澳门国际机场建构成为多功能中小型国际机场的范例;继续发展珠海三灶机场,打造华南地区航空产业基地。
    “从这些定位本身来看,是完全符合这几大机场目前发展的实际状况的。”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秘书长王健3月11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番能够迅速达成协议,为各自重新规划定位,与目前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
     国际航协(IATA)3月初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航空业净亏损高达80亿美元。从前两个月的表现来看,全球航空市场依然没有恢复的迹象。国际航协因此预测,2009年全球旅客运输量将下降3%,国际货运量下降5%。
    “如果穗港机场继续为了一个核心或是枢纽的名分争夺下去,按照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恐怕日子都将越来越难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临空经济研究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直言,“所以不如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来共同谋划这个市场。”
    而这种合作其实早已经在局部推进开来,并且各方都表达了需要扩大合作范围和深度的意愿,因此才有了“行动纲领”的顺利出台。
深港机场股权合作
正在商谈
    2006年10月,香港机场管理局(下称香港机管局)接管了开航以来持续亏损的珠海机场,并使其在第二年业绩大幅提升。
    香港机场与深圳机场一直以来合作紧密,香港特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曾透露,“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国际机场已经落实多项便利旅客在两机场中转的项目”,并且“正积极研究以高速铁路连接两机场的可行性以及其它合作项目”。
    而据深圳机场董事长黄传奇透露,深港机场的股权合作也在进一步商谈中。
    “身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环境里,要想在其中生存得更好,要改变发展的观点和思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几个地区发展合作的平台。”澳门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门机场)执行董事刘苏宁认为。
    “对于珠三角航空业来说,胜不在一两家机场脱颖而出,而在整个区域取得综合效益最大化。因此,为了提升在亚太甚至全球航空业中的地位,应该合作。”澳门民航学会副理事长唐继宗认为。
    香港机管局行政总裁许汉忠也认为:“香港机场在国际航空网络方面有优势,深圳最大的优势是内地乘客比香港机场多很多,对区域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重在定位背后的利益
    “从定位本身来看,可以说很难找到操作的空间。”中国民航大学邹建军教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场的定位是由市场决定的,机场是市场以及航空公司背后的资源,并没有权力决定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且“每个机场都有自己的基地航空公司,每个航空公司也有各自定位”。
    邹建军认为:“以货运为例,香港机场有DHL,白云机场有联邦快递,深圳机场有UPS,布局已定,几大机场都具备完整的口岸功能。”
    “实际上,珠三角机场主导权之争始终围绕着广州、深圳和香港三个超级航空枢纽来展开,”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临空经济研究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直言,“不管怎样分工定位,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竞争在所难免。”
    上述人士亦表示:“珠三角地区的机场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家对市场的预期过于乐观,急于扩展规模,却没有意识到地区市场已经严重饱和。”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总裁刘子静预计:“未来白云机场将拥有5条跑道,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00万吨的需要。”
    而深圳机场也在其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力打造南中国货运门户,把深圳空港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航空城”的总体发展战略。
    “名分之争其实并不重要,定位不代表需求,也不代表未来的格局。”王健3月11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定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
    另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名分之争主要是为了吸引政府的注意力,从而引入更多政策优势以及资源倾斜。”
    “其实定位也好,名分也好,都不是各家所看重的,因为这并不代表着效益,只有名分或者说定位背后带来的政策倾斜才是各家真正感兴趣的目标。”上述分析人士如是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