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地方救市版本中央难复制

作者:杨仕省 公培佳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07 20:06:00

摘要:地方救市版本中央难复制

房市政策短期无利好
地方救市版本中央难复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公培佳 北京报道

    “关上了一扇门,可能会打开更多扇窗户。”充满争议的房地产,总是让人们充满期待。今年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公开表示:“近期不会再出台任何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从未说过‘救市’两个字。”齐骥的表态,让房地产大佬们“有苦难言”。齐骥给出的理由更直接,此前出台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这与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的说法吻合:“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很多措施,其中包括房地产业,而今其效果已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调控十分明确:延续既定思路,“二套房”信贷政策有所回调,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
    现在看来,放弃救市转向产业整合和长远规划,让所有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房地产的主题。
民生仍是重点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出:“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记者对比发现,这与此前提出的解决747万户低收入住房户的目标,有所增加扩大。
    同时,《报告》提出:“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中小套型建设的信贷支持。”温家宝还明确提出,今年将安排430亿元用于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实物廉租房建设。针对既无条件又无力购买房子的“夹心层”群体,温家宝提出“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记者获悉,北京出台了《公共租赁住房指导意见》,将建设20万平方米政策性租赁房,对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在此之前,上海、成都等城市相继开展了“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试点。
    与去年12月国务院提出的调控房地产市场“十三条意见”相比,今年的《报告》中,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显然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对此,两会期间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只是说:“目前主要是执行国家既有的调控政策。”2月23日,姜伟新与民建中央座谈“保障性住房”时,姜甚至认为,“房价已经到了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地步”。
    在此之前,建设部并没有任何直接抑制房价的政策出台,“住房保障建设”一直是其工作重点。“今年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延续去年底提出的基本思路,但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
难获“救命草”
    各地救市呼声和动作此起彼伏。
    3月3日,广东针对房地产的“救市”15条措施宣告出台,其内容包括“加大保障型住房建设、鼓励住房消费、支持开发商积极应对市场”等。地方版本的救市举措,表明针对备受争议的高房价,各地作出了调整的态势。
     “现在房价还是高了。”全国政协委员、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呼吁政府用三控(控地价、税费、利润)来降房价,“政府先把地价、税费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锁定企业利润区,房价自然就会下降” 。
    然而,这些地方救市举措,是否真的可以解决房地产“过冬”呢?“地方政府救房市是一种短视行为,不会有太大效果。”经济学家易宪容直言,老百姓最好等到两年后再买房。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也为商品房空置问题交上自己的提案。“上海汤臣一品开盘,每平方米11万多,可3年来只卖了几套,这是典型的商品房闲置。”为此,郭松海建议,“征收不动产闲置税。它不仅不会使房地产市场疲软,相反,可以抑制其过度投资需求。”
    不完全统计,全国闲置房屋面积估计总量在2亿平方米以上。时至今日,开发商“捂盘惜售、待价而沽”的想法有可能要化为泡影。
    前不久,北京、上海市长相继表态,认为房价确实过高。现在看来,房价在一段时间内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深度调整中
    “房价可能离老百姓的期望值还有距离。”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笑着说,国家刺激楼市的措施已经初步见效。广州楼市这两个月有回暖迹象,其它地方也出现了“小阳春”。
    但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楼市的基本面——销售量明显下滑,可售住宅明显增加。统计表明,截至2月26日,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这4个城市共有38.2万套可售住宅,共计约4662万平方米。
    “房地产根本不需要振兴,但需要产业的调整。”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地产董事长黄文仔建言,“发展商手上有那么多地,发展能力那么强,如果一搞振兴,都去盖房子,那怎么吃得消?”
    “不可能也不会成为弃儿。”顾云昌直言,房地产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中央有,地方相应的也有。
    3月3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漳州市副市长赵静告诉记者:“虽然房地产和振兴规划无缘,但是作为支柱产业,最终可能需要的是一个长远考虑。”
    于是,房地产的长期规划便成为人们新的期待。“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有起有落,企业要尽量考虑做强,而不是一味囤地追求做大。”黄文仔说,这涉及房地产业的重组话题。
    “调整需要5-6年时间。”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从房价、成交量、开发投资、土地购置规模的变化趋势上看,均呈现深度调整的态势。刚刚过去的2008年,房地产已经历了明显的调整。
    “行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顾云昌预计,2009年房地产企业的并购重组将呈加速之势。不过有专家也坦陈,按照既有制度设计,在廉租房建设上,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仍然面临相当大的压力。
    发改委官员则强调,从国家相关政策的自我修正,到发展商的积极应对,再到消费者的心态调整,房地产业的调整还在进行中。
    多策并举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断发展并且需要渐进实现的民生目标——使所有老百姓“住有所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公培佳
公培佳

《华夏时报》总编辑助理、总编室主任,分管华夏时报网、新媒体,长期任报纸头版头条主编、高级记者,关注宏观经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收藏趋势。2016年起,任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2012年-2016年连续5年任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初选评委,2017年中国经济新闻一等奖获得者。

+关注 私信

TA的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