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国际学校

作者:黄嫀淓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14 14:28:00

摘要:眼下,不仅外国籍人士,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国际化教育,他们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减轻课程压力,从小学习英语,以及为将来出国做准备,实现高净值家庭的常青藤之梦。

国际学校

文 | 黄嫀淓
    眼下,不仅外国籍人士,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国际化教育,他们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减轻课程压力,从小学习英语,以及为将来出国做准备,实现高净值家庭的常青藤之梦。
国际化教育受热捧 
    上海徐家汇的闹市区中,一所私立幼儿园坐落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居民区里。每到下午三点,家长们就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过来,接孩子放学。在簇拥的人群中,大班的家长们一见面就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每次见面,这些有着不同背景的家长都会相互用同一个问题打招呼:找好学校了没? 
    这所幼儿园是上海最好的私立幼儿园之一,由于学费是其他公立幼儿园的数倍,生源主要是家庭条件优裕的本地孩子,以及居住于上海的外籍孩子,美国的、马来西亚的、越南的。学校是双语教学,课程比较西化,有外教教授英语。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英文名字,他们从小就学英语,还过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 
    结束三年的幼儿园课程后,家长们不会让孩子随机入读就近的小学,他们倾向两种选择:一是选择双语学校的国际部,另一个选择是直接入读真正的国际学校。由于主要接收外国籍孩子的国际学校价格高昂,是双语学校的三四倍,大部分家长最后还是会选择双语学校。 
    Lunar 是在上海做生意的美籍越南人,曾经在唐人街开餐厅,现在在上海美罗城经营一家越南风情餐厅。见到记者时,Lunar 怀第三胎已经 7 个月,大腹便便丝毫不影响她热情招呼熟悉的客人。 
    Lunar 的二女儿正是在上述的幼儿园读大班,近几个月,她一直为女儿联系小学,最后还是决定让孩子入读上海田林的一家双语学校国际部——她的第一个女儿就在那里读四年级。 
    Lunar 的朋友,也是她的一个老顾客,是美籍香港人,她的女儿 Lily 和 Lunar 家的老二是同班同学,两位家长的感情相当好。 
    Lily 的父亲是美国籍,母亲是香港人,都在西方接受教育,因此,他们希望女儿接受西方教育。Lily 的父母没有选择纯英文的幼儿园,而选择双语幼儿园,是希望Lily 可以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学习汉语,但是从小学开始,他们希望Lily 入读在上海的国际学校,这样能接受到比较正统的西方教育。 
    由于父亲是美国籍,Lily 可以顺利入读国际学校。但初中以后,Lily 会被送到美国,Lily 父母在美国有亲戚和朋友,可以帮助 Lily 适应外国的生活。
从国际学校到常青藤 
    Jackey 是一个 6 岁女孩子的母亲。从女儿出生之日起,她与丈夫就开始关注初级教育的信息,也经常向朋友打听。一番了解下来,Jackey 发现,身边的朋友,要么把孩子送到双语学校,要么上国际学校,有的原来上公立小学,但孩子每天做作业做到晚上十一点,家长心疼了,就想办法转到双语学校的国际部。 
    就在这几年间,上海的国际化教育遍地开花。“再过几年,国内的高考可能会无人问津了,大家都奔着国外去了。”这是她的切身体会。根据她的了解,上海双语学校里的学生,无论是不是 IB 高中,几乎都不会参加高考,他们绝大部分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最后到国外上大学。 
    经朋友推荐,Jackey 为女儿选择了上海最好的双语学校国际部。在那里,孩子可以从小学上到初中。如果通过考试,还可以继续在该校上 IB 高中,最后出国留学。 
    在上海,像 Jackey 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大多高学历,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 70 后家长在接受了多年传统教育之后,最终发现创造力和情商比起奥数对孩子的未来更有好处。他们希望孩子在更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每天为做不完的功课发愁。 
    俞先生或者是上海中产阶级中最其貌不扬的一位。表面上看,他是月薪一万元的普通白领,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从不买名牌。然而,私底下,他是一位成功的投资人,十多年陆续入股的几家企业目前已经上市,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每逢周末,他和太太会带 3 岁的女儿来到上海浦东碧云路附近的一家早教中心“上课”。虽然说是“上课”,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聚集起来一起玩游戏,早教中心会提供一些能开发智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和游戏,让小朋友在里面玩耍,如果碰到问题,小朋友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的课程每小时 100 元,一般一节课是一个小时。 
    遇到长假,俞先生还会带女儿参加一些由专业机构提供的角色扮演的游戏。游戏中,孩子可以扮演他们将来想成为的人,如科学家、舞蹈家或者是飞行员等。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不同的角色,并且尽早了解自己的爱好。 
    在俞先生心中,他早就为孩子规划好这样的一条成长路线:从早教到国际学校再到“常青藤”。
中西合璧更抢手
    虽事隔两年多,Jackey 还清楚记得第一次跟随朋友参观某双语学校时的景象:那些只有八九岁的孩子们个个欢欣雀跃,他们手里抱着一两本书,奔走在不同的教室之间,随意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他们上课的时候常常会做游戏,或者集中讨论一个问题,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做练习题。 
    作为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她非常清楚,何种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女儿成长。但作为中国人,她觉得孩子首先不能丢掉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双语学校中西兼顾,正好可以把中国文化和外国的教育方式统一起来。 
    在上海,不仅是中国家长,就连一些外国籍的家长也倾向于孩子在中国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 
    一位华裔美籍撰稿人,目前生活在上海。当她儿子上学的时候,她本可把他送到国际学校,然而,再三思量,还是决定让孩子上双语学校的国际部。她身边许多外国朋友的孩子都上英国人学校或者美国人学校,她接触过这些孩子,但总是觉得这些孩子的言行和举止与中国人格格不入。她觉得既然打算长期在中国生活,应该让孩子了解中国,知道如何与中国人交流,于是,她选择了双语学校。 
    对于中国家长而言,双语学校还有一个好处。它们虽然提供国际化的初级教育课程,但是仍然属于教育体制之内,教材还是与上海当地的中小学教材保持一致。孩子在双语学校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同时,还保留了高考的权利。万一将来不想出国,还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 
    在上海,双语学校大多都提供 9 年教育。初中结束后经过考试可进入相应的高中,或者选择其他高中就读。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双语学校参与高考的学生很少,但只要参加,一般能考上不错的大学。正因如此,Jackey 认为,入读双语学校是一个可进可退的选择。
IB 高中:解决低龄留学的烦恼
    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国际化教育,然而,过早出国留学则给家长带来无尽的烦恼。如果让孩子入读 IB 国际高中,取得全球 4000 多所大学认可的国际高中文凭,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挑选大学。 
    梅是美国留学的归国学者,在上海大学任教。梅的先生是外企高管,美籍,年薪 130 万元左右。梅的儿子曾经在上海某公立学校读小学,四年级转向平和双语学校。 
    转学后,梅发现儿子的性格变得开朗,喜欢与父母说话,也经常带同学回家玩。她希望儿子一直在这学校读下去。平和双语学校是上海少数具有 IB 国际高中课程的学校之一。去年,儿子要上高中,儿子和梅都希望可以考上平和 IB国际高中,完成国际高中课程后,再去美国学习。这样一来,夫妻二人则能一直留在中国开拓在中国的事业。 
    可惜事与愿违,由于儿子是双语学校的插班生,英语成绩不如其他同学,最终未能如愿考上该校的 IB国际高中。无奈之下,梅把儿子转送到上海中学国际学校,这是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只招收外籍学生。 
    转到上海中学国际学校后,儿子的学费从每年10 万元左右增加到 30 万元。虽然两夫妻收入不菲,但是有数套房子需要还贷,另外,夫妻俩觉得,与美国的高中相比,性价比实在太低,梅决定今年就让儿子到美国读高中。 
    但是儿子还小,一个人出去家长不放心。于是,梅千方百计在单位申请到了交流学者的名额,返回美国交流一年,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在美国的生活。一家人为了这事,筹谋了一年多,疲惫不堪不说,梅还得暂时放下手中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事业,心里不由觉得可惜。 
    有了经验之后,梅常常告诫自己身边的朋友,如果想让孩子考到IB国际高中,从小就得上双语学校,把英语变成第二母语。这样,孩子能在国内上 IB 高中,父母会省心很多。 
要不要读国际学校
    要不要让孩子读国际学校或者是双语学校,这是个问题。有些家长虽然经济条件宽裕,但是更愿意孩子在普通教育环境下长大,他们觉得,这样的孩子更能适应中国的社会现实。于是,争议由此产生。
正方:Jackey,心理咨询师:还原快乐的童年
    在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路上,Jackey是一位普通的母亲,私下,她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7年前她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咨询。多年的咨询中,她发现,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或多或少与学习太繁重、学习方式单调和家长压力有关。在很多公立小学里,应试是首要的任务,学习之余,家长还为孩子报名各种课程,令孩子应接不暇。由于学习内容单调,一些孩子产生厌恶,根本无心学习,有些则是只知道学习,不懂得沟通。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会产生心理困扰,或者出现交流障碍。她认为,国际化的教育方式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制约,开发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这能力比起奥数来说,对他们成人以后的生活更为有用。
反方:Lisa,美籍华人: “特殊待遇”太可怕 
    Lisa是一位ABC,在上海从事文化出版工作。Lisa的儿子在美国出生,在上海某国际学校读二年级,朋友也多是美国籍的ABC。去年底,Lisa带儿子坐高铁到南京玩,她发现,平时活泼好动的儿子变得少言寡语。正好旁边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玩耍,Lisa鼓励儿子跟这些大哥哥玩。岂料儿子说了一句让Lisa吃惊的话:他们跟我们同学不一样。就在那一刻,Lisa发现,一直以来让儿子接受“特殊教育”,已经无形之中,让他对人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在他心里,对于和“和他不一样”的人已形成了偏见和抗拒。新学期开始,Lisa把孩子转校至上海一家公立学校。 

IB课程
    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程度最高的国际金牌课程体系,一旦学生在国内学习完IB课程,通过其全球考试之后,就能拿到全球认可的文凭证书,可直接用来申请国外高校。目前,IB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入读140多个国家的4000多所大学。中国国内的IB国际高中并不多,上海有上海中学、平和双语学校、上海交大附中、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等几所学校设有IB国际高中课程。

国际班学生上哈佛 
    哈佛大学去年在上海地区录取了三位同学,上海中学两位、上外附中一位,其中有两位同学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这三位学生不仅学习优秀,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兴趣广泛,有想法,并善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我们学校有两位学生被哈佛大 学 录 取,一 位 是本部 的朱 逸伦,一 位 是 国 际 部 的DanielDong。”上海中学的张丽老师在介绍这两位同学时说,“国际部的DanielDong是一位非常热心环保的男生,在学校期间,他组织并参加了多项环保公益活动。” 
    国际学校原指跟随外国侨民母国的教育制度,为外国侨民提供其母语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又发展成同时可以为本国学生提供国外教育模式的学校。一般来说,国际学校(英语:international school)是提供中等或以下程度的教育,并拥有相当比例的外籍学生,而且实施外国学制的学校。在中国的教育法中并没有出现“国际学校”一词,但仍有一系列的学校符合上述定义,如双语学校的国际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