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给穷人最大的帮助是住房补贴

作者:茅于轼

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3-03-06 14:38:00

摘要:买不起房的人现在不要买房,现在还不是买房的时候,买了房以后会赔钱的。
  信息时报讯(记者徐岚)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昨日在广州接受信息时报的专访。在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茅于轼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房价、税改、慈善与民生等热点问题做出了分析。特别是针对最近推出的新“国五条”,茅于轼认为对高房价有压制作用。

  谈经济:今年可以维持7%的增长

  信息时报:今年是政府换届的一年,也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一年,您如何看待中国今年的经济形势?

  茅于轼:中国今年的经济仍然存在着危机,有“硬着陆”的风险。不过如果没有出现问题的话,(GDP)7%的增长应该可以维持。

  信息时报:在今年经济中,您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

  茅于轼: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有增长潜力,如果能够实现平等竞争和自由交换,经济就能向前发展。

  信息时报:城镇化的发展应该是近来市场最关注的焦点,不过很多人似乎把城镇化理解为建房子,您如何看?

  茅于轼:城镇化的问题还有很多,土地不能自由买卖,户口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现在虽然到城市来打工的人有很多,但其实还处于“伪城镇化”阶段。只有把上述问题都解决了,农民真正脱离农村变成城里人,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城镇化才能正规化。

  谈房价:现在还不是买房的时候

  信息时报:关于新“国五条”的出台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您怎么看?

  茅于轼:很赞成,对二手房买卖早就应该征税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颁布。我们也有所得税,买卖房子也应该交税。

  信息时报:新“国五条”对于房价会有怎样的影响?

  茅于轼:不会抬高房价,应该会压低房价。任何交易中只要有税收,交易就会减少,投机就会减少。现在有能力买房的人基本上都买了,很多人买房是为了卖房,从中赚取差价。

  信息时报:会否让年轻人更买不起房?

  茅于轼:不会,因为受影响的不是买第一套房的人,而是买二套、三套房的人。买不起房的人现在不要买房,现在还不是买房的时候,买了房以后会赔钱的。我去年12月去了荷兰,房价只有我们(北京)的一半,但别人的收入是我们的5倍,这不合理。所以房价肯定会跌。

  信息时报:但增税是否会误伤那些有改善性需求的人?譬如说我10年前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我结婚生小孩了,一家三代住在一起,我想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如果征税的话,我在卖房子的时候要缴一次,买的时候又要缴一次。我不是投机,但是却被误伤了。

  茅于轼: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对改善性需求确实会有影响。

  信息时报:既然这样,那么征税是否会推高二手房房价?因为20%的重税将被加到房价里。

  茅于轼:确实有这种可能,卖方加大了成本,所以二手房会涨价,也会带动新建住房的价格。但这个政策主要还是好事。

  谈慈善:骂陈光标没有道理

  信息时报:“两会”时有人大代表提出慈善立法势在必行,要从每个人的工资里,扣出一笔钱进行慈善公益,就像现在纳税一样。您怎么看?

  茅于轼:这不行,慈善的精神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以及发自内心的帮助,一旦进行规定就失掉了慈善最基本的意义。个人做慈善不在于钱多钱少,有钱人拿30%到50%,没钱人拿3%到5%,这都是一样的。

  信息时报:谈到慈善很多人会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舆论对他的意见比较两极,有人赞赏他做慈善,有人骂他高调是为了博出名,您如何看?

  茅于轼:那要问你是否是想做慈善,只要你自己想做又确实做到了,这就足够了。没有理由对做慈善的人提出苛刻要求,人家确实做了,就算是博出名,他也没有错。

  谈税改:不能只增不减

  信息时报:有报告称现在征收遗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您认为遗产税是否对缩小贫富差距有帮助?

  茅于轼:有帮助,但真正实行中还有很多问题,很难征。第一,只能征不动产的,像金融资产这部分征收的难度很大。第二,遗产税要征的话,必须与赠与税一起,不然就没有意义。第三,征了遗产税的话,其它税必须减,税改不能只增不减。

  信息时报:那么税改的方向在哪里?

  茅于轼:买卖环节中征税会降低经济效益。很多人提出要针对收入高的人征税,但这部分人又恰恰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批人,对他们征税会打击他们的热情。那么怎么办呢?现在有一个方向是征收环境税,对破坏环境的人征收重税。

  谈民生:城里穷人解决住房乡村的解决教育

  信息时报:您认为对于穷人来说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茅于轼:对于城里人来说,是给穷人住房补贴。对于乡村人来说,他们的住房问题不大,最重要的应该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现在教育的地区差别过大,北京、广州这些城市的教育水平和农村差太多。教育的核心是公平,其次才是发掘人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