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超市寻宝

作者:侯宇燕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2-01 23:35:00

摘要:005年秋,伦敦和巴黎正为争夺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辩论得不可开交,彼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为给巴黎拉票,顺嘴讥嘲对方道,一个以黑暗料理闻名的国度能把堂堂奥运会给办好吗?
    在国际上,英国饮食口碑的确不佳。2005年秋,伦敦和巴黎正为争夺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辩论得不可开交,彼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为给巴黎拉票,顺嘴讥嘲对方道,一个以黑暗料理闻名的国度能把堂堂奥运会给办好吗?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险些闹出外交争端来。
    还有人调侃说,能与英国饮食一拼的只有芬兰。笑话自然是笑话,但若深入探求其中的文化内涵,可发现这些国家的人民不精割烹之道,不仅取决于地理位置、传统农业生产环境等自然条件,更与其身后源远流长的基督教文化有隐而不显的密切关联。
    中世纪末期,意大利大诗人但丁在《神曲》里详尽地描述过地狱第三层的惨状,那里羁押着饕餮之徒。基督教认为,红酒是耶稣的血,面包是耶稣的肉……这些都是凡俗的特性与欲念,不应令其随心所欲地增长。在英国,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人们在面对一顿丰盛的食物时,脸上的表情是复杂的,愉悦里含着些许羞惭!
    所以,要在欧美大多数国家的本土菜肴中寻找金霁玉脍、珍馐美味,确乎不大容易,但据我旅居英伦一年的见闻来看,在超市还是能找出些可口食物的。
    我曾有心存留所有在超市购买食品的小票,自觉这些记载了日常生活琐细用品的票据,大有博物馆之功用,不但是研究异国风物风俗、饮食风尚乃至物价更迭的第一手资料,亦寄怀了某种情思。
诱人的甜食
    论及欧美糕点,其甜腻齁嗓子是有名的。作家陈丹燕著有一部描写旅美留学生的小说《慢船去中国》,还不忘对此记录一笔。我属于饭量不大但“食多方”之流,自然会对甜食情有独钟。但自从成为洪昭光先生的信徒后,就极少沾染它们了。然而旅英生活十分孤寂,饭食又简单,就不免食指大动,偶尔开戒,一以充饥,二遂口腹之欲。
    在超市,我买过几次饼干糕点,滋味多平平;只对一种Moist Sponge(直译为“不是太干的海绵”)蛋糕念念不忘。它色彩温暖明丽,口味凉爽香甜,托在掌心,滑而不粘。差可比拟北京特产爱窝窝。当然,“什锦馅儿粉面捏”的爱窝窝,皮子是捏得极紧的江米饭,馅是中国点心特有的豆沙、桃仁、玫瑰、芝麻;这海绵蛋糕呢?只有巧克力气息浓郁芬芳。爱窝窝包好后,要放入江米面滚一下,表面雪白;海绵蛋糕的表层也如霜似雪,却是沾了厚厚的椰蓉。清香的椰蓉,在中国糖果糕点中是很常见的,但在英国,以它为点心辅料者,据我之见闻,似乎只有海绵蛋糕这一种。而论及二者的制作工艺,就更是南辕北辙了。
    榛子巧克力酱:涂于面包片上,配以牛奶,是一顿热量很高的早餐。此酱口味细腻,如丰富的流水,那清芬的榛子气味与可可脂的浓腴甘肥融合得天衣无缝,给味蕾带来极大满足,却并无俗腻之感!空口当零食吃亦可,只怕你会舍不得放下勺子。若长此以往,必将得糖尿病无疑!
    另有种袋装什锦小吃,内有杏仁、葡萄干和裹了巧克力浆的花生豆,亦美味非常。
风味特别的罐头
    英国超市货架上,属产自五湖四海的罐头品类最多。虽然英国人很固执,迟迟不加入欧盟,但欧洲确已成一个大家庭,从这些食品的产地上,就可见一斑。
    在架子上占据最多空间的,是具有主食功用的汤类。这是一种速成食品,里面有大量奶油、黄油,腴润浓稠,加热了用面包蘸着吃,就是一顿像模像样的主餐。
    至于罐装蔬菜、水果,则乏人问津。偶尔的主顾多是懒得做饭,甚至懒得买水果的年轻人。
    鱼类罐头则鳞次栉比,形形色色不可胜数。它们多小巧玲珑、物美价廉。比如,摩洛哥产沙丁鱼(Sardine),装在扁而小的长方体罐头盒子里,约70P,合人民币10块钱左右。打开可见三四条银光闪闪的小鱼,排列齐整,让人想起《围城》里形容的,“如海军陆战队”。肚肠鳞甲均已剖洗干净。盒盖印着配料表,只用食盐调味,带着海水新鲜的腥气。
    Tuna(金枪鱼)罐头,多加了浓重的青咖喱、黄咖喱。食品风格的变化往往是社会变化的风向标。每年英国都会涌入大量移民,虽说本地人对政府的移民政策颇有微词,但无论如何,精明的食品商捕捉到了顾客群体的变化,产品的口味也在向多元化发展。而肉质粉红的三文鱼(Salmon)罐头有从挪威进口的,但多数产自苏格兰地区。
    以上三种是英国鱼类罐头的主力军。在肉类罐头货架上,中国式午餐肉颇占一席之地,同样表现出异国饮食文化在这个移民之国逐渐地渗透。
    在英国,新鲜玉米是昂贵的,且不常见。于是把玉米颗粒浸在甜咸水里,真空包装的玉米罐头就应运而生了。
可爱的调味品
    出国前,我看过一个蛮有意思的英语片子,介绍曼彻斯特一户普通人家一天的日常生活。其中最有趣味的,还是他们的午餐。——正逢周日,主妇做了精心准备,让我们看到英国普通家庭的大餐是什么样子:主食为面包、土豆,主菜是一道烤羊腿,佐以煮熟的胡萝卜。在五颜六色的调料瓶里,一罐“mint sauce”(薄荷酱)青绿醒目。老祖母颤巍巍地请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孙女把薄荷酱递过来,蘸着切割好的小块羊腿肉慢慢送入口中,紧抿嘴唇,下巴轻微嚅动,笑意从眼角眉梢一点点地渗透。
    这个细节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所以,当我无意中在货架前看到“mint sauce”时,就买了一小瓶。
    桑德兰毗邻苏格兰,羊肉质量极佳。——在苏格兰,天空常常飘着丝雨,雾蒙蒙的,高速公路两边黯绿的山峦无边无际,屁股上打了黑印的小山羊漫山遍坡,啃食青草,意态悠闲。
    中国留学生烹制羊肉多为红烧,放从中国商店买来的五香大料、黄酒、冰糖。但我是各种地方特色都一定要尝尝的。我选了一只羊肝,用宿舍厨房的烤箱烤熟,切片,蘸着刚买的薄荷酱尝了尝。满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味儿!很酸,很不好吃!看来,中国胃和英国胃,就像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一样,虽然时有交集,但从根子上来说,到底是两码事。
    英国的调味油,品种是出乎意料地丰富的。橄榄油品类齐全,价格相对便宜。西方人极少煎炒烹炸,多食凉拌沙拉,故橄榄油是最大众化的烹调油。此外有一种颇流行的葡萄籽油,国内似未见过。我觉得它很健康,因为葡萄籽是防癌抗氧化的佳品,而我们平时吃葡萄,是难以连皮带籽一起下咽的。不过东方留学生多买蔬菜油。它适合炒菜,味道比较香。
    出国前,我还以为西方人是不吃醋的哩。然而,到英国超市转一圈,却被五花八门的醋瓶子吓了一跳。英国的醋也很便宜,或许因原材料及酿造工艺之别,打开后并无山西老陈醋或镇江米醋那种绵长的香味,有点硬冷的感觉。
    英国靠海,食用盐以海产居多。有的盐瓶做得非常漂亮,更重要的是上面覆着一个筛子似的盖儿。做菜时要猛力敲击瓶底,方能从筛子里漏出一些盐粒来。我倒觉得这是个好发明,大可为国内盐业公司所借鉴。现在中国的高血压病人与日俱增,与摄入盐分太多脱不了干系。而北京人吃的盐,又是全国平均用盐量的两倍。如能采用这样“吝啬”的盐瓶,它会很自然地迫使你、提醒你,少放点盐吧!
(作者系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