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红与黑:中国股市向何处去

作者:宁国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09-13 15:10:00

摘要:红与黑:中国股市向何处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宁国强

吕随启:股市有制度性障碍

    华夏时报:美国政府积极出手接管“两房”,同时各国投资者纷纷表示赞赏,美股随之出现较大反弹,但是唯独中国股市依旧弱势。您认为我们国家一系列力图振作经济的努力,为何得不到股市的响应?
    吕随启:这就是股改后遗症显现的恶果,先前说是次债危机爆发引领全球股市大跌,但是次债危机出现在美国,不在中国。美国政府出手接管“两房”,偏偏中国股市对此没什么反应,就说明问题在我们国内,而非外部因素。
    华夏时报:据媒体报道,中国持有美国各类债券的数字可能高达几千亿美元。您认为这是造成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悲观的原因吗?
    吕随启:恰恰相反,当美国政府出手之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投资者有望收回更多的资本,从辩证的角度看,美国政府的接管事实上应该是个重大的利好。虽然这种利好也是相对的,但却应该对市场预期产生好的作用。
    华夏时报:那股市呢?国内股市不论是继续下探,还是暂时止跌,似乎都不改弱市?
    吕随启:其实2005年-2007年的大行情,也许涨得过高过快了,我们的投资者,已经习惯了高速增长的“神话”。因此当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时,投资者并不适应。即使我国政策上的措施并无不当,大家还是希望像过去一样,这不大现实。
    华夏时报:您是说,您对当前国家政策很满意?
    吕随启:是,如果是我做决策,我也是一样的答案。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再用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这一保一控之间,是完成拯救中国经济的必要措施。虽然政策需要一定时间显效,但确实是正确的做法。因此,虽然决策层细节上比较低调,来回避一些声音,但是从我的所知所学的角度,我就认为目前为止,“一保一控”做得非常好。不然,放开货币政策,让股市暴涨,可是你想想那时一个鸡蛋可能得是多少钱?
    华夏时报:可是股市现在悲观得很,您刚才也说股改后遗症让中国股市一蹶不振?
    吕随启:这就是所谓的制度性障碍,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来解决现实问题。原先,指望10:3的对价,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股市的问题一下子解决,这现实吗?但是中国股市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诸如近期出台的那些治标不治本的政策,根本就是在为大小非服务。
    华夏时报:您是说,管理层更倾向于市场中的强势团体?
    吕随启:这就是中国的股市,弱肉强食,管理层最终因为利益的原因而倾向于服务那些有钱人,而不可能在事实上平等地对待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事实上,一个市场公平了,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
    华夏时报:近期我报总编水皮先生称,真恨不得能从头再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成立一个新的交易平台来解决一系列问题呢?
    吕随启:这当然好。不再让“大小非”强行进入二级市场,比如在一个二级市场之外的场外交易系统进行。
    华夏时报:那您认为发展一个可能没有散户直接参与,按照美国股市的模样打造的新市场可行吗?毕竟中国股市中的玩家多年来已经习惯以“融资”为最终目的的游戏。
    吕随启:其实国资委也好,大股东也好,都说自己不会积极减持,那么不进入充满散户的二级市场,而在一个只有机构与企业法人的交易平台上交易,有何不可?当然,这也要看企业和机构的本事,但只要有本事,把现在二级市场中便宜的一两块钱的股票,在新市场中炒到15块,或者更多,这也没什么。但是交易务必买卖公平诚信。
    华夏时报:有所谓民间智慧传闻,比如在现有的上海证交所的交易平台基础上,延伸出一个专为企业法人和机构进行交易的新平台。同时参考国际交易所的经验,按照最先进的企业化管理理念,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类金融“创新”和交易自由。您以为如何?
    吕随启:当然。这都可以认真研究。

韩志国:18年来最严峻的时刻

    多与空,危与机,涨与跌,在看似对立关系的博弈之外,政策因素是市场之外可以改变局势的最大可能性。半年来,不论是何种呼吁救市声音,都将批评指向“政策上本当有所作为”。著名市场人士韩志国认为,目前中国股市处于18年来最严峻的时刻。本次行情的下跌,很大程度上与政策上的压力有关。
    华夏时报:您对于现在的股市前景有何看法?
    韩志国:不看好。我们的管理层对牛市的消息承受力出奇的弱,对熊市的承受力特别的强。在本轮下跌中,每次出现可能转好的希望时,都出台一些让市场大跌眼镜的消息和政策。市场怎能走好?
    华夏时报: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小非或者新增扩容的股票,能不能被市场逐渐消化?
    韩志国:指望熊市解决大小非问题,是不可能的。一味认为时间自然能冲淡一切,并不能让大小非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反而有可能让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毁灭。
    华夏时报:那么您认为,当前中国股市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韩志国:在我看来,大小非问题之所以能对市场造成重大戕害,核心有三点:其一,1.2万亿解禁股如猛虎下山,规模太大造成供求关系出现重大逆转;其二,大小非的持仓成本太低,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大小非手中,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崩塌;其三,大小非与新老划断以后形成的解禁股在解禁时间上太集中也太重合,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要全部解禁上市,形成市场难以承受之重。
    华夏时报:我们应该对症下药?
    韩志国:对。要有效化解大小非问题,必须从这三个方面下手,任何企图绕开这些核心问题与主要矛盾而去进行政策上的修修补补,不但都无济于事,而且还会造成市场预期的进一步紊乱。无论是二次发售还是可交换债券,都概莫如此。
    华夏时报:那您对于近期出台的可交换债政策有何看法?
    韩志国:可交换债办法中规定,可交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后方可交换为预备交换的股票,债券持有人对交换股票或者不交换股票有选择权。因为这条规定,目前对市场威胁最大的小非就基本上被排除在外,因为小非大部分在12个月内就达到解禁期,除非脑子进水,否则就不会有小非既要支付发行成本又要支付债券利息,并且还要折价甚至把股票进行抵押去发行可交换债券。对发行可交换债券可能感兴趣的只有大非,而且是解禁期还没到的大非,因为已经解禁的大非不可能再去自找麻烦,额外增加发行成本和支付利息,并且要打折、抵押、再行锁定手中的股票而去发行什么可交换债券。
    华夏时报:因此市场将此政策解读为利空?
    韩志国:不错,可交换债可能面临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究竟谁会愿意买这种债券。还必须看到,可交换债的审批和发行手续复杂,时间冗长,不利于实现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与市场选择功能,也无法形成与市场运行现实与发展预期相吻合的定价机制。

李振宁:T+0就能激活市场

    华夏时报:现在股市步步走低,有舆论认为股改已经失败,您如何看这种说法?
    李振宁:我并不这么认为。市场过分放大了大小非威胁论,管理层在面对这种弱市时,处事不果断。
    华夏时报:您是说现有的市场,仍然有望走好?
    李振宁:你看看这弱势的市场,再看看中国石油的盘口,把中石油拉至涨停需要多少资金?这么低的股价,可能几千万就够了。一旦将石油双雄激活,市场还会死气沉沉吗?其实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占据75%的权重。其中只有中国石化一家具有“大小非”的问题。因此,如果有意救市,拿一些资金猛拉这些权重股,就能极大地改变市场的气氛。
    华夏时报:那么大小非也不是问题吗?
   李振宁:当初我们制订方案时,严格意义上的大小非只有4000亿,当时的流通盘约为2000多亿。如果按照这个看,以现在我们国家和股市的发展情况,算不算多?
    华夏时报:那为何市场如此敏感呢?
    李振宁:在方案制订后,那些新上市的公司的大量发起人股,如中国石油的2000亿股,并不属于大小非的范畴。而是按照“新股新固定”的要求进行的上市发行。其大股东所持股份何时流通,是招股说明书里说明的。因此,这批存量与大小非无关。
&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