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借新偿旧 房企掀今年首轮境外融资潮

作者:刘丽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11 23:11:00

摘要:部分在港上市房企在公布2012年业绩后,旋即启动了新一轮的融资,拟以新债抵旧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丽莎 北京报道
    部分在港上市房企在公布2012年业绩后,旋即启动了新一轮的融资,拟以新债抵旧债。
    1月8日,世茂房地产(00813.HK)公告宣布,发行7年期于2020年到期本金额8亿美元、利息为6.625%的优先票据。而就在1月4日,佳兆业(01638.HK)和碧桂园(02007.HK)也陆续发出公告称,将发行5亿美元和7.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用以再融资和一般公司用途。
    对于近期不断涌现的房地产企业融资现象,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张旭认为:“房企融资频繁,一方面是因为前两年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谷,导致企业负债压力过大,通过融资缓解偿债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在市场逐渐变好后,企业希望通过再融资渠道进行购地扩张。”
总规模超20亿美元
    世茂房地产在公告中称,此次发行票据所得净额7.86亿美元将用于为现有债务再融资、新增物业发展项目,以及用于其他一般企业用途用以加强流动资金状况。这亦是世茂房地产在去年11月份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恒生银行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及三井住友银行订立6.1亿美元及4.68亿港元贷款后的第二轮融资。
    除了世茂房地产,佳兆业和碧桂园亦在此轮融资热潮中不甘落后。
    1月4日,佳兆业发布融资公告称,预计发行5亿美元债券用作全数再融资PAG贷款及人民币债券,余额将用作公司一般营运金。据市场消息显示,佳兆业此次发行共获99亿美元认购,超额19倍。这也是该公司在继去年9月份和2011年的1月份、5月份已经分别发行了年息为12.875%、8.5%和13.5%的2.5亿美元、20亿元和3亿美元的债务后,再一轮规模较大的融资。
    据穆迪统计显示,佳兆业2014年约有43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债务到期,2015年约有41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债务到期。
    而据碧桂园方面的公告,其在2011年2月份进行了9亿美元的海外发债融资后,经过一年多的沉寂,于1月4日发布公告称将发行7.5亿美元优先票据。碧桂园计划将票据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赎回到期的可换股债券、现有与新增房地产项目(包括建筑费及土地款)之资金,即作一般公司用途。
    据统计,世茂房地产、碧桂园、佳兆业总融资规模超过20亿美元。
    据公开信息披露,除了上述三家大力融资的企业外,自2012年初至今发行票据的企业还有合生创展(00754.HK)、中国奥园(03883.HK)、中国海外(00688.HK)、SOHO中国(00410.HK)、方兴地产(00817.HK)、龙湖地产(00960.HK)等多家企业。
    有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在2012年累计发行了91.4亿美元的国际债券,高于2011年的85.8亿美元。其中SOHO中国共筹资10亿美元,中国海外则通过3次发债累计筹资17.5亿美元,而越秀地产也在去年12月17日发布公告称签订了最多达38亿港元的融资贷款协议。
    对于房企经过这一轮的大规模融资后,是否会导致企业负债率上升,偿债压力加大,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影响的问题,张旭认为,“企业在2011年因为市场情况,导致存货积压,有还贷压力。而2012年房地产企业的频繁融资,则更多的是从下半年整个市场转好之后开始的。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会因为再度融资而变弱,企业会随着市场的转变而变得更有抗压力。”
融资渠道亟须拓宽
    在内地房企赴港上市通道重新开启的同时,房地产企业在港发行债券也出现快速增长。香港上市的企业在发行票据进行融资方面则有着更多的优势。从这几轮的融资情况看,频繁进行融资活动的多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
    而与香港上市企业频繁发行票据进行融资所不同的是,在内地上市的房企更多的是选择金融担保贷款,或者通过信托进行融资贷款。
    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这几轮融资潮下,只有个别如金地集团(600383.SH)、金融街(000402.SZ)、云南城投(600239.SH)等几家内地上市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债务融资获集团担保支持、或者通过海外发债进行了融资。其中,金地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金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于2012年11月份在境外定价发行3.5亿美元(约21.70亿元人民币)5年期固息债券。这是金地集团去年继港股买壳和发行人民币离岸优先票据以来,又一次境外融资动作。据统计,金地集团5个月内海外举债已经接近43亿元人民币。
    与金地集团选择海外发债不同的是,渝开发(000514.SZ)于2012年11月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向四川信托有限公司申请额度为人民币1.5亿元的信托贷款,用于上城时代项目一期开发建设。
    一方面是内地房企融资渠道遇阻,开发商资金压力不断累积,另一方面是土地市场供应放量,房企拿地愿望大增,房企融资步伐明显加速。
    中信证券分析师王德勇告诉本报记者:“去年,内地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在逐渐增长。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很缺钱,虽然在内地上市的房企缺少香港上市企业的优势,但融资活动的增加趋势是改变不了的。”
    “内地亟须打开企业的融资渠道,未来企业的融资规模将会继续增加。如果融资渠道能够多元化,让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低成本的优势下进行融资则会更有利于整个市场。”王德勇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