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国民收入分配改革的八大环节

作者:陈昌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07 17:39:00

摘要:“十二五”时期,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第一研究室主任 陈昌盛
    国民收入分配既是经济体系运行的结果,又是推动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力结构。收入分配关系处理不好,从经济角度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消费需求不足,国内市场空间缩小,产业结构失衡,人力资本参与不足等问题;从社会角度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社会利益固化,社会阶层流动性不足,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下降,甚至社会动荡。
    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十二五”时期,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环节。
    (一)大力促进就业,促进工资合理增长。
    切实落实“新非公36条”举措,进一步减轻服务业税负水平,大力支持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吸纳能力。继续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健全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使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相适应,但不能通过僵化劳动合同来实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要避免过度干预劳动力市场,在不损害市场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
    加快建立健全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员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且建立一种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增长机制,逐步使最低工资标准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40%。
    (二)加快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促进要素间合理分配的作用。
    要着力推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容量以及利率、汇率等要素价格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扭曲性资源要素价格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短期内,重点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当放宽汇率自由波动范围。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继续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在最终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之前,目前应加快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引导银行改变利差型盈利模式,提高全社会资金运用效率。
    (三)公平准入,打破垄断,规范国有企业分配机制。
    加快推进国有垄断行业改革,切实放松铁路、电信、石油、电力等基础产业和金融、出版等服务业以及部分城市公共事业的管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改善供给和提高效率,有效缩小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对于那些确实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或自然垄断行业,要加快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收益分配原则,避免因垄断因素获取高于其他行业的劳动报酬。
    (四)有效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财产权保护制度。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消费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关键是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民与承包地长久关系,实行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集体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
    在城镇,关键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深化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改变长期负利率问题;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切实增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价值发现能力,增加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跨时间配置能力;积极开展财富管理服务,拓展居民金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
    (五)切实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强化二次分配调节作用。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消费来拉动和激活居民消费,同时明显降低一般性行政支出。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基层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继续加大教育和医疗投入,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早期有益干预,提高人力资本整体素质。
    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二次分配调节力度。通过改革税收制度等措施加大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尽可能将11类所得进行适当归并征收;充分考虑家庭综合税负能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征和抵扣;建立个税起征点与收入增长、通货膨胀水平(CPI)的联动调节机制;
    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对有利于就业的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将减税负与促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房地产暴利和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适当降低间接税比例,扩展增值税实用范围,进一步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切实降低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税负水平。
    (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大廉租房建设,探索实施多种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形式,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充分发挥其在调节收入差距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和富人捐资建立慈善性基金,按国际通行办法免除其捐款所得税,推进建立“第三次分配体系”。
    (七)积极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完善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土地权利实现机制,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用益物权,不能强行农民放弃。推行部分试点地区经验,在进一步确权基础上,为农民颁发具有明确法律效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书,鼓励在自愿基础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宜将农民是否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市民化的交换条件。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公民公共福利权利与户籍脱钩,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覆盖农民工,有序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推动“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城市”。
    (八)重视调节财富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收入差距反映流量差距,而流量差距的积累将在财富差距上凸显出来,财富的资本化收益又会进一步成为拉大流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来源。
    一是开征资本利得税和不动产税。二是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减少财富在代际间低成本传递,适当降低后代之间初始财富差距。三是规范高管套现行权程序。为了维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上市企业的稳定经营,针对上市公司高管短期内大量辞职,行权套现,引发短期暴富的问题,要采取进一步规范措施,使其行权分布更趋均匀、有序。四是逐步建立规范的公民财产申报制度。为了更好地预防贪污腐败,规范灰色收入,应以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为突破口,逐渐建立规范的公民财产申报制度。这对准确地把握国民经济和居民财产收入真实状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也有重要意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