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郭田勇:从“金融大国”变“金融强国”

作者:郭田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05 00:48:00

摘要:中国已成为金融大国,在进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但金融强国梦却仍遥远。要转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这迫使中国需要培育良好的金融文化。
    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金融大国,在进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但金融强国梦却仍遥远。要转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这已形成共识,但更为不易的是,中国需要培育良好的金融文化。
    回顾2012年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轨迹,进展与压力并行是主要基调,商业银行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下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了全方位发展,然而某些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延续改革

    改革是今年金融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而与银行业密切相关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是其中一项关键性举措。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截至目前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分别为基准利率的1.1倍和0.7倍。此举历史性地打破了银行业一直以来实行划一存款利率的格局,势必将对中国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正式启动,允许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转变为村镇银行;全国范围内,部分农村信用社与农村合作银行也完成改制,开始以农村商业银行的形式进行经营。
    就具体业务来说,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理财产品违约事件引发了市场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的担忧。2012年末,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即将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这一规模约占商业银行存款的16%,未来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费方式的质疑。过高的刷卡手续费率造成了中小商家利润的流失,因此备受争议,最终国务院确定了手续费标准的下调方案;而信用卡全额罚息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银行采取容差还款的方式来应对舆论压力。

结构调整

    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未来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战略转型和业务创新来化挑战为机遇,以此实现卓越发展。
    首先,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对银行盈利水平和风险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未来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缺乏可靠的强劲动力,国内需求和外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一方面,国内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速下降,而消费拉动经济的动能还需一定时间才能完全释放;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等多重国际风险叠加的影响,外部需求疲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向趋稳状态转变,而这一变化使得银行业依靠良好经济环境实现高水平盈利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前几年银行业利润40%到60%的非常态增长将一去不复返,10%—20%的增速才是今后发展的基本态势。
    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积聚,其中房地产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尤为突出。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使得部分项目的投产受到影响,政府还款能力下降,给银行回收平台贷款造成了不确定性。而房地产贷款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房价走势的不明朗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来说也是一个重大考验。商业银行必须继续推进平台贷款的规范清理,强化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检测和管理,有效控制重点领域风险,防止出现大面积的不良贷款反弹。
    其次,从政策走向来看,对银行业的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且明确了信贷政策重点。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即将于今年初开始实施,银行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标准。
    根据金融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和银监会的工作要求,节能环保产业、涉农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等领域将是未来银行业信贷投放的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需紧跟政策导向,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发展与完善消费信贷、绿色信贷、低碳金融和科技金融等相关业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寻求突破

    而从市场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与金融脱媒现象加剧是两大必然趋势。利率市场化将给中国银行业的利率管理水平、风险定价能力、客户营销能力等带来严峻挑战,最直接的是造成息差收窄,银行业传统的高利差盈利模式无法持续;而金融脱媒的深化将对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构成不小的冲击,侵蚀其相当一部分利润。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综合经营推进自身战略转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间业务、混业经营是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一,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将更多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议价能力的大企业已经不再是银行主要的追逐对象。随着今后存款利率的上浮,银行利润摊薄,而中小企业能承受的贷款利率较国企高,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应将信贷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商业银行要逐步减轻对耗资巨大却效率低下的大型国企的依赖,在小微信贷业务领域精耕细作,深入开发这一片蓝海。
    第二,未来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大有可为。个人金融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银行应积极发掘高净值客户,为高端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整合优势。对于理财产品的发展要注意控制其风险,解决好期限匹配问题,杜绝利用理财产品进行满足指标考核的监管套利。此外,适应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潮流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银行业可以加强与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的合作,加快移动支付版图的建设,提高在支付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大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第三,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开拓未来价值增长空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金融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业务的拓展。今后必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在不违背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向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等金融子行业进行渗透,不断延伸其金融触角。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直接融资占比提高至15%以上,因而未来证券市场规模和发行主体范围都将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应借此契机发展咨询、承销等投行业务,深化综合经营,向全牌照方向迈进。

人物素描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曾在人民银行烟台分行工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