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笔夫:A股殒落源于技术进步迟..

作者:笔夫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08-16 14:56:00

摘要:笔夫:A股殒落源于技术进步迟..

 

    全球性衰退的现实正在被经济学家们普遍认识和接受,但是将衰退的根源归根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是不全面和表象的,与历史上各个时期经济退潮的因素相似的一点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由于技术停滞所导致的生产率增长放缓。这一点并没有为经济学家所关注,尽管楼市崩盘的本身已经在这方面向有常识和悟性的人们作出了某种提醒。对于正在寻找中国证券市场动荡成因的分析家来说,从更深刻的角度来寻找原因对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也许更加有意义。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人制造了两个大泡泡,一个是网络泡泡,这个泡泡在2001年左右破灭;另一个泡泡就是房地产,这个泡泡目前也已经破灭。但是纵观这两种泡沫,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其形成的过程以及对社会生产率和国民财富的贡献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是人类历史上革命性的技术进步,这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此项技术的发源地和最先的应用者,美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享受了长达10年的持续繁荣和高增长,这促使美国股市也经历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牛市,涨幅也最为惊人,超过300%。归其原因,是因为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空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迅猛扩大了经济的增长点,虽然之后形成了一些网络泡沫,但是,此次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影响只持续了两年,美国经济在美联储低息政策下迅速得到恢复。道琼斯工业指数在2000年达到高峰后,在2002年就迅速见底。
    但是从2003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增长是以房地产市场带动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为主,由于当时的美联储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导致前十年美国人积累的大量财富顷刻间流入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楼市空前火爆的景象,这其中又伴随着全球资源价格的持续迅猛攀升,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技术出现停滞不前的苗头,在传统制造、能源,甚至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等方面,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进展,因而随着美国次级贷危机的爆发,这种增长模式所暴露的问题立刻显现,楼市遭遇崩盘,股市暴跌,一年过去了,这种趋势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纵观美国这轮由房地产市场带动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只增长了不到4年的时间,而美国人这4年所积累的财富实际上在这一年里就损失殆尽,从道琼斯指数来看也是这样,这4年增长所带来的指数上涨在一年之内就功亏一篑。
    如今,次级债危机已经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在最近这几年,凡是房地产市场迅猛增长的国家,其金融市场在最近半年也都是最动荡的国家,例如欧洲的英国,亚洲的中国和越南,在过去的几年里,英国的楼市较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楼价涨幅称冠欧洲国家,但是受美国经济的影响,英国楼市也出现大跌的景象,而楼市的衰退也必然带动经济的下滑,最新公布的英国经济数据显示,英国和日本是除了美国之外衰退迹象最为明显的国家,英伦银行的最新预测认为,英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只有0.1%,而2009年成长率也不会超过0.2%,失业率节节攀升的现实提醒人们,这个国家已经随着楼市的下滑步入了实质性的衰退。
    日本经济在历史上也有过相同的体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产业技术突飞猛进,革命性的技术不断运用于彩电、高速铁路、汽车制造等领域,使经济实现起飞,成为全球经济巨人,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日本人在大部分的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已经赶上了美国,就再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技术突破,社会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致使泡沫形成,此时,当美国人以信息技术革命再次成为全球经济领头羊之际,日本人却变得不知所措,在技术上陷入停滞,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经受了“失去的十年”,股市也一落千丈。
    随着楼市降温,中国经济正在显露下滑迹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去5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火热的经济增长景象,在这个过程中,楼市上涨,资源价格飙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切都显示了一种工业化中期阶段片面以消耗资源为特征的增长方式,但这种增长方式麻痹了经济学家的认知,减弱了资本家对于技术进步的追求,对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帮助并不多,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这几年来,我们在各个产业领域是否产生了革命性的技术?答案是几乎没有。因为,经济的增长完全取决于需求,而当需求出现大幅萎缩的时候,经济就会从终点重新回到起点。这一点在证券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看到,自2005年以来,上证指数从1000点水平到6000点的水平,现在又从6000点的水平重新回到2500点以下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宏观经济的增长方式的一次深刻否认。要改变中国证券市场大起大落的局面,使增长变得有效而长期可持续,有赖于产业技术领域实质性的进步,而迄今为止,我们依然没有像日本人在六七十年代在彩电、高速铁路以及汽车制造领域那样的发明和技术进步。也许,它会在不远的某一天。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