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脱困

作者:刘卫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1-02 13:22:00

摘要:过去十年的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导致面临产能过剩,全线亏损的困境,而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整体态度是贷款缩减,这使光伏产业备感无助。

    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我国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在机遇中兴起,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但也正经历重重坎坷与困境。
    光伏产业的自身特征及其发展历程决定了其不仅是“新兴”产业,而且是“战略性”的能源产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光伏有着传统的能源无法相媲美的优势:永不枯竭;对采集太阳能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到目前为止,全球120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这意味着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和用户端付的电费是相类似的。二、从光伏产业兴起的时间来看,属于新兴产业范畴。光伏发电技术虽然问世已有百年,但作为产业的形态出现,却还只是近三十年的事,1969年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在法国建成,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2001年中国首家具有规模性的光伏产业公司——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才成立。三、一种能够带动多种业态及多项关联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光伏产业涉及到科研、材料、制造、应用、服务等门类的三十多个分支产业,全球年贸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超过500万人。四、光伏产业是政治政策导向性产业。首先,光伏产业的重要价值决定了它必须成为战略性的产业。光伏产业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等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对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光伏产业自产生到目前发展都并非是市场经济之下的产物,而是在政治驱动力下的产业。
政府是光伏产业的推手
    欧盟是世界上光伏发电量最大的地区。2008年,这个区域占全球光伏发电量的80%。而德国和西班牙的光伏发电总量总和约占欧盟的84%,是名副其实的光伏发电强国。这些成就要归功于欧盟近20年来持续推动光伏产业发展。2004年,德国出台计划,实行上网电价政策,居民发的电政府购买。2004年给的这个电价在当年安装的所有系统中连续25年不变,到2005年,电价价格下降10%,就变成四毛一欧分,连续20年不变,到第三年再降下利息,政府以高价购买电来确保投资者有一定的回报。紧随其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很多国家都采用上网电价法来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欧盟自我预计在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欧盟总发电量的12%。
    美国虽然在光伏发电技术上起步较早,但由于以往美国政府对光伏发电并不重视,以至于美国的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和技术革新不如欧盟和日本。但自2005、2006年,美国也开始对光伏产业实行补贴,美国的补贴政策是联邦政府给予退税,如果企业投资太阳能发电站,在企业退税的过程中,联邦政府给予30%的削减,企业将少交30%的税。同时,美国也实施类似上网电价法的政策。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现在,美国的不少州出台了《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以加州为例,凡在住屋、商业建筑或公用建筑屋顶上安装太阳能设备的家庭或企业,都可获得州政府的多项补助,其中包括享受30%的减税优惠,减少30%的安装成本等。在政策驱动市场的情况下,美国的光伏产业也呈现出了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中国光伏产业自兴起以来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每年的安装量复合增长65%,仅2010年就安装了170万千瓦,相当于17个百万千瓦级发电站,到2011年安装了250万千瓦,总安装量在十年中已累计接近1000万千瓦。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政府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其中以《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的出台最为引人注目。今年7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进行调研时也突出强调,必须从国家层面对整个光伏产业进行统筹研究和规划。“从国家层面”,“对整个光伏产业”,进行统筹研究和规划。
    但是,中国光伏产业看似繁荣的发展前景背后,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中国光伏企业困境
   我国光伏产业一直处于内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无法掌握发展主动权。原材料硅材料90%以上都是由国外进口,光伏产品90%都是出口到国外,产品的上下游均极大地依赖到国外的市场,这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命运是由外国来决定的。过分依赖对外市场是由中国光伏产业本就是在外力推动下兴起引发的。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纷纷鼓励发展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的国际市场拉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成本较低,我国成为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地,为国内很多太阳能电力企业“发洋财”提供了机会。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化,对外市场的依赖问题逐渐凸显。欧洲市场目前是我国光伏产品最重要的产品销售区域。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全球销售格局中欧洲市场占到74%。2006年-2010年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增长近6倍,如果美欧双反制裁一旦实施,我国光伏产品就会被排挤出美欧市场之外,这几乎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欧洲双反成立,不仅对中国的整个光伏产业将是致命性的打击,而且同时给韩国、日本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因为韩国已经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他们的国家战略,韩华收购江苏南通的林洋就是很好的例证,韩国的LG、三星都在力图探索发展光伏产业的路径。
    总体看,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市场还是十分有限。长期来看,中国国内若无法实现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能源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必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因而政府在鼓励光伏产业走出去,大力拓展和保护国外市场的同时,更需加大补贴,尽快启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不论是对于光伏产业自身还是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都是势在必行。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全线亏损的困境,而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整体态度是贷款缩减,这使光伏产业备感无助。过去十年的迅猛发展,国内市场的有限,必然导致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多晶硅从500美元一公斤供不应求,到2011年开始过剩,跌至20美元,而大部分公司多晶硅的成本都在25美元甚至30美元以上。除了一些玻璃材料等,硅电、电池、组件等也出现产能过剩,这就致使中国光伏企业的利润全线亏损的问题。
    早在2005年2月我国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国家“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明确规定要“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但7年过去了,这项重要的“总量目标”才刚刚出台,“相应措施”也刚刚颁布,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待观察。至今在我国许多地方,光伏发电,以及风电、生物质电等新能源的并网,仍然受到各种形式的严重阻碍,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光伏企业参与我国新能源结构调整和战略发展的积极性。
    中国光伏产业脱困,需要向欧美等国家学习,能够尽快推动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法的实施,让太阳能也像风能发电一样真正运用到电力供应系统上来,使中国光伏产业能尽早为国家能源问题的解决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