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长安汽车:五星碰撞的背后

作者:高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10-15 09:36:00

摘要:2006年长安和奇瑞曾为“谁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老大”而打得不可开交。军工背景,扎实严谨的研发流程,全球互动的研发基地运转体制,高昂的研发投入……最终使得长安胜出。6年过去了,自主老大之争依然。不过,长安已更加成熟。
    在距离重庆市机场不到20分钟的车程距离内,有一片占地近200亩的建筑群,这里出入的每一个人基本上都会讲一口纯正的重庆话,不过他们每天却也在和远在意大利、英国、美国及日本的同事们进行着密切的联系。
    这里便是长安汽车的研究总院,也是坚信“得技术者得天下”的长安人的战略发源地。
    现在,这里的主楼大厅里摆放了一辆长安的最新力作——逸动轿车。在不久前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版碰撞测试中,该轿车还曾获得了五星的骄人成绩。
    据悉,作为长安汽车今年最受关注的车型,目前逸动在市场上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而由逸动作为开端,接下来长安汽车集结“五国九地”研发力量的新产品也将进入到密集投放期。
    对于长安来说,这将是一次厚积薄发的过程,也是一个质变的时刻。这意味着经过十余年积累,坚持走正向研发路径的长安将要凭借自己的研发体系去市场搏击。
    第一撞
    “5、4、3、2、1,开始!”随即一辆轿车从100米开外疾驰而来,碰撞在钢性墙上后,车内双气囊正常打开,车门可正常打开,驾驶室内的假人安然无恙。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天津汽研中心的一次碰撞测试,碰撞主角是来自长安汽车的逸动轿车。
    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今年第三批C-NCAP(碰撞安全性能测试)的评测结果,作为今年7月C-NCAP新标准实施以后进行的首次碰撞测试,这次碰撞测试共有6款车型,除了东风本田CR-V一款已经在市场征战多年的合资品牌“成熟”车型外,剩下5款都是长安逸动这样刚刚上市不久或者尚未正式上市的自主品牌“新面孔”。
    结果,碰撞成绩显示,今年3月才正式登场的长安逸动,和东风本田多年的畅销明星CR-V一样,均获得了五星评价,这也让逸动成为了此次评测中唯一一款获得五星评价的自主品牌车型。
    公开资料显示,从今年7月开始,C-NCAP评价标准已进行升级,新版规则在“评分体系”、“碰撞速度”和“试验项目”等方面都有较大调整,升级后的C-NCAP标准评价体系在严苛程度上已基本在向欧洲标准看齐。
    能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获得五星成绩,长安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赵会坦言“有些意外”,但,“这也是长安汽车过去6年间在汽车碰撞安全等技术研发上不断投入的体现。”赵会称。2006年正式加盟长安汽车的赵会,在长安汽车内部有一个绰号,叫“赵安全”。加盟长安汽车前,他曾在美国福特汽车工作12年,是研究汽车碰撞安全方面的专家。
    据赵会介绍,在碰撞安全方面,长安逸动经历了50辆整车碰撞、60余次台车试验、10余轮车体结构CAE仿真分析优化等“内部考核”,此外还曾多次与合资企业的对标车型进行拆解对比。“早在C-NCAP启用更严的新标准前,长安自己的碰撞实验室已把侧面碰撞测试的速度设定为64公里/小时,向欧美标准看齐。这个速度比新C-NCAP标准规定的速度更快。我们的碰撞实验室投资约1.5亿元,于2011年5月投入使用。它与长安汽车另一实验室NVH(振动噪声)实验室,都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赵会表示。
    据悉,这已不是长安第一次在安全碰撞领域“引人注目”。2011年12月27日,天津汽研中心,长安E30纯电动汽车在正式制造量产后主动申报进行星级安全碰撞实验。这不仅是中国电动车行业的首次“带电碰撞”,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电动车安全“第一撞”的先河。最终,E30纯电动汽车综合评分达到45.71分,取得了五星安全的优异成绩。
    这次带电碰撞曾给业界对自主品牌电动车安全性能的担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在1999年,长安之星还曾在清华大学完成“挽救中国微车命运的第一撞”,成为首款通过安全碰撞测试的微车。
    据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介绍,根据长安汽车的战略,公司将在2020年投入近50个亿,主要用于汽车研发,重点提升汽车研发水平和汽车性能的14个重点领域。
    五国九地联动
    事实上,碰撞成绩出色还仅仅是逸动的亮点之一。在今年3月份逸动的上市现场,长安汽车公司副总裁朱华荣对逸动的总结是:“平台是关键、设计是亮点、动力总成值得期待,这是逸动所具备的三大卖点,承担长安汽车品牌向上发展的重任。”而在长安汽车提供给媒体的新闻资料中,长安甚至已把逸动定义为“一款在全新平台、全新动力、全新设计语言下整合全球资源打造的中级轿车。不仅对长安,甚至对整个本土品牌都有战略意义。”
    “有位外国车商曾经对我说,逸动的外形已经非常欧化了。我却告诉他说,这不是欧化,是国际化。”朱华荣对记者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是一款融合了长安跨国研发平台智慧的车。欧洲中心负责车身造型设计,日本中心提供内饰和空间布局方案,底盘技术用上了来自美国中心的成果,发动机是英国中心参与开发1.6升BlueCore系列中的一款,NVH控制技术和碰撞测试在重庆大本营完成。”也就是说,逸动的意义在于它是长安集结五国九地研发力量的结果。
    “五国九地”是长安对跨国研发体系的一个统称,自2003年起,长安汽车先后开始在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中国的重庆、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地陆续建立研发中心,形成了以重庆研究院总体规划、系统集成,意大利造型设计、日本内外饰和精益工艺,英国动力总成制造、美国底盘技术支持和上海、北京、黑龙江和江西的研发机构互为支撑的开放式研发模式。
    据悉,在长安汽车被称为“天工楼”的工程研究院420房间,挂着5只圆形时钟,指针分别显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的当地时间。这里每月都会有一次“五国九地”同时参加的“全运会”,主要负责通报全球各研发基地的运营情况,这也成为长安汽车迈向建立24小时不间断研发体系的重要标志。
    据长安汽车欧洲设计中心副总经理陈政介绍,这样的全球化布局一开始并非没有过磨合。他跟媒体分享了一个在汽车造型方面的小花絮来谈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别。陈政称,包括他自己在内,长安设在意大利都灵的造型设计中心,一共只有4名中国人,而其他设计师都来自各个国家,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也造成了彼此间对审美的不同认识。但对造型设计师来说,如何设计出能满足中国人的审美观,并融入最前沿、时尚的元素则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为了消除东西方审美观之间的巨大鸿沟,达成对美的共识,陈政在2009年,逸动项目刚刚启动后的某一天,布置了一个令所有设计师瞠目结舌的工作——找美女,每人找一张自己心目中的美女的照片,然后全部贴在墙上。面对满满一墙美女,答案很快出来——西方人挑选的美女更野性,而东方人的则更含蓄。“看,这就是东西方的差别。”陈政说。
    在这样的努力下,长安的跨国研发平台的实力与日俱增。而这个分工合作、同步推进的跨国研发平台,也为长安汽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从最基础的数据库建设,到造型设计、工程化设计、仿真分析、样车制作、实验开发评价,一直到最后的整车总装。
    技术制胜
    要让如此庞大的跨国研发平台运转起来,无疑需要花很多钱。一笔笔研发账,朱华荣最清楚不过:“长安坚持用每年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科技创新,过去10年间,长安汽车在跨国研发平台建设和产品研发上的投入约为200多亿元,‘十二五’期间将陆续投入300亿元。”
    而在长安汽车决策者看来,这些钱则花得千值万值。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说,“五国九地”跨国研发平台,体现了长安汽车充分利用全球化资源的价值观和理念,同时将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有了这些人,自然就会有能力研发并推出好的产品。
    据悉,现在长安汽车已培育起一支6000多人的技术“梦之队”,其中专家、博士150多人,引进海外专家80人,10人入选“千人计划”,居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并且,与其他企业对技术核心人物的过度保护不同,长安技术“梦之队”的成员们曝光率颇高。
    长安汽车新闻发言人江爱群称,逢年过节,徐留平会定期和研发人员聚餐,在长安,研发人员的“政治”地位很高,包括普通的技术工人。每次开大会时,公司的行政人员都会纠结于排位问题——有的技术人员行政级别不高,但按照惯例同样会在前排就座,怎么排座位,难煞了负责会务的工作人员。
    在这样注重研发的氛围下,长安的研发实力突飞猛进。江爱群介绍,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对72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中,长安汽车自主研发实力已连续两届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而长安“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创新路子,则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长安模式”。
    根据权威机构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统计,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去年的产销量已超过宝马、马自达等国际车企,位列全球第13位。“这是我们第六年成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长安方面称。
    记者观察
    还是那句老话: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
    前一汽总经理竺延风曾有一句名言: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20年。这句话曾饱受争议。但现在来看,却是对自主品牌企业最好的勉励。
    对于汽车集团做自主品牌,长安可以算是一个“特例”。由于资源丰富,北汽、东风、上汽等企业在打造自主品牌时,都选择了出海收购或者利用合资伙伴的资源等方式,但长安却走上了一条坚持正向开发的道路。
    这注定是一条“寂寞”的道路,也让很多人都认为,长安汽车就因此而没踩上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黄金点”。
    为此,有人曾说长安“傻气”,也有人批评长安固执,但如今的长安却用一个个“惊喜”印证了自己的坚守。
    据悉,经过多年积累,长安在国际公认的汽车研发领域286项关键技术中,已经掌握了262项,建立了20多个车型数据库,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863”计划等项目39项,牵头和参与建立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申请专利3517项,其中发明专利394项,平均每天申请专利3项。掌握了除风洞试验外所有的试验验证能力。
    而逸动的口碑表现也让开打“技术牌”的长安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付出是多么的值得。根据最新的市场统计数据,3月27日上市的长安逸动,8月销售5500辆,还有近2000辆订单未交付,年底将达到约9000辆的月产销量规模。
    据长安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长安已酝酿一项在中国汽车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举动,即向合资企业输出产品。长安方面将它解释为:“我们自己研发一个产品然后反哺合资。”现在这一计划已经得到了长安合作伙伴的同意,步入到实操阶段,而这其实也再次证明了长安自身的研发实力。
    “打造中国最强大且持续领先的研发能力,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这是长安汽车未来十年的企业发展战略。
    在过去的十年间,因“寂寞说”背了骂名的竺延风离开了汽车行业,很多企业依然没能耐得住寂寞。某汽车企业总经理甚至曾表态,今天能有50%的自主品牌企业真正理解竺延风的意思就不错。这对汽车行业来说颇为值得反思。而接下来的十年,如果长安能够继续厚积薄发,那我们所有汽车人都应该为此高声庆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