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降价楼盘变身涨价先锋北京热销项目涨幅超二成

作者:刘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23 16:51:00

摘要:《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对比今年5月份以来热销项目的价格变化发现,不少项目在7月份(截至17日)的均价与之前的价格低点相比,上涨幅度达到近2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勇 北京报道
 
    随着楼市回暖,一些之前以价换量的热销楼盘摇身一变成了涨价先锋。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对比今年5月份以来热销项目的价格变化发现,不少项目在7月份(截至17日)的均价与之前的价格低点相比,上涨幅度达到近20%。
    但北京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只要调控政策不放松,房价并不存在大涨的基础。
热销项目普涨近20%
    去年年底,以近乎“赔本价”入市的龙湖时代天阶销售一直名列前茅,是以价换量的成功范例,该项目价格一直处于稳步上涨中,7月份13536元/平米的价格比其开盘价上涨了26%。位于昌平的融创长滩壹号的均价由2月份最低点的16422元/平米,上涨到19643元/平米,涨幅近20%。位于通州的K2百合湾的价格从4月份的18890元/平米上涨到7月的25337元/平米,短短三个月,涨幅高达25%。
    事实上,最近涨价的项目不少都曾是“以价换量”的先锋,这些项目以价换量成功之后,开始迅速进入涨价阶段。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项目,5月成交均价为14922元/平米,而7月份,均价涨到16101元/平米。鸿坤曦望山5月实现销售回款6.07亿元,而其成交均价17997元/平米比前期下降了1000-2000元/平米,如今项目价格又涨回到18747元/平米。包括融创长滩壹号、华业东方玫瑰都是大幅降价又涨价的典型。
    据北京中原地产统计,7月上半月成交量占据全市前100名的项目,与在6月全月成交量占据前100名的项目重合的,累计有55个项目,这55个项目7月上半月签约2871套,在这2871套中,均价上涨项目数量为41个,占据总项目数量的75%。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向记者表示:“这些项目成交均价的上涨,一方面有可能是后期推出楼座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房企主动提高了在售项目价格。”
    然而,涨价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这些项目的销售,记者在保利春天里的售楼处发现,虽然价格上涨近30%,但是售楼处里仍然非常热闹。涨价后的K2百合湾,7月份(截至17日)成交金额已超过1亿元,这个数字比6月份的6012万元多出近一倍。融创长滩壹号也实现成交106套,毫不逊色于大幅降价的5月份。
    任启鑫表示,近期成交量的大幅回升,使得多数房企回款颇丰,缓解了自调控以来资金链紧张的情况,部分项目甚至在数月之内完成了全年销售业绩,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使得其在危机暂解之后,开始逐渐提价。而从宏观政策来看,近期频频推出的下调存准率以及降息政策,使得企业多做出政策底部已现的判断,对于未来市场发展预期良好,因此提价起来更有底气。
地王推高房价预期
    现在的情形,让不少业内人士将下半年的走势定义为“涨”,他们不确定的只是“涨多少”。
    亚豪机构数据显示,7月1日至17日,北京商品住宅共实现成交7128套,相比6月同期增长34%,预计7月全月成交量也将连续第三个月再创新高。数据显示,北京楼市6月均价突破2万元/平米以后,在7月上半月,北京新建住宅均价依然稳定在2万元/平米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在经历了将近半年的冷清之后,近期开始进入活跃状态的土地市场,给开发商打了一针“强心剂”。
    继万柳地王之后,日前拍出的大兴旧宫地块楼面价高达15918元/平米,而此前该区域内的地块楼面地价从未超过万元。而最近北京出让的数宗住宅用地也摆脱了底价成交的命运,溢价率开始徘徊在40%-50%左右。
    张大伟向记者表示:“从最近拍出地块的楼面价和目前区域内整体市场的销售情况对比,可以反映出部分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乐观程度有明显提高,房价再跌的可能性接近于零。”
    虽然信心大增,但是开发商并不认为价格存在暴涨的可能性。
    一位房企总经理向记者表示:“我们判断下半年跌的可能性很小,有继续上涨的力量,但是爆发式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存在,毕竟调控政策依然没有放松。”
    张大伟认为,目前成交量已经处于限购后的高点,但是整体市场相比限购前依然差距比较大。特别是二手房相比限购前差距很大,所以目前成交量依然处于回暖过程中。由于新开工全面触底,7、8月淡季推盘量较小,全年成交量最高点在9、10、11月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整体下半年的市场成交量将会超过上半年,在调控微松的影响下,恐慌性入市量是可以支持目前的成交量继续放大20%左右,但恢复2009-2010年高成交量的可能性不存在,房价上涨的幅度也不会过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