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7.6%的增速其实很不错

作者:赵晓 陈金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2-07-23 16:51:00

摘要: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二季度GDP增长7.6%,创三年来新低。 不出所料,数据一经公布,市场上部分人开始对中国经济悲观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二季度GDP增长7.6%,创三年来新低。
    不出所料,数据一经公布,市场上部分人开始对中国经济悲观起来。世界银行、德意志银行等机构纷纷下调了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的预期,他们预计中国全年经济增速会低于8%。他们对中国经济不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三年来GDP增速首破8%创新低,仅高于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经济危机最低谷时期的经济增速(最低时为6.1%);二是对中国经济下半年持续下滑表示担忧,6月份CPI涨幅下降为2.2%,PPI更是下降为-2.1%,说明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依然疲软,“稳增长”甚至“保增长”必将成为下半年的调控主题;三是担心未来中国经济可能步入通缩阶段,经济增长可能会加速回落,如此的话,中国经济就有硬着陆的可能。
    上述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也是我们一直强调要“预调微调”的基本考虑。但是,笔者以为,如果换个角度看,7.6%的成绩不仅符合经济下行期绝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而且还可以称得上成绩不错。
    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7.6%的经济增速对于绝大部分国家来说,仍然属于“羡慕嫉妒恨”,可望而不可及。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8.05%,美国为4%,日本刚刚由去年四季度的-2.6%转为1.4%,欧洲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德国也才只有3%。金砖五国中,二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在5%左右,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在1.2%左右,南非的经济增长率也比较低。另外,从中国自身的增长纵向数据看,能有7.6%的经济增速也不算太差。从1979年至今的32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低于7.6%,1998年(7.83%)和1999年(7.62%)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的GDP增速也接近于7.6%。
    其次,7.6%的经济增速既有世界经济整体下滑拖累的原因,也是本轮政府宏观调控主动调整的结果。对于2008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过分担忧使得我们推出了4万亿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导致自2010年以来CPI高企,从去年到今年我们一直把“控物价、稳增长”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目标。今年的CPI数据从3月的3.6%、4月的3.4%、5月的3.0%,一直到6月的2.2%,CPI的一路下行既是政府主动调控希望看到的结果,同时这也为下一步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操作,以及利率和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基础条件。
    再次,我们要看到,中国这次的经济减速具有趋势性和周期性双重性质。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拖累了我们的出口增速,世界经济的整体下滑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不小的影响,对我国尤其如此。趋势性方面,我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这一时期,由于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渐弱化,而以创新为主的内涵式经济增长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
    最后,我们对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也没有必要过分悲观。从短期看,上半年经济减速,总需求回落是大背景。从去年年底开始的三次降准和两次降息,以及上半年发改委项目审批的加速推进,这些政策的变化传导到实体经济需要一个过程,预计下半年的有效需求会逐步回升。6月份11.3%的出口同比增速也好于1-5月的8.7%,说明外贸出口已经出现了好转的迹象。我国海关总署也表示,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低位回稳态势,全年对外贸易可望实现10%的预定增长目标。另外,由于产业转移的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良好,上半年陕西、四川、山西等省出现了10%-14%左右的GDP增速,为中国经济整体转暖带来了希望。6月份公布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26.9,说明从微观企业整体反映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仍处于景气区间,而且反映企业家对未来形势判断的预期企业景气指数为129.4,比反映企业家对当前形势判断的即期企业景气指数高6.2个点,体现了企业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谨慎乐观的预期。综合来看,考虑到去年下半年GDP增速的低基数、近期政策逆周期叠加效应的释放,以及未来的货币政策预期,经济有望在下半年企稳回升。这样看来,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第二季度是全年经济增长底部的概率较大,全年完成8%增长的希望非常大。
    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当降低,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今年两会主动把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为7.5%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这方面的变化。今年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77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6.7%,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6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2%,比1-4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制造业中景气度居前10的医药、饮料、食品等行业大多为下游消费品行业,表明在经济下滑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虽然景气度有所回落,但景气指数仍高达148.8,处于高度景气状态,反映了信息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该产业的持续促进作用。民间投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创新型高技术企业景气,这都是我们经济结构转型期所希望看到的。
(作者赵晓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金保系经济学博士)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