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逆势收购嘉诚亚洲

作者:蔡燕兰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2-07 21:05:00

摘要:渣打涉足中国投行业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蔡燕兰 上海报道

    对国际金融巨头来说,2008年是一个多事之秋,但2009年或许是新一轮兼并、收购、调整的好时机,而由此构成的合纵连横战争已经开战。
    在花旗银行抛售日本的证券经纪业务“瘦身”之时,2月3日,渣打银行却宣布全资收购嘉诚亚洲公司,开始曲线进驻中国投行业务,并有望借助这一企业平台,逐步蚕食国内零售业、家电企业等领域的IPO业务。
    “看来,渣打银行这次是抓住了机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国内IPO总量较少,预计今年这一业务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看好亚洲投行市场
    2月3日,渣打集团在伦敦宣布已经通过其附属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摩根大通嘉诚旗下的嘉诚亚洲有限公司(下称“嘉诚亚洲”)的全资收购。
    据悉,总部位于香港的嘉诚亚洲是一家专注于资本市场、企业融资和机构经纪业务的投资银行,在纽约、伦敦、新加坡、上海和北京拥有办事机构或代表处。作为一家投行,该公司曾先后参与永乐IPO、国美收购大中、味千IPO等一系列项目,在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消费品和家电零售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自1997年以来,嘉诚亚洲保荐、主承销、参与了218项交易,融资额高达980亿美元。
    渣打银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项收购是继在印度收购UTI Securities和在韩国获得证券业务资格后,渣打在股权资本市场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就像我们之前所说,收购嘉诚亚洲的确为渣打在股权业务收购上打造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平台。”
    渣打企业银行全球首席执行总裁李亦思2日针对此次收购表示,嘉诚亚洲的投行业务对渣打的现有业务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经济增长速度远快于西方的亚洲市场上,我们认为在为客户提供分销服务、股权研究、咨询服务以及机构股权经纪业务方面存在着巨大商机”。
    连平对此分析称,去年国内IPO总量较少,预计今年IPO业务会有更多发展。据有关媒体报道统计,2008年全年共有77家公司IPO登陆沪深两市,其中,只有6家登陆沪市主板,而多达71家公司在深市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共计约1036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26倍。相比前一年,2008年企业IPO的数量减少了近40%,融资规模更是锐减了75%。


曲线涉足国内投行业务
    “此次收购嘉诚亚洲至少可以说明两点,第一,证明国内投行业务还有较大空间可做;第二,渣打投资这家公司很划算,投行业务有前景。”连平告诉记者,渣打银行一向注重传统业务,此次并吞这家投行公司,只能说明它对投行业务的关注。
    记者从渣打方面了解到,目前它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依然以个人银行业务和企业贷款两项传统业务为主,尚未涉及投行业务。但是,从2007年结束的多项并购中不难看出,虽然渣打并没有在中国大陆区域开展投行业务,但它却在中国外围区域上演着一系列低调而迅速的投行并购。
    2007年9月,渣打宣布收购全球领先油气顾问公司Harrison Lovegrove,这是一家专门为购并上游石油资产及公司提供顾问服务的投行公司,营运中心位于莫斯科、吉隆坡等地。从1999年成立以来,这家投行公司已经成功促成了约200亿美元交易。2007年10月,渣打集团又宣布,收购飞机租赁融资公司Pembroke Group,以此提升渣打融资解决方案,以应对亚洲、非洲以及中东市场对飞机租赁不断增长的需求。据悉,这家总部位于柏林的Pembroke投行公司,旗下拥有飞机组合79项,资产总值达4.27亿美元。
    渣打集团3日在回复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函中表示,收购嘉诚亚洲加强了渣打在亚洲重点市场上提供股权资本市场业务、咨询服务以及机构经纪业务的能力,“此项收购也将进一步促进渣打企业银行的收入增长”。渣打银行亚洲区首席执行总裁白承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全球经济放缓,渣打仍预期亚洲市场的发展速度将超过西方国家。”
    目前,嘉诚亚洲的业务范围已经深入国内消费品、家电零售业、船舶航运等行业,而借助该公司遍布中国的商业渠道和人脉关系,渣打银行完全可以借助这块跳板,全面进入上述领域的投行业务。同时,在政策层面上,国家监管部门也已表示,将放行境外并购。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信号也极有可能是促成渣打银行此次收购的原因之一。
    就在2月4日,渣打银行亦宣布,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首家村镇银行开业。


国际金融巨头动作不一
    有媒体消息称,另一金融巨头——花旗集团将于本月开始拍卖其在日本的证券经纪业务,而日本3家顶尖银行三菱金融集团、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都有意竞购此资产。除了在日本的证券经纪业务之外,花旗集团还计划出售其在日本的资产管理业务。
    从去年年底开始,花旗、汇丰、摩根士丹利等国际金融巨头就纷纷开始了裁员、减薪、业务分割等一系列瘦身计划。诸如花旗集团,已经有计划剥离负资产中约1/3的资产,并将其业务范围收窄至批发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两个领域。近期爆出的花旗出售日本证券经纪业务的举措,或许也只是花旗这一系列资产剥离计划的第一步。
    而其他更多像花旗集团这样的金融巨头也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看清楚自己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产、业务调整难题。
    就在渣打银行宣布全资收购嘉诚亚洲之日,国外有消息称,荷兰银行已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就购回部分先前业务举行了试探性谈判。
    一业内人士人预计,今年年底前,国际金融格局将会因此出现较大转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