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财政预算报告背后的奥妙 行政性支出比例减少存疑

作者:吴丽华 李国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16 22:33:29

摘要:财政预算报告背后的奥妙 行政性支出比例减少存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李国生 北京报道

   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2012年全国财政预算报告毫无悬念地表决通过,自此这份报告有了法律效力,12.43万亿的全国财政资金将按照预算报告中规定的方向拨付到各个领域。
    不过,与往年对比,438票反对、131票弃权依然引起不小的关注,两会期间会场内外人们有关财政预算的担心情绪通过这些反对票呈现在公众面前。
    “减税不够,透明度不足,支出绩效有待提升,这些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可能是导致人大表决中反对票数增加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事实上,近年来两会代表有关预算报告看不明白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直言,“如果财政体制不改革,明年反对票还会更多。”
一般公共服务指什么?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中,一般公共服务以11666.84亿元的支出规模排在仅次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两类支出的第三位,占总支出的9.38%。但是何为一般公共服务,相信很少有人能够说的清楚。
    按照规定,一般公共服务分设32款,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事务、发展改革事务、财政事务和其他一般公共服务事务等32项事务性支出。
    此时也许有人才开始渐渐明白,原来所谓的一般公共服务,说白了大部分是行政管理支出。
    一位长期研究财政预算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现行预算报告中的一般公共服务大致相当于2006年及以前的“行政管理费”,但是又不能完全对应。
    2007年全国财政预算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由原来按基本建设、事业费、行政管理费等经费性质设置,改为完全按政府职能活动确定。
    于是,原有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在预算表中消失,全国财政按改革后的23类支出进行分类,自此一般公共服务排在支出预算表的第一位成为惯例。
    但是,上述财政专家之所以强调不能把原来的行政事业费和现在的一般公共服务完全对应,是因为一般公共服务之外,现有的23类支出大类中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保、环保等支出中,仍然含有事务性支出,即行政费用。
    以今年支出最多的教育为例,这一大类中就分设10款,教育管理事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等。由此可见,有关教育的财政支出中不仅包括直接投向教育的支出,还包括各级教育部门的行政费用。
    近年来,减少行政性支出,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等呼声日渐高涨。2012年预算报告也指出,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19.8%,但是剔除相关的事务性支出,增长比例是多少,公开渠道还不得而知。
    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行政管理费支出占当年的财政支出比例为8.3%,而今年一般公共服务占比为9.38%,如果加上分散在不同大类中的事务性支出,和2006年同口径相比,行政性支出比例近年来是否减少则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看不懂的详细账本
    12.43万亿的资金,薄薄的几页表格、简单的23类支出,不仅仅是没有专业背景的公众和两会代表很难读懂,即使专业的财政专家,也难免迷糊。
    3月11日,在湖北代表团驻地8层的一间房间里,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笑着指着桌上的预决算账本说,有媒体记者搞错了,说账本有半米厚,其实就5本,连半尺厚都没有。
    记者注意到,这5本账本分别是《2011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全国预算(草案)》、《2012年中央部门预算(草案)》、《2012年中央部门预算(草案)说明注释》、《预算审查参阅材料》、《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决议情况专题材料》。也就是说真正的账本只有前两本。
    叶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由于账本不够细,每个部门只有两张表,这样的预算连他这位专业人员也看不懂。
    不过进步还是有的。据叶青讲,以前账本每个小组两套,看完就收走,现在人手一套了;以前只给代表看总预决算,近几年新增了部门预算,今年又新增了国有资本预算。将来能否增加社会保障预算?他还在期待。
    “目前预算审查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经济分类,这很不利于代表审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认为。
    今年的全国两会,蒋洪的提案主要还是围绕预算审查和预算公开。
    “其中一份提案针对的这份文件把各级政策的预算收支以及历年的财政统计作为国家秘密,这与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是矛盾的。”蒋洪说,从不公开到公开,这是一个进步,所以国务院决心做这个事情是需要勇气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目前的公开是一个非常初步的水平,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公众能够对三公消费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制止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