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小升初考试背后的暗语江湖 有调查称家长平均花费高达4.4万元

作者:水君易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24 21:30:31

摘要:小升初考试背后的暗语江湖 有调查称家长平均花费高达4.4万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水君易 北京报道

   “报名截止了吗?”
    “还没,估计还需要两三周。”
    “什么时候考试?”
    “不考试,我们是公办中学。不过我们会举办一些活动,到时候会提前通知你。”
    “收多少钱?”
    “我们不收费,有些事录取后校长会找你谈。”
    这是《华夏时报》记者日前和北京某高校附中分校小升初招生报名老师的一段对话。明眼人一听就知,所谓的活动就是考试,“找你谈”则是谈包括收费在内的条件。
    近年来,虽然国家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举办小升初考试和择校收费,但北京的一些中学名校还是想着方举办招生考试和收费,引起众多家长的强烈不满。导致这些违规问题屡禁不绝的根源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但也是学校出于创收和民办培训机构合力驱动的结果。
火爆的小升初产业
    2月18日,还不到8点,北京巨人学校劲松分部的前台就挤满了前来咨询和报名的学生家长,一问才知道大部分是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的。
    从去年9月开始,巨人学校劲松分部就举办了小升初数学、语文提分班,各有四个班。当时都是14课时,每课时两小时,收费1400元。今年新学期,他们根据市场需要数学又增加了一个班。
    “一个班就招25个人,今年第二期快满了,你要报名快点。”记者等了十几分钟,终于有机会和前台工作人员说上了话。
    记者随后又来到位于中关村南街的一家艺术培训学校,在楼门口就看到贴满了各种招生简章。一位老师指着墙上挂着的许多证书告诉记者,他们和中国美术学院考级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都有合作,许多进入海淀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凭他们的证书作为小升初“敲门砖”的。但随后这位老师说出来的价格吓了记者一跳:舞蹈半年20节课,收费4000元,钢琴一对一辅导半年24节课,收费12000元。
    这些学校的证书真的能帮助小学生顺利进入重点中学吗?
    记者根据一些中学公布的报名电话打过去,许多学校报名就让你填写该学生的获奖、证书情况。据一家中学的工作人员介绍,“迎春杯”、“希望杯”、“华杯”(华罗庚金杯赛)、“走美”(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并称为小学数学四大杯赛,也是被名校最看重的证书,其中,“迎春杯”热度最高。
    据了解,创办于1984年的“迎春杯”数学竞赛,由于一度成为名校的招生依据,6年前就被北京市教委取消。但事实上它已换上一件“数学解题能力展示”的“马甲”潜伏至今,只是背后支撑这一竞赛的,由过去的政府部门变成了巨人、学而思等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开办竞赛班,组织小学生参加比赛,向名校提供竞赛成绩,获奖学生进入名校的希望大增,这些民办培训机构也狠赚了一把。
暗语齐飞的背后
    近几年,围绕小升初滋生出来的产业链在逐渐加长,但无论如何增加都是一头连着名牌中学,一头连着学生家长。产业链的中间部分一方面想办法和名校打通关节,一方面引导学生家长奋不顾身地掏腰包,并为此创造了一系列“暗语”,以防政府打击。
    在北京的小升初流行“暗语”大概分常用术语、学校名称、专业、其它四大类近百种。比如:101中学被称为“斑点狗”或“101空降师”,清华附中被称为“龙军”或“龙门客栈”,北大附中则叫“白大夫谐音”。而“占坑”是指参加心仪学校的培训部或合作机构的培训班,“密电”是指学校表明录取意向的电话通知,“过江”是指已经被牛校点招了,“收院治疗”是指被录取。
    在这些“暗语”背后,一些名校偷偷地组织招生考试,偷偷地把学生分成实验班和普通班,然后收取不菲的择校费。
    一位已经签约某高校附中朝阳学校的家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附中朝阳学校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招生报名,目前已经签约了一批实验班学生。该家长提供的招生信息显示,该校2012年初一年级计划招生10个班,实验班4个,每班35人。
    2月20日是北理工附中分校2012小升初正式报名的第一天,已经有几百人报了名,有的是着急的家长看到招生简章之后去报名的,有的是朋友亲戚的孩子在理工附中分校读书帮忙代报的,有的是理工附中分校附近的家长提前报名的。
    在报名现场,一位王姓家长说,他原以为七点半到就可以排到前几名,没想到他赶到现场时已经有上百人排队了。
    北大附中是许多家长心仪的学校,但据一位家长爆料,早在去年9月27日他们就举行了小升初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语文和英语。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北京一些名校小升初招生考试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
    据悉,北京市十一学校2011年首次得到批准,可以在小升初环节面向全市自主命题自主招生考试,被家长们称为小升初海选。去年的考试是5月举行的。一位家长这样回忆去年的那次考试:“5月14日下午开始,所有网上报名的孩子都收到了5月15日到十一学校考试的电话或短信。15日,长安街从五棵松一直堵到八角,因为有将近3000名孩子参加了十一学校的海选考试。”
破解小升初症结
    北京小升初的问题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年1月,北京市政协会议举行的首次联组讨论会上,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刘毅委员说,她是小升初家长,发现奥数一对一补习费最高已达每小时1500元。小升初过程中,家长付出极大精力,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培训市场确实培养了一些优秀的老师,但有的老师把精力都放在校外。
    委员们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民办培训机构与基础教育彻底分离,公办校老师不能在民办培训机构就职;二是在没有彻底剥离前,要做到培训与入学无关;三是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使老师精力能全用在课堂上。
    2011年9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发起的一项关于“小升初”状况的民意调查显示,“小升初”择校准备阶段家长开支大和孩子课外学业负担重的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涉及的35个城市中,家长在孩子“小升初”择校准备阶段的花费平均为4.4万元,而北京地区的花费高达8.7万元,接近调查均值的两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初中阶段存在重点学校,是加剧学校差距的择校竞争的根源;而实行高初中分离的城市,“小升初”择校竞争就比较缓和。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理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明晰权责。
    杨东平建议,今后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归区、县教育局主管,高中和中职院校归市教育局主管;大学附中同样应当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大学附中实行高初中脱钩,分离后的初中归区教育局管理。
    为了平衡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现已存在的实际差距,杨东平还提出,应尽快实施“校长、教师流动制度”。因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差距,主要在“软件”方面,需要通过均衡教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2月2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共同制定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正式印发各地执行。《八条措施》要求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高于10%的要制定专项计划,3年内减少到10%以下;低于10%的要巩固并努力继续减少。同时,该文件还要求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义务学校招生工作要在教育部门设定的招生网上进行,禁止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
    《八条措施》能否有利于缓解“小升初”择校,还有待观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