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煤价连续下跌预示着什么?

作者:耿志成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17 20:52:19

摘要:煤价连续下跌预示着什么?

耿志成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2月9日,据来自秦皇岛最新一期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指数权威统计显示,该地区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779元/吨,连续第13周下降,累计降幅达到74元/吨,降幅累计接近一成。同品种市场动力煤交易的实际中准价格水平降至775元/吨,低于“电煤”最高限价水平25元/吨。
    据来自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的数据,2月8日秦皇岛港的煤炭库存已经达到了793.5万吨的较高水平,开始影响秦皇岛港的煤炭装卸,“疏港”已经在所难免,市场动力煤价格将面临更大压力。
    冬季本是用煤高峰,价格理应上升,供应当然趋紧。然而去冬今春连续仨月有余,煤价一反常态不升反降,至今仍处下降通道,难言见底。从港口到用户煤炭堆积如山,以至于压港压库现象发生,其中原因早已超越“供需双方价格博弈、用户采购不积极、进口煤汹涌而来以及水电丰与枯、元旦春节两节叠加”等简单的表面原因。在用煤最旺季节,煤价连续走低实乃预示着更加深刻的经济问题。
现有产业结构下的煤炭需求
    能源与动力主要包括煤炭、电力、石油等,是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以能源动力高消耗(俗称高耗能)为特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如钢铁、化工、建材是大多数传统产业生产、加工所需的原料;能源动力和转化而来的高耗能产品既支撑了我国下游经济的房地产、基础设施、一般制造业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增加值的重要来源。发达国家也需要能源与动力,但是他们大约只有30%左右的能源动力用于工业生产,其余均用于居民消费和第一、第三产业,而我国约70%左右用于工业生产。
    在2008年以前,以上三个层次的产业产品,除供国内消费,还大量出口,制造业产品大量出口,依旧不能消纳基础原材料的产能,迫使基础原材料也大量出口,最多一年出口钢材达到7000万吨之多,相当于俄罗斯的全国年产量,即便如此,依旧不能完全消纳能源与动力中的煤炭与焦炭等产品,我国当时焦炭出口1400万吨/年左右,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直至2008年我国煤炭也一直保持净出口。
    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出口受阻,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支撑,部分产品转向国内消费,国内的消费继续拉动能源动力产业继续保持旺盛,保证基础原材料产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成为这两类产业之产品的最终消费领域。
    早在2008年之前,因国内供应紧张,已经开始全面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并鼓励煤炭等能源产品进口,到2009年我国从煤炭净出口国反转为净进口国,当年净进口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煤炭进口大国之一,2011年以约1.8亿吨的进口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进口大国,加之国内占世界煤炭总产量45%,约35亿吨的煤炭生产,我国煤炭需求数量之大由此可见。亦反衬我国高耗能产业、产品的产能之巨。
    2008年之前,我国产品供应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市场起伏波动。为了应对危机,国内市场在政策作用推动下,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发展,是由产业结构和产品特征决定的,煤炭产能必须继续保持扩张。进入2011年,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逐步退出,从下半年开始,下游煤炭需求明显放缓,此前对煤炭产能的需求拉动滞后效应还未结束,煤炭产能短时间相对过剩开始显现,价格下降成为必然。
煤价下跌具有长期性
    1、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再判断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在各国政府迅速采取财政与货币政策手段后,一度经济有较大起色,对世界经济将出现“L、U、V、W”等各型走势的预测,也逐渐趋于乐观,部分人为“V”型翻转而欢呼。笔者当时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是美国人自己定义的,并非外人强加,既然是“百年一遇”,那么在上次发生时,是饿死人的,这次怎能轻易结束,短期内真正的“V”型翻转很难出现。后来所谓的二次探底、欧债危机无不是明显例证。毋庸置疑,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传统产业产品消费低速增长
    煤炭支撑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为主要消费对象。高速扩张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能够有效带动基础原材料和煤炭产业发展。然而却同时带来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特别是资源供应紧张、物价上涨快等负面影响。放慢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房地产调控与降低经济发展速度、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文化传媒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产出低能耗的新的协调发展思路浮出水面。
    3、未来国内经济发展速度
    近期工信部公布“十二五”工业发展速度确定为11%,根据经验计算,GDP增速不到8%。财政金融货币等政策将围绕该速度指标确定。在现有经济与产业结构和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下,保持以上经济发展速度是合适的。对传统产业包括煤炭的产能释放形成压力。
    4、双重作用预示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
    当前房地产调控手段主要有三项,一是提高贷款条件,二是行政限购,三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其目的主要是抑制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需求,满足合理居住需求,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
    根据观察和分析,以上组合政策,已经把我国房地产市场在调控的客观效果上分化为两类,一类是以北京通州为代表的中低端房产,随着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挤出,以及合理住房需求部分向保障房转移,房价开始明显下降;而诸如北京中心区、别墅、风景区住房等高端房产,房价降幅较小。高端房产降价幅度小的原因是限购造成需求严重不足,有能力购买高端房产的人士基本都在限购之列,拥有高端房产的业主不可能以中低端房产价格出售房产,高端房产进入有价无市阶段。
    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可以说超过预期,中低端房产降价再辅以保障房建设,可以有效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高端房产被束之高阁,一来可以有效维持资产价格,避免美元走强之后抄底中国优质廉价资产;二来可以限制高端人士套现甚至转移资金出境,减缓从2011年9月开始的美元外流。
    一举多得的房地产调控,没有后退的必要,传统产业发展必然减速,煤炭需求纵然不下降,增速也将放缓,促使煤价下降。
    煤炭价格下跌趋势已经建立,国内外诸多因素预示短期不易反转,煤炭行业将步入周期性收缩阶段,煤价下跌具有长期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