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2012选举年:谁主沉浮

作者:徐立凡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1-28 20:43:39

摘要:2012选举年:谁主沉浮

徐立凡

   无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主要大国的视角看,2012年都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大年。不同国家政治制度框架的设计加上巧合,让2012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选举年。全球有58个国家要在今年进行政府或议会大选,这占到了联合国成员国1/4强的规模。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里,中美法俄四国将进入选举季。如同政治活火山的中东北非板块,伊朗、也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科威特等国将进行选举;中国周边板块,朝鲜半岛上的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年底将到期去职,日本将于秋季出现政治对决,蒙古也将换届;债务高风险的欧洲板块,希腊百日政府将执政届满,西班牙大选一触即发。形势较为平静的马来西亚、墨西哥、委内瑞拉、肯尼亚、马里、莱索托等其他大小国家,也将在今年的不同时期,进行全民总动员。
    形势比人强。政治局面的变化,幕后的主导力量并不仅是政治本身。经济的明与暗,地缘政治的乱与稳,民众投票的热与冷,选举制度的优与劣,政治氛围的松与紧,无不在影响着选举,并随时准备充当选举结果的最终阐释者。
    人也能改变形势。有些国家,政治性格充满感性。一个感性的、亲民的、有说服能力的政治家横空出世,就有可能扭转形势,颠倒乾坤。有些国家,政治性格仍在固化过程当中。手中有强大政治资源的现货,就足以将选举优势变为胜势。
    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选举制度决定了选举战略的千变万化,没有优劣可供比较,没有统一格式可供复制。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2012年,全球的政治地图上,相当大的篇幅将会改写。尽管无法统而论之,对这种改写的意义进行论定,予以臧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一些选举,只有本国意义;有一些选举,既有本国意义也有地区意义;有一些选举,更具有世界性意义。那些超出本国意义的选举,无疑对于地区和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会产生某种影响,并让人们窥探到未来几年的政经趋势。
    从全球政经格局的权重以及地区敏感程度两个方面考量,中国之外,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伊朗、韩国,是对于人们进行趋势判断有重大价值的国家。这些国家,有可能影响未来几年这个世界的温度。
    在全球政经格局中的超级地位,决定了美国大选的信息供应最多,也最引人瞩目。1月4日,奥巴马政府的政治对手共和党率先进入首秀赛场艾奥瓦州,竞选共和党最终的总统候选人。有摩门教和商业背景的米特·罗姆尼以比第二名多8票的优势小胜,报了四年前在此败于赫卡比之辱。首场胜者,尽管仍可能最终出局,但势头已经形成。在下一站新罕布什尔州,罗姆尼拥有较大民调优势,因此有可能连胜。由于赢家通吃原则,如果罗姆尼继续保持这种势头,那么,共和党选择他与奥巴马对决的可能性将是大概率事件。
    罗姆尼提供了一个标准样本:其竞选方略充满保守主义色彩,特别是体现在对外关系上。共和党7位候选人中,罗姆尼是唯一将对华政策列入重点诉求,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汇率等商业政策抨击最为激烈的。尽管“中国话题”作为“政治正确”话题,总是被美国政客在大选季拿出来热炒,这一手法并不稀奇,但是,考虑到美国急于复苏的诉求,罗姆尼的口号很可能成为真正的政策准备。现在,共和党内还能对罗姆尼形成阻击的是“宗教派”和去年风头极盛的茶党,但是,“宗教派”和茶党同样保守色彩强烈,因此,无论谁最后胜出,对外强硬保守,已成共和党政策选项没有疑问。
    即使最终对决时,奥巴马利用了共和党没有新生力量的短板,以及美国正在复苏的经济数据得以连任,但从2011年下半年美国在亚太地区发动战略进攻的态势看,中美关系在未来数年,也将面临新的考验。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不会因为美国大选结果的不同而减少。中美关系,从克林顿时期以来曾被定义多次,随着大选结果再次定义也很正常。问题是,定义是否以建设性为主,以及如何落实。
    相对而言,俄罗斯是主要国家中没有选举悬念的一个。尽管在普京宣布参选总统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街头风潮,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也远没有达到预期中的大胜,但是,有几个因素决定了普京时代将二次到来。其一,普京与梅德韦杰夫的政治联盟并未动摇。其二,统俄党仍显示了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现有的权力资源在选举中将有助益。其三,其他党派没有突出人选。其四,在国际油价再次躁动的背景下,以油气输出为主的俄罗斯出口贸易仍可保持较好年景。
    由于“普梅配”的交换,俄大选引发了美国的公然非议,这多少将影响到俄美关系。事实上,俄罗斯也正在重整军备,以显示可以针对美国和北约的力量。但中俄关系在未来仍将保持平稳态势。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保证了普京与中方的密切交流,普京对于中俄能源贸易有较其他俄政界人士更大关注的和热情。这对于中俄经济合作的主要目标——能源合作深入化有利。这种合作一旦深入,也将带动双边关系发展。
    2011年,法国在热点区域出尽了风头。在利比亚战争和应对欧洲债务危机中的领导性作用,塑造了一个全球性大国的法国形象。但是,这种形象是不坚实的。一方面,萨科齐对外的进取,没有改善法国经济,法国金融系统的危机正在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最大在野党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具有较高的号召力,对萨科齐形成了现实威胁。
    某种程度上说,2012年无需大选的德国,对萨科齐有不次于其国内竞争对手的影响。与默克尔的密切合作,成就了萨科齐和默克尔共同的绰号“默科齐”。这个称呼代表了欧洲统一派,他们希望通过加快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挽救欧元。如果欧元今年继续颓势,欧债危机向核心区蔓延,则萨科齐就越加被动。而拯救欧元的关键,不是法国,是德国。德国的态度决定欧元,欧元的走势决定萨科齐。
    2011年的日本,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震、海啸与核辐射三重灾难,核灾难的影响将持续几十年。受此影响,日本的总产能萎缩了6%-8%。对于日本民主党来说,如何平衡债务达到了GDP的200%与灾后重建之间的矛盾是首要国内课题;如何在日美安保机制基础上处理好对华关系特别是东海问题,是首要的国际问题。相对而言,国内挑战尤其严峻。2012年,日本将采取提高消费税的方式筹措重建资金,但这将导致消费下降并造成经济继续停滞。对野田内阁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秋季的国会大选,自民党或许将获得新的机会。要么参与组阁,要么重新执政。这种可能的变局,对于中日关系不可能没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有想象的大。在民主党放弃“脱美入亚”的最初战略后,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对外观正趋于吻合。因此,无论哪一方获胜,中日如何在东亚并立,都仍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2011年底和2012年初,在金正恩体制初步确立后,朝鲜立刻宣布了永久停止与韩国李明博政府交往的严厉决定。表面上看,这似乎将使朝鲜半岛两国陷入冰冻期,并传导到正在积极斡旋的重启六方会谈中来。对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确立来说,似乎更加遥远。但实际上,根据韩国选举制度,李明博在今年12月届满后将不能寻求连任。这也就表明,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努力之门实际上并未关闭。目前,韩国大国家党主席、前总统朴正熙之女朴槿惠,在选举势头上似占上风。值得注意的是,朴槿惠曾于2002年以平民身份访问朝鲜,并实现了与金正日的会见以及韩朝人道合作,这不仅带给朴槿惠巨大的政治资本,而且也为后李明博时期韩朝关系的改善留下了想象空间。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半岛的稳定是最大的利益所在。因此,建设性、合作性因素越多,对于中国保持较为平静的外部发展环境越有利。
    2011年全球最热的热点地区北非中东,2012年的焦点将转移到伊朗和叙利亚。其中,伊朗尤为关键。今年春季,伊朗将举行国会选举。在外部看来,伊朗被命名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将进行对决。即使这种命名不尽准确,但这次选举的结果,仍将折射到伊朗的对外事务上来。目前,伊朗正筹备第二轮霍尔木兹海峡军演,以显示对美的强硬立场,以及对全球主要石油运输通道的掌控权。伊朗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伊朗形势的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辐射力相当大。因此,在与国际社会合作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同时,拓展中国能源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将成为伊朗问题下中国最重要的子题目。
    寰球同此凉热。美国选举,影响着中美这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质量;欧洲国家选举,影响欧债危机的解决速度和解决思维,也影响着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接收中国制造的能力,并进而影响着中国经济;日本、韩国选举,则影响着中国周边区域的平静,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这就是蝴蝶效应。这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所带来的联动。因此,除了中国选举,全球其他国家选举我们也不是旁观者,我们已侧身其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