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克鲁格曼:冰岛为什么活过来了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11 20:00:50

摘要:克鲁格曼:冰岛为什么活过来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克鲁格曼

   欧盟领导人10月27日凌晨达成的协议曾让金融市场欢呼。确实,比起另一个可能的结果——协商再次失败,领导人拿出一定共识,尽管缺少细节且可能仍不够,但也是个积极的进展。
    不过,我们仍有必要后退一步,更全面地看到一个事实:一个不仅给欧洲也给美国带来破坏的经济教条已经破产。
    这个受到挑战的教条宣称,金融危机过后,银行必须得到救助,但这个代价必须由公众来承担。因此,一场由放松监管导致的危机成为政策进一步“右”进的理由,而这个大规模失业的年代反而也是全面紧缩的年代,政府不去刺激公众创造就业,而是大幅削减政府与社会项目的开支。
    这个教条有两个“卖点”,其一,金融救助和开支削减是满足金融市场的必要之举,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其二,财政紧缩事实上会创造就业。理由是,削减开支会让消费者和企业更有信心,从而应该会刺激私人支出,大大抵消政府削减支出带来的消极后果。
    一些经济学家并不买账。一位尖刻的批评者称这种紧缩会产生扩张效果的言论无异于相信“信心的童话”。是的,这个批评者就是我。
    但是,这个教条却一直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扩张性紧缩理论,一直受到美国国会共和党人与欧洲央行的拥护,后者去年还敦促所有欧洲国家——不仅仅是财政困难国家——去实施“财政整顿”。
    去年,卡梅伦上台后立即推出了一项削减开支的计划,认为它可以刺激经济。这个决定还受到了许多美国学者的赞扬。
    可现在,措施的结果已经显现——英国的形势依然没有好转。希腊也一直在推行越来越严格的紧缩措施,但欧洲领导人上个月底在一份机密报告中得出,希腊现行的计划行不通。在紧缩的冲击下,英国经济出现停滞,企业与消费者的信心也没有恢复,反而更加下跌。
    或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一个被当做成功经验的故事。几个月前,不少学者开始称颂拉脱维亚的成就。在经历了严重的衰退之后,拉脱维亚削减了预算赤字,并让市场相信自己的财政已然健康。这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但其代价却是16%的失业率,以及尽管最终出现增长,但增长率仍比危机前低18%的经济。
    因此,救助银行的同时惩罚工作者,实际上成为让经济恢复的药方。但有没有其它选择?为了知道这一点,我来到冰岛,参加一个讨论该国采取另一种做法的会议。
    如果你听过对金融危机场景的描述,或是看过《监守自盗》(Inside Job)这样的电影,你可能也认为冰岛会出现这样的经济灾难:失控的银行家让整个国家背负了巨大的债务负担,使其陷于绝望的境地。
    但这种惨景还没有出现,冰岛就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绝望之下,采取常规做法已不可能,打破规矩,结果解放了国家。当其他国家都在以公众利益为代价救助金融业时,冰岛却让本国的银行破产,并在事实上扩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当其他国家都纠结于努力安抚国际投资者时,冰岛对其资本流动施加了临时的管控,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回旋余地。
    那么,冰岛现在如何?它没能避免经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但它却成功地抑制了失业率的上升以及最弱势群体受到的冲击;社会保障体系安然无恙,社会基本礼仪也保留完整。“情况本来可能更糟”也许不是最激励人心的口号,但在每个人都以为会出现彻底的灾难时,这句话足以说明政策的胜利。
    而我们作为其他国家的人则面临这样一个教训:我们的公民所承受的一切都是不必要的。如果现在这个时代充满难以置信的痛苦,这个社会变得更加严酷,那么冰岛的经验就是个选择。而我们过去和现在也真的不必这样。(兰晓萌/编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