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慈善超市:摸着石头过河

作者:于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9-16 20:50:18

摘要:2011年9月,位于西直门内大街235号的西城区慈善超市中心店已经正式营业近一个月,这家慈善超市的利润将全部用于慈善事业,同时还具有接受社会捐赠、面向周边居民出售特价生活用品、为低保者发放生活必需品等功能。

北京慈善超市:摸着石头过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2011年9月,位于西直门内大街235号的西城区慈善超市中心店已经正式营业近一个月,这家慈善超市的利润将全部用于慈善事业,同时还具有接受社会捐赠、面向周边居民出售特价生活用品、为低保者发放生活必需品等功能。此外,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新街口街道、什刹海街道的慈善超市也开始运营。
    《北京市慈善超市创新建设实施方案》此前已正式获民政部批准。慈善超市在北京市全面推广之前,正在运营的慈善超市收支情况如何、运作和监管模式如何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记者就此联系西城区民政局副局长孙廷俊时,他表示慈善超市刚刚开始,相关问题正在不断探索之中。
义卖商品只占少部分
    慈善超市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一个社区便利店,几排货架上摆满了食品和洗涤用品,同时设有粮油、蔬果销售专区。墙上贴着的慈善宣传画和标语,以及各种慈善活动宣传照代替了一般超市中促销海报的位置。
    超市的里侧设有“红会销售区”和“残联销售区”。“红会销售区”摆放了一些小学生练习本、彩色画笔以及各种圆珠笔、涂改液、笔记本等学生用品,价格从5角到10元不等,而在“残联销售区”挂满了各种手工编织的红色中国结,价格最高的是50元,两个义卖区和其他商品货架陈列不同,所以很容易区别开来。
    孙廷俊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红十字会和残联温馨家园货架上的物品,属于代为销售的义卖品,销售所得将全额返还给红十字会和残联,由上述机构决定钱款的慈善用途。原计划要加收经营费用,但目前刚开始经营,这个收费比例还没最终确定。此外,一些由企业捐赠的商品,销售所得也会捐赠给慈善公益事业。
    在慈善超市,持有爱心卡的社区低保、特困及残疾人等不但可以挑选各种生活用品,同时超市只对这些特殊群体推出日常生活必需品打折服务。
    店门右侧的捐赠站也体现出慈善超市的特殊功能,承担着接受捐赠和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两大传统职能,不到十平米的玻璃房里面放满了捐赠的衣物、旧家电、书籍等。每隔一两天,社区义工就会协助民政局捐赠中心工作人员,将捐赠物品清点、验收、分类、整理,再运往西城区捐赠物资流转中心,以往主要是进行清洗、消毒,支援贫困和受灾地区,西城区捐赠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刘金鹏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在考虑如何把这些捐赠物资进行后台加工的问题。
    “慈善超市”起源于美国,1902年,美国慈善机构借助超市这样一种运作方式,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慈善运作实体——“好意慈善事业组织”(Good Will),它是非营利机构开办的一种免税“公司”,总部设在洛杉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并在世界37个国家中有会员。其主要业务是接受、处理、销售市民们捐赠的旧物,用销售这些物资得到的善款为残疾人、失业者、新移民等兴办各种类型的福利工厂、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安置场所。一般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即前面是“慈善商店”,后面是捐赠物品的维修处理车间和工厂。
运营和监管模式尚需探讨
    西城区慈善超市中心店的店铺是由西城区社区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的,那么这家超市的所有权和运营权归谁呢?记者注意到慈善超市还挂了博爱超市、温馨家园等几个牌子。孙廷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家慈善超市由西城区民政局委托一家社会组织——西城区慈善义工协会来运营,区民政局不参与经营过程,但会对慈善超市进行监管。
    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是7月30日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成立的,该协会成立之日即向公众推出了慈善超市项目。项目计划称,慈善超市由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发起、统一管理,民政部门支持参与,通过募集社会捐赠资金,协会在社区建立实体慈善超市。同时,该协会还就慈善超市项目向社会募捐,包括可认捐超市收银或库管人员的补贴每年各1万元,也可捐建一所超市,每所60万元。
    “慈善超市”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是交流爱心的平台、培育慈善的基地,盈利也要用于慈善事业。除了设立捐赠点外,在如何吸引义工、捐赠物品接收利用、利润如何控制、账目如何公开等环节上都必须有完善的运作和监管机制,才能保证慈善超市发挥公益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针对慈善超市监管,刘金鹏曾对媒体表示,由于目前慈善超市的经营正处在探索阶段,民政部门的捐赠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实现与慈善超市的运营信息联网,因此尚不能实时监控超市营业收入、成本扣除以及捐款数字的变化。不过,随着慈善超市运作进入正轨,会很快实现联网和监控,确保慈善超市的所有盈利,都用于区域慈善事业。
    7月12日,在北京市民政局召开的北京市慈善超市创新建设专家研讨会上,北京市决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马仲良教授介绍了形成全市连锁公益慈善品牌的创新思路,即把慈善超市打造成社会企业,其财务盈余必须用于社会事业或自身发展的再投资,不得分配给股东或企业所有者。社会企业结合了社会使命、创新性、专业化和企业家精神,通过市场经营收入实现财务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